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曼曼 《教育》2012,(11):31-31
“小孩子没有自知之明,需要从身边的‘镜子’中去寻找自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反射孩子,让他们看到一个‘美’的自己。”这是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语文教师毕莉媛力主“欣赏教育”法的依据,她主张时时、处处、事事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们的优点,通过信任并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毕莉嫒的“欣赏教育”法已经应用了10年,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校组织儿童诗歌少儿社团,开展小学生童诗欣赏与创作实践活动,清晰地体会到这是实施"人文教育"一个良好而有效的形式,可以整合成"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先生认为,"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向他们传递一定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信念’"。  相似文献   

3.
周为民 《江西教育》2012,(13):33-35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管理也需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这样的管理,才能让彼此心灵共舞. 一、与心灵共舞的管理,是引导学生好奇心的北斗星 作为孩子,经常因为好奇心,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管理者的一句严厉的斥责,一个犀利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变得不知所措,从而心灵蒙受阴影.但是,如果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用一句温暖的话去抚慰,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包容与谅解,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正如林格所言:“包容与谅解是一朵芳香的‘玫瑰’,教育者有责任把这朵‘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丙丁 《四川教育》2010,(10):28-28
“为什么孩子们作文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 “小学习作教育形式陈旧,多年如一日的‘审题’‘选材’‘立意’‘组材’‘评改’训练机械、乏味、无趣,作文教育的‘解剖主义暴力美学’正在无情地摧残着孩子的天性!”  相似文献   

5.
编辑荐书     
《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著漓江出版社2012年6月版本书是钱理群第五本讨论中小学教育的书,写于2008至2012年之间,集中表现了作者这样的思考与呼唤:"期待‘真正的教师’,以‘韧性精神与智慧’,在教学第一线进行‘静悄悄的教育变革’,从上好每堂课开始,从帮助每一个孩子开始:这是在当下中国教育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之前,每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唯一能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正>"80后"小夫妻陈方和汪清,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也没少受"众星捧月"的待遇。前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女儿洋洋。他们会让洋洋复制自己的童年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城市儿童已经进入‘独二代’时代,失去了‘独一代’儿时‘小皇帝’的待遇。"近日,研究机构艾索儿童研究咨询公司(以下简称"艾索")发布调查报告。记者发现,"独一代"父母在教育"独二代"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现象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云头一具尸’是‘层’,‘士兵头上插羽毛’是‘翠’,‘错错错大错’是‘爽’,‘今日头上写二王’是‘琴’,‘一口咬棵树’是‘困’,‘大牛腰戴帽’是‘牵’,‘山边在起火’是‘灿’。"这是一位语文教师领着孩子编字谜识字。她还编了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教"法、丢"时,编成:"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  相似文献   

8.
"‘六年’与‘一生’之间不仅仅是时间的联系,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内在联系,这需要思想的引领、方向的坚定以及摒弃功利的勇气和耐心,更需要我们一切从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出发,去衡量和反思我们的教育,从而坚持心平气和地办学。"  相似文献   

9.
颜兰芳 《考试周刊》2013,(79):131-132
<正>在一篇报道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善待孩子、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10.
张敏 《家长》2014,(Z1):19-20,41
正由此可见,妈妈的"勤"对孩子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捉刀,勤于唠叨,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我是一个‘懒’妈妈,可是我‘懒’得有技巧,也‘懒’得有成就……"每当我周围一些年轻的妈妈向我抱怨自从孩子上了学自己不但没感到轻松、相反还更累的时候,我就这样情不自禁地念叨起来。气得她们一边向我"咬牙切齿",一边又"满脸堆笑"地向我讨教经验,呵呵,你别说,我心里还真有一点自豪感。我周围的一些年轻妈妈们相比我来说,对孩子  相似文献   

