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失败”二字,大多数人都惟恐避之不及。但在科学研究中,失败却又是难免的。就一项发明创造本身而言,成功只有一次就够了.而失败却不知会有多少次。有的人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有人从失败中寻找到机遇而最终获得成功。许多科学家都是以失败为契机,在失败中获得意外的惊喜而创造出新的发明,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坚持是什么?有句古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几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就是说无论干什么,越到最后越艰难。就像爬山,越接近顶峰越累,越容易使人放弃。成功需要坚持。古往今来,有多少功亏一箦、功败垂成的例子,之所以失败,不少就是因为不能坚持,在大功告成之际,却走向了失败。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6,(1):38-40
我的烦恼我比较笨,学东西总是记不住。听奶奶说可能是我从小打针吃药太多的缘故。先是一听说学习我就害怕。因为我一考试就失败。大考大败,小考小败,有时候偶然及格一次,也是倒数第一名。做手工我不行,打球我也不行,画画我不行, 唱歌我更不行……唉!我天天被失败包围着,抬不起头来。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我天天遇到“失败”,却从来没有遇到“失败他娘”啊。现在,我总是害怕,或者厌烦,好像被人在后面追着。我就拼命压制我自己这种害怕的冲动,不说话,可越压制就越紧张越害怕,那种冲动也就越强……我害怕失败,害怕学习怎么办? 胡峰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一位跳高运动员面临着拼搏金牌的最后一跳。教练说:“跳过这两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结果她失败了。  相似文献   

5.
名人轶事     
从未失败有人问一位科学家:“你试验一种新型电池总是失败,为什么还要继续试验?”科学家回答:“失败?我从来没有失败过,我现在已知道了五万种不能制造这种电池的方法。”度音的鞋有一次,斯特劳斯到鞋店买鞋。试了十来双以后,他绝望地摆摆手说:“看来,这里没有我要买的鞋子了。”“那您要什么样的鞋呢?”老板问他。“我要两只走起来发出的声音是同度音的鞋。”林语堂曾自我介绍:“我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长处有一位著名女舞蹈家给肖伯纳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建议:如果让他俩结婚,那将对后代和优生学都…  相似文献   

6.
重复一百次     
(一) 星期天下午,刘一飞正在骋问罩玩电脑游戏,楼下突然传来吵架的声音,越吵越大,严重影响了刘一飞打游戏的心情,导致他闯关失败!“哎,怎么老有人吵架呢?”刘一飞嘀咕完,准备重新开始游戏,突然,电脑里跳出一个网页:“参加考试,就有机会得到最新高科技产品‘重复仪’!它能让人的行为重复一百次!”  相似文献   

7.
人生苦旅     
有人说,人生是一杯酒,时间越久越醇香;又有人说,人生是一碗茶,时间越久越甘甜。但只要问一问真正走过一遭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人生是一殷苦旅。”  相似文献   

8.
阳光透过窗纱,照在堆满书籍的写字桌上。随手翻开一本很久以前的杂志,一则名为《织网》的小故事吸引了我:有三个人同时观察一只小蜘蛛织网。一只小蜘蛛贴着不太粗糙的墙壁正在艰难地编织着,可就在每每织到大半之时,一阵风吹来,织成的网被毫不留情地撕开,不是网破,就是蜘蛛滑落。它却浑然不顾,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第一个人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蜘蛛竟这样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滑落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回啊!”第二个人长叹了一声:“可怜的蜘蛛,这样盲目地织网,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为什么不肯看一看周围的有利条件呢?”第三个人似…  相似文献   

9.
我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直属经济类电大班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员。在近一年的办学过程中,耳边听到社会上不少人,对电大学员抱有的偏见,有人说“上电大就是为了要一张文凭”,也有人说“他们每周只上三个半天课,就给他  相似文献   

10.
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他为了寻找适宜用做灯丝的材料,曾先后做过几千次的试验.成功之后,有人问他如何看待这成功之前的几千余次失败,这位发明家笑了笑,答道:哪里有什么失败!我只不过是积累了几千余条不成功的经验罢了.初读这则故事,是在一份报纸的“妙语解颐”栏目中.成功之后,笑傲失败,视种种挫折、失败为“经验积累”,这与中国人说惯了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倘以为此语之用仅在“解颐”,则未  相似文献   

