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巧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对促进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到了五、六年级,技巧单元内容中出现了联合动作,学生在练习中往往容易出现增、漏动作;成套动作完成有停顿、节奏感不好;姿态不好,缺乏稳定性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对技术动作的正常学习。在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后滚翻-挺身跳"为例,对联合动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刚开始设想这个动作时,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转体360°以后出现了交臂握的动作,这样继续转体,就会形成左手扭臂握的现象。通过多次实践,逐渐体会到,扭臂握的旋转角度手臂完全可以负担。下面谈谈自己在做这个动作时的一些体会,供同志们参考。动作要领:1.必须把“环上180°挺身出到环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揭示这类跳马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方法: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以及程菲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程菲跳")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对三组跳马动作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主要关节的位移、关节角度、身体翻转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动作踏板时重心水平速度基本相同,踏板及推手阶段关键位置的关节角度相近,但"程菲跳"推离马重心垂直速度和第二腾空时间明显高于"R180",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略大于"R180"的3倍,而翻腾角速度略小.结论: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触马前的技术动作基本相同,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需要更高的推离马垂直速度和更快的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重难点的有效确立在案例中,教学内容为前滚翻,第二课次确立的技能目标为:"80%左右的学生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技术。"从目标的确立来看,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滚翻能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体操向前滚翻的动作,包括技巧运动的前滚翻、鱼跃前液翻、挺身鱼跃前滚翻;前滚翻直腿起;双杠前滚翻成分腿骑坐、肩倒立前滚翻;支撑跳跃的纵箱前滚翻等。在前滾翻类动作教学中如何启发、诱导学生去理解各个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动作相互转化的迁移规律,在原有获得的旧知识,熟练的动作技巧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动作技能技巧呢?下面谈点个人的浅见: 在学习前滚翻之前,先做辅助练习——团身液动,前滚翻才容易学会。在教前滚翻类动作时,先教前滚翻,再救鱼跃前滚翻……。前滚翻是鱼跃前滚翻、挺身鱼跃前滚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①复习垫上前滚翻(体会前滚翻的技术要领)②做鱼跃前滚翻过障碍物(着重体会起跳及提臀收腹的动作)。③用2—3张垫子垫高箱面做前滚翻(纵放器械)练习,使学生体会纵箱前滚翻的要领,克服害怕心理,同时观察学生完成动作情况,以利下节课进行分组教学。  相似文献   

7.
纵箱前滚翻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基本动作,学生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举腿坐向前挺身下的动作没有做好。下面谈谈这个动作的教法。一、垫子前滚翻成举腿坐 1.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 支撑跳跃是体操教材的重要内容,其动作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分腿腾越还是屈腿腾越,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出来。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大多数学生第二腾空无挺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推手后两腿制动不好,多数学生对何时和如何制动腿技术模糊不清,也体会不到。而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是依赖推手后制动腿并后摆所形成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原第二腾空挺身动作的诱导性练习——挺身跳,做了改革。原挺身跳练习的方法是,由直立开始,向上跳起,同时两臂上摆,两腿后摆,挺身至落地,落地时届膝缓冲(见图1)。  相似文献   

9.
<正>一、"组合练习"带来的启示1.以技术为载体,实现体能与技能同步发展传统的《鱼跃前滚翻》复习课,教学步骤一般以单个动作为主。在本次活动中《鱼跃前滚翻》的复习课中,执教教师设计了7个练习步骤,其中有6个"组合练习,分别是:3个兔跳;体操亮相+3次兔跳;鱼跃前滚翻+1次兔跳+鸭子步;原地跳1次+鱼跃前滚翻+兔跳1次+弓箭步走回;跳过一床折叠的海绵垫+鱼跃前滚翻+蛙跳4次;原地跳1次+跳过一床折叠的海绵垫+鱼跃前滚翻+蛙跳4次。  相似文献   

10.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DLT研究方法对踺子类李小鹏跳和女子经常采用的尤尔钦科动作进行了解分析,得知,李小鹏动作命名的踺子上板转体180°前手翻转体900°动作,李起跳的水平速度达到5.48m/s,尤尔钦科动作为5.02m/s。李的起跳时间用了0.14s,尤尔钦科动作用了0.12s。因为有转体的原因,踏板李小鹏跳的左肩角度达到157°,而不转体的尤尔钦科动作为106°。离板瞬间重心点和起跳点连线和水平面的角度尤尔钦科动作为86°,李的角度为89°,这样力能更好地向上传递。重心最高点尤尔钦科动作为2.50m,李小鹏跳重心最高点2.91m,在这样的高度内完成了空中旋的动作。  相似文献   