11.
同事宋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1998年,为了高考更见效果,高三重新分班。一个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试卷不答的‘懒’学生,成为每个班主任避之不及的弃儿,不得已,我把这孩子‘捡’到自己班,但这孩子经历无人要的耻辱后还是依旧故我,不见长进。一次劳动时,他难得勤快,我就顺口表扬了他。当晚,‘懒’学生的爸爸提着礼物找到我,感谢我表扬他。""后来呢?"我急切地问。我们都渴望一个"浪子回头""金榜题名"的教育神话。  相似文献   

12.
史俊 《山东教育》2012,(Z4):22-23
2012年4月25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刊文说:"‘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让梨?’最近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位学生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号。"这让人陷入两难:"‘让’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弘扬。但‘不让’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出了‘自己心里话’,敢于表达真话又是  相似文献   

13.
暑期,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在吉林第二实验学校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拿到资料袋后,我意外地发现,里面有两个孩子写给我的信,其中,八(9)班的付宇琦同学说:"对我校的教育理念,我特别欣赏的,一是实行潜能教育,二是培养‘贵族精神’。所谓‘贵族精神’指的是追求精神世界的华丽与富足,而不是披绫罗绸缎、品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要改变那种‘学生必须刻苦学习’的陈旧观念。把‘学习’和‘刻苦’连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它一方面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视学习为畏途;一方面又给孩子的父母、教师造成误解,把逼迫孩子‘吃苦’当成了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育孩子;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约束自己,勤勤恳恳地逼迫孩子‘刻苦’。他们认  相似文献   

15.
儿女日渐长大,父母欣喜中夹杂着"乖孩子变成了叛逆者"的担忧。常有人抱怨自己孩子"难‘伺候’,好心好意教育他,可他就不领情,依旧我行我素",一些家长更因子女"顶撞自己、与自己对着干"而伤透脑筋。一项对江苏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去幼儿园参加托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有幸听到一位母亲问道:“现在都主张‘赏识教育’,我和家人一直非常注意使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但孩子现在一点儿也说不得,太依赖我们的感情支持,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独立自信地去与人交往。我们真的很焦虑,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像‘赏识教育’这样的专家意见。”  相似文献   

17.
刘朴  石小磊 《成才之路》2011,(7):93-I0020
“如果不是顶尖的人才,‘北约’‘华约’去都不要去,还不如花时间好好准备高考;有条件的地方,义务教育与其往后延伸,还不如往前推;国家应该设立一个教育公益性的频道,让孩子有一个‘干干净净’的电视看……”针对时下人们最关心的教育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石墨清风 《家长》2013,(Z1):22-24
家长和孩子开玩笑,要掌握好尺度,不光自己知道是玩笑,也要让孩子识别出来,彼此用温情和善意回应对方。一天,同事小张跟我说:"早上上学的路上,我问儿子‘:你们在学校是不是用温水洗手啊?’他拖着声音回答:‘不是,是冷水。’看着他伸着舌头坏笑的表情,我估计他说谎,又问‘:真的是冷水?’他还是笑着说‘:真的是冷水。‘’那我去问问老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小学内,有学生说:"每一天走进学校,我都很快乐。因为当我想看书时,随处可以拿起一本书来品读;当我想找人倾诉时,这里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同学;当我想展示自己时,这里有‘大家讲坛’‘童话梦工厂’等很多平台……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所有的愿望!"有老师说:"我们学校倡导‘悦文化’,这不仅仅是一种价值体现,更是一种人生追求—乐观豁达、积极有为,我们工作得很快乐。这里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有家长说:"在这里,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释放。学校倡导家长以身育子,不推卸责任,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育贡献……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教育》2012,(36):31-35
品质职教是努力满足多元需求的教育,是给予孩子们更多选择机会的教育,是为孩子们营造更大舞台的教育,它精彩而又精致,脚踏实地而又充满梦想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每一个进入外事校园的孩子都是一颗美丽的星。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天空,在那里自信地展现自己特有的灿烂,从而体会到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外事学校奉行的职业教育"星伦理"。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他们认为,就是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多的选择机会要从专业设计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