11.
四喜丸子 《求学》2023,(19):11-12
<正>一提到高考,每个人脑海里是不是都会闪现出“努力”“拼搏”“冲刺”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向我们指明了唯一的路:争分夺秒,努力学习。我的努力不比别人少,第一次尝试却还是越不过高考那道坎儿。第二次从头再来时,我才明白,我不是没办法越过高考那道坎儿,而是没有办法越过心态那道坎儿。四处碰壁时,殊不知心态其实就是解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周心丽 《教师》2010,(34):115-115
当你身边有人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你会对他们常说的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常举的例子便是爱迪生。但事实上,现实中的爱迪生毕竟不多见,而经得起失败,并能从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事实上这句话除了安慰作用之外,就只剩下麻痹作用了。所以这句话并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成功法宝,倒是成了许多人碌碌无为的推辞。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不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3.
邱磊 《师道》2024,(3):42-44
<正>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上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使命。所不同的是,有人很早知道自己所从何来、所将何去,有人茫然无知,人生迟暮,方才幡然触动;有人“矻矻焉穷日力”,以为自己的使命,只在一身一家一隅,殊不知乾坤无极,鹏程万里,未来可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场淋漓的“使命唤醒”,让人见“诸相非相”,如同卢梭所言,是“生命的第二次开启”。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人同时观察一只小虫爬墙。这只虫子艰难地往墙上爬,一次又一次失败,第一个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竟这样执、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回啊!”第二个人长叹了一声:“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吗?  相似文献   

15.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特别喜欢说“然后”。日常交谈也好,会上发言也罢,有不少人都对“然后”这个词情有独钟。有人几乎一口一个“然后”,没完没了,无尽无休。一次参加研究生答辩会,不到十分钟的论文要点陈述,而我指导的一个研究生,用了不止十个“然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三十而立”。可近些年被人悄悄地改了一个字,变成了“三十而急”。急什么 ?有人急位子、急票子、急房子、急妻子,有人急资历、急学历、急智力、急能力,个中别有一番人生新滋味、新真谛。   三十而急,常见有三种急法:   急自身。即一不怨天,二不忧人,只怪自己不争气,“而立”之年尚未立,于是“聊发少年狂”。暗暗抚平心灵的皱纹,自觉踏上拼搏路。这种急法当提倡。   急时世。有些人过于奉行“时世造英雄”,总急自己生不逢时,长不逢世。在单位怪领导不器重,怪同事不相让;在社会怪竞争太激烈,怪…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越人龙图腾祭”之说根据有三 :(一 )“越人的老家本在北方” ;(二 )吴越“有关龙的节目极多” ;(三 )战国两汉有关越人崇龙的史料不少。事实上 ,土著越人并非来自北方 ,而是来自距今约 6 0 0 0年的河姆渡、良渚一带。这两地的考古发掘物中 ,鸟形物远比龙形物多得多 ,这些龙形物相对黄河中、上游 ,中国龙的发源地来说 ,其数量相对较少 ,在同一次发掘物中地位居次 ;且这些龙形物是否越器 ,龙的命名是否准确都可存疑。说到战国尤以两汉 ,那正是龙在中国逐步定型 ,被广泛认同的时代 ,近 2 0年来 ,众多的学者更附和“越人崇鸟”之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胜利     
<正>自然世界充满竞争。在各种竞争中,有人占上风,有人居下游。换句话说,有胜利也有失败。胜利与失败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在我们的常规思维中,胜利就是打败和我们竞争的人,这种思维让我们只看见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学会快乐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有人因此苦度终生,有人仍然快乐地走过每一天。这说明人有个怎么活法的问题。人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实现自身的和谐——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生命充满活力。因此有人提出人们要学会快乐。本文就此问题提几点建议:一、善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无疑是对的,但对自己不能太苛刻了,一是订的目标不要过高,应留有余地,让自己常有成功感、快乐感,进而更快乐地奋斗;二是当自己有过失的时候,要原谅自己,允许失败。其实,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的靠近,从这个意义上看,应该“容忍”失败“,享受”失败。二、注视光明…  相似文献   

20.
“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观点一度开拓了人们看待成败的视角。人有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往往会调动自身十倍、百倍的积极性 ,激励探索和创造的勇气 ,去争取第二次甚至更多的成功。但也有人被成功的鲜花迷了眼 ,因为获得的一些成绩而生自负 ,在成功面前不小心失去了自我 ,世间不少成功人士恍若过眼烟云 ,一时的成功却铸就了他们永久的失败 ,结果是有福创业 ,却无福守业。不难发现 ,成功不见得全是好事 ,成功越大不等于智慧越多 ,也不见得就提升了人生的境界。人生就是这样 ,成功的美丽导致了有些人精神上的堕落 ,而失败的不足却促成了人一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