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钓鱼》2007,(8)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吴红梅 《钓鱼》2007,(4X):40-40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不同的鱼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对饵料的反应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4.
例如钓鲶鱼、鳜鱼、黑鱼、甲鱼等凶猛性肉食性鱼类不论使用何种钓饵,钩尖均可外露。因为这类凶猛性鱼类,平时称王称霸惯了,以小鱼小虾等为食,它们在吞食时,虽有鱼鳍、虾鳌等硬物扎嘴,但从无顾虑,所以在吞食钩尖外露的饵料时仍然照吞不误。  相似文献   

5.
鱼吞饵方式通过浮漂反映出来。不同的鱼类,吞饵方式有不同的或相同的反应。同一种鱼,由于大小不同,或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河塘中,也有不同的反应。 就鲫鱼而言,一般的吞饵方式是吞饵后抬头,浮漂上浮,但也有不同的。我与同事在一个深水塘垂钓时,多次出现如下情况:凡浮子上浮的,钓上来的都是50克以下的小鲫鱼,凡浮子慢慢斜向下沉的,钓上来的都是100克以上的鲫鱼。  相似文献   

6.
可用于夜钓的鱼饵有很多,具体用哪种饵,主要取决于目标鱼的种类和钓场的水情。比如夜钓肉食性鱼类,鱼饵自然要用荤饵。若目标鱼是草鱼,那么钓饵一定要尽量突出植物气息,因为草鱼本身就以植物为食,它们对植物气息浓郁的饵料会更感兴趣。假如你的目标鱼是鲫鱼,如果没有偏口现象,那么面饵的效果通常不错。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刘少才 《钓鱼》2007,(8S):24-25
(三)饵料的物理状态。掌握了上述配饵原则,还需要知道采取什么方式改变饵料的状态。好的饵料状态是有利于形成诱鱼区诱鱼、鱼吞饵进嘴时不挡嘴、扬竿时不挡钩。具体讲,它包括饵料的软硬、黏度、化散速度、比重大小、内含成分的颗粒粗细、钩上的残留物多少等方面。在不同的鱼情下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的要求,钓底层大鱼时,要求饵的比重大,  相似文献   

8.
袁维恩 《垂钓》2009,(12):64-65
黄鱼唇厚嘴小,身体细长,水中游速较快,嗅觉灵敏,属近底层栖息性鱼类。其生性谨慎,索饵轻灵,对色味俱全的饵料尤感兴趣。通常只在白天觅食,夜间则在礁盘、沉船等障碍物处躲避天敌。  相似文献   

9.
贺建成 《钓鱼》2012,(17):37-39
鱼类的进食动作五花八门,形态多种多样。不过,温顺鱼类的进食动作与凶猛鱼类的进食动作是有区别的,温顺鱼类进食多以吸入为主,凶猛鱼类进食多以咬吞居多,因此诱钓的技巧明显不同。举竿垂纶,细心掌握不同鱼种进食动作的规律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诱钓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鱼类进食动作与诱钓方略分述如后,供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崔德民 《垂钓》2007,7(6):50-50
鱼类对处于静态和半静态的鱼饵,主要是靠嗅觉发现,然后接近目标,根据鱼饵的状态和大小,采取不同的进食方式,它们大多采用最省力、最简单的摄取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7,(4)
诱饵,是引诱鱼类集中便于垂钓的饵料。在自然水域施撒诱饵,因水制宜,巧妙施撒,是夺取钓鱼战果的基本方略。与钓饵相比,诱饵较粗,如果质量太差,鱼类不感兴趣,不会集中到撒饵处进食,诱饵也就起不到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顾建平 《钓鱼》2010,(24):54-55
选择和使用饵料,是钓海鱼的一项基本功。不会钓鱼的人,胡乱投饵,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善钓者能根据不同季节和所要钓的不同鱼类选用饵料,以求达到最佳效果。钓海鱼所用饵料种类繁多。一般说来,可以分成活饵和死饵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刺激鱼类的嗅觉来引鱼的观念已经形成很久了。众所周知,鲨鱼在血的吸引下能够跟踪数海里,它们能够察觉到浓度的细微变化。鲶鱼也是如此,它对臭饵有着非同一般的“喜好”。还有大麻哈鱼,它能敏锐地觉察出水流中人体所散发的化学物质,并且警觉地做出反应。其实使用饵料引诱鱼类上钩原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7,(15)
(三)饵料的物理状态。掌握了上述配饵原则,还需要知道采取什么方式改变饵料的状态。好的饵料状态是有利于形成诱鱼区诱鱼、鱼吞饵进嘴时不挡嘴、扬竿时不挡钩。具体讲,它包括饵料的软硬、黏度、化散速度、比重大小、内含成分  相似文献   

