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强调系统性与完整性的有机结合.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与模式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融盐入水"式教学观念在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进行解析,其目的在于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导向,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与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指出未来体育发展的特点是:1.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2.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3.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4.健心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5.体育的形式多样化;6.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校的主要形式。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建议:1.培养未来社会意识;2.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学习;3.把身心问题,体育与心脑功能,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方面;4.要求体育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注重指导;5.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价值发挥着两种功能,一种是普遍性的基本功能,另一种则是特殊功能。其基本功能:首先是增强体质的功能。其次是健康心理的功能。第三是教育功能。其特殊功能:一是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是游戏娱乐功能。体育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促使其人格逐渐形成。三是体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其特殊功能都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育主体性教学,就是通过以体现:学生主体性为主旨的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发展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过程,其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采用,都应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整个社会的基础与核心。作为体育,其至关重要的任务是紧紧把握时代精神对体育教育提出的客观  相似文献   

5.
学习型社会是终身教育倡导者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和学习活动所勾画出的理想社会形态.研究学习型社会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休闲体育在我国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作为未来体育发展新趋势,具有人文社会学学科特征,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促进作用.高校大学生是新时代的领导者,是社会发展的指引者,休闲体育以其自身独有的休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积极有效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关注在校学生的休闲体育生活,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这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细致而又复杂的教育过程.它具有自身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担负着理论教学和运动实践的教育重任.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过去,我们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多侧重于教育学与生理学方面,而忽视了人作为教育发展中心的研究,忽略了人的社会心理作用与行为动因机制,使体育教学中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整体功能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探求体育教学中的优化控制,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在不断下降。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胜任未来更加艰巨的工作与学习。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担负着大学生体质提高的重任,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与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新编大学体育》是一  相似文献   

9.
张金春 《教学与管理》2012,(30):109-110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重中之重。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在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和抗挫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长此以往的重技能、重体质思想极大的束缚了体育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才在质和量方面的需求的急剧提升,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在为我国提供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性,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其与未来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对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人才培养素质,有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适应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未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模拟式教学方法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于阐述该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与功能,以便于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依据,为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加速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良好的体育素质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发展其自主性、开发其智力.因此,我们应围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应改变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思想体系,建立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增强体质的思想体系。将传授“三基”与科学锻炼的原则有机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树立终身受益的体育观,培养终生锻炼的习惯,促进个性发展,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充分发挥体育学的多种教学功能,培养身心和谐统一,充分发挥体育学的多种教育功能,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商品社会基础上的,而体育活动则是契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青少年较好的社会化途径之一。一、未来体育的特点1.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未来社会的高科技化  相似文献   

15.
从集体教学和个体教学两个方面出发 ,就体育教学针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出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现存问题、构建新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建议 ,并最终提出了怎样实施这些建议的方法 .目的是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长短期目标 ,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观 ,真正贯彻落实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角色理论,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体验参加体育的乐趣,可以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真实、完整的自我,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角色规范。社会角色认同理论运用于足球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体育的社会化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景艳 《云南教育》2010,(13):48-48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宗旨在于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现代体育教学观要求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体育教学既要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发展,还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洋 《考试周刊》2013,(88):119-119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和演进的。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体育游戏经历了一个由萌生、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对体育游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指出未来体育发展的特点是:①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②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③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④健心健脑的新型的运动项目出现:⑤体育的形式多样化;⑥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建议:①培养未来社会意识:②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的系统学习,精心一、二项运动;组织学生的体育小团体:③把身心问题、体育与心脑功能、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方面:④强化体育系学生的迫切教育,树立信息意识,注重体育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⑤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素质教育的普及,为人文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回归提供了大好契机.在强调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新形势下,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思想回归的重要作用的阐述,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与趋势做出理性展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