11.
跳马过程中人-器械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进行建模与仿真,从研究两人与跳马器械动力学关系上,揭示这类跳马在踏跳和推马阶段的运动技术规律.方法:首先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R180”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再采用MSC.ADAMS/ LifeMod软件建立19环节的人体模型,通过Python脚本语言编写的接口软件,将人体三维运动坐标赋予人体模型,建立与人体相接触的助跳板、跳跃平台(马)的跳马器械;最后对“R180”进行计算机仿真及动力学分析.结果:程菲踏跳垂直反作用力峰值为2 382 N(5.9 BW),洪淑贞为2 692 N(6.5 BW),程菲在开始踏跳阶段垂直反作用力-时间曲线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小平台期,而洪淑贞没有出现;程菲推马双手垂直反作用力合力峰值为556 N(1.4 BW)、洪淑贞为846 N(2.1 BW),程菲此阶段垂直反作用力-时间曲线呈双峰型,洪淑贞呈单峰型.结论:“R180”类跳马动作,踏跳阶段,运动员踏跳同时的一定量转体减少了第一腾空转体难度,可能也减少了踏跳力大小,这对于踏跳技术好坏无明显影响;推马阶段,不要使身体纵轴转体开始过早,这可能导致向上推马动力不足,影响第二腾空高度.提示,完善踏跳和推马技术是练习这类跳马动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程传福 《体育教学》2013,(10):45-46
设计思路: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突出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让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其身心健康为目的。根据小学生性格特点把水平三的前滚翻与后滚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积极参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使学生能掌握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接后滚翻起立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回顾:最后一节体育课是初一年级的技巧课,通过前两次课的学习,女生们越来越喜欢上了技巧课,上课的氛围也比较好。鉴于这种情况,这堂课我决定开始教授学生成套中最难的一个动作——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向学生讲解了这个动作的难度与要求,并向学生阐述了该动作在成套动作中的作用。接下来进入示范环节,我先做了一个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并  相似文献   

14.
①荣获第五届全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的北京男子体操队。左起:马适(教练)、史孟军、周庆宝、庄澍、杨岳山、王晓明、梁京华、王勇、陈金鼎(教练)。②王勇在鞍马上做倒立接交叉。③杨岳山在双杠比赛中做横杠倒立。④跳马决赛中,王晓明在做屈身转体180°。⑤史孟军在吊环上做倒十字。⑥杨岳山的单杠单臂连续转体三个360°,是当前独一无二的创新动作。  相似文献   

15.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周,也是高一新生上的第5次课,由于学校体育节即将来临,高一体育备课组决定本次课各班先讲解迎面接力跑的技术,再进行教学比赛,最后各自分项教学。我班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垫上技巧,男生的教材是复习前滚翻接直腿后滚翻。学生在练习时,我巡回指导观察,当到达第六组时发现一名男生不会做前滚翻的动作,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节小学六年级的后滚翻课时,我组织学生充分做了热身活动后,先复习了前滚翻,85%的以上的学生能成功的完成动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觉得有了前滚翻的基础,学生学会后滚翻动作会很容易。加上我才刚刚毕业上班5年,正处于年青力壮时期,为学生"秀"出一个漂亮的动作示范,"小菜一碟",正好还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可问题却出现在了我最拿手的示范上。组织学生按讲解示范的队形站好,我在正确的示范位置顺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录像观察法,对2009-2012年体操新规则执行后,第41、42和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中选手所使用动作的难度、类型以及完成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至少一个6.3分以上的高难动作的基础上,保证动作完成质量和提高落地稳定性是取胜的关键.世界优秀女子跳马选手的主流动作类型是踺子后手翻类、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类和前手翻类;踺子后手翻类结合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类是绝大多数优秀选手的两跳动作的最佳组合,而当今世界优秀女子跳马选手两跳动作组合方式也呈现多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决定采用新的跳马,这将会使跳马技术有很大的发展。踺子上板转体180°前手翻转体900°动作是由李小鹏创造的踺子类高难动作,只有李小鹏一人能做此动作,分值为10分。尤尔钦科动作是女子跳马动作中的难度之一,动作分值高,并且能反映运动员的跳马实力。本文利用生物力学的三维DLT研究方法对踺子类跳和女子经常采用的尤尔钦科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李小鹏动作命名的踺子上板转体180°前手翻转体900°动作,李小鹏起跳的水平速度达到5.48米/秒,尤尔钦科动作为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发展学生体能增醇香案例:水平四《远撑前滚翻》,学生围绕设置成圆形的场地进行"喊数抱团"游戏热身,再随音乐进行韵律操活动关节韧带,然后通过摔倒如何保护自己导入本节课的学习(设疑:做好远撑前滚翻关键在2个窍门,让学生在练习中探寻答案),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不同条件下探究学习突破重难点),最后进行放松活动。分析:本节课虽然学生始终是滚翻、再滚翻,学习技术的氛围很好,但学生单一地  相似文献   

20.
程利民 《体育教学》2011,31(2):56-58
分腿腾越是支撑跳跃中最典型的基本动作之一。在教学中应首先教会学生加速助跑,会用前脚掌踏跳,并发展基本的弹跳能力,一般学生在分腿腾越时,推手后身体过于前倾,不能挺身。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推手不及时、力量小,不能向上做挺身动作。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期三个教学设计中都有精彩的辅助方法呈现,很好地解决了问题,突破了难点;耐久跑主题选用了小学和中学老师的两堂实践课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