15.
天然饵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动物类,即所谓荤饵;一是植物类,即所谓素饵。自然界中的各种鱼类,按照各自的生活习性,有的偏食荤饵,有的偏食素饵,有的荤素兼而食之,以求维系自身的生存、繁衍和发展。 鱼类随鱼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对饵料也有各自的偏好。在特定环境的磨练下,其生活方式逐渐养成了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形成了对“地产品”——上生土长的天然饵料的偏爱性。很多土里上气的饵料,往往更适合鱼的口味。特别是鱼所在水域及其周边环境中的天然  相似文献   

16.
邹思全 《钓鱼》2008,(14):28-29
五、配制饵料: 鱼类为了生长、发育和繁衍,各阶段的食性也有所不同。所以,生长期的小鱼,多以动物性饵料和富含动物蛋白的饵料为主要食物,来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发育期的鱼类多以植物蛋白质含量高和富含葡萄糖物质的饵料为主。孕育繁衍期的鱼类,需要大量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来维持育卵和产卵消耗的能量而大量进食,  相似文献   

17.
颜恒 《钓鱼》2009,(18):44-45
通过长期的实践,在用饵上钓鱼人得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饵不在精(贵),对路则灵。”其实对于鱼类来说,它们仅属于低等动物,对生命进程中遇到的各种事物的判断取舍仅出至于本能,因而在对待食物问题上,它们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用它们的感触功能去感知能否食用而已。当然,由于地域、气象、水情、鱼情、饵源等客观条件的不同,使鱼类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食性,  相似文献   

18.
钓饵漫谈     
钓饵在垂钓过程中至关重要。钓饵得当,是提高钓获量的关键所在。有些钓鱼能手的秘密武器,往往就是钓饵。习久成自然,好吃不如好(hao)吃。 实际上,鱼类吞饵上钩,与它们的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和侧线的感觉等有直接关系。到底以哪种感觉为主,是根据鱼的种类、经历、鱼群大小、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区别的。例如,鲨鱼的嗅觉器官特别灵敏,尤其对于血、肉或腐烂尸体的气味特敏感,它在20米以外就可嗅到,并且能在瞬间以最快的速度猛扑过去吞食。而带鱼的视觉尤其敏锐,一旦看到形似小鱼的钓饵晃动,就会立即扑过去吞食。 鱼类对…  相似文献   

19.
陈家兴 《中国钓鱼》2000,(11):26-2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说了解自我,认知对方,方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战面胜之。垂钓也是如此,不仅要了解水况、鱼情、气象,还要了解该水域中鱼的食性与摄食嗜好,方可有的放矢选饵钓之。同一品种的鱼,由于生长的水环境不同和食物单一性的影响,鱼的进食习性往往有着明显的偏食性。因此,饵料的标准不在档次上,也不在奇香异味上,有些饵料看似很普通,有些饵料似乎土里土气,但在垂钓中它们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邹思全 《钓鱼》2004,(19):22-22
白鲦,是一种生活在中上层水域的小型鱼类,浅到几厘米,深到十几米的水域,都有它们的踪迹,成群结队多如牛毛,其行动敏捷,吃食迅速,常在中上层抢食饵料,令垂钓者防不胜防。白鲦属杂食性,不管是酸臭、香甜还是荤饵,都是它们的美食,就是水面上漂浮的枯枝败叶,它们也会去拱一拱。钓白鲦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饵料,鱼饲料加上点香精和而粉就是钓白鲦的上等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