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师语言暴力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未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致教师语言暴力的伤害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儿童心理视角出发,对小学生遭遇教师语言暴力情景后,心理所受伤害性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权威角色、家长的无视、小学生心理无助时教师语言暴力具有严重伤害性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师自身、法律制度、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考虑,全面保障学生不受语言暴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因教师“语言暴力”而导致的校园师生矛盾冲突案例时常发生。教师“语言暴力”给学生带来各种心理伤害.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教师心理压力过大、人文精神缺失或人格有缺陷、滥用话语权等是导致学校教师产生“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学会应对压力、更新思想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师德修养、注意文明用语等是矫正“语言暴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校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治校园语言暴力则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实践中,由教师的语言暴力而造成对学生身心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教师语言暴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自身建设方面提出了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语言暴力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中学生中语言暴力的来源、教师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的状况以及语言暴力对中学生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表明家庭、教师和社会都对中学生语言暴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昆明五所高校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男生实施语言暴力的次数、恶劣程度明显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暴力多于文科学生;脾气差的学生、品质不好的学生、话多的学生位居最容易遭受语言暴力的前三位。而教师语言暴力相对较少,情侣间语言暴力较为隐蔽。本文在客观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语言暴力是教育教学中经常存在而容易被忽视的行为,其存在导致了负性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对师生均造成了伤害和影响;语言暴力的形成有历史文化、社会和家庭、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探求语言暴力改善和消除的方法,引导教育者重视自身行为,规范语言使用;引导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改善话语关系,以实现语言育人、文明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教育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语言暴力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别让语言暴力伤害我们的学生,这是全社会和教育者的一个共识。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一、教师语言暴力行为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一)教师语言暴力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定势思维,让教师误读学生。学生是处于动态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教师语言暴力指教师使用谩骂、诋毁、诬蔑、嘲笑、挖苦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害。常见的教师语言暴力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语言暴力”就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上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的语言行为。学生们常遭的语言暴力可分为辱骂性、贬损性、恐吓性三类。  相似文献   

11.
1.地理教学中"语言暴力"的概念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中学生对教师实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中学生校园暴力教育提供参考,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某区选取中学生1851人参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教师实施语言、情感和躯体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5.7%、12.9%、1.3%,高中生语言和情感暴力的发生率(34.0%、19.1%)明显比初中生(17.9%、7.1%)多。(2)男生躯体暴力的发生率(2.4%)明显比女生(0.3%)多,女生语言暴力的发生率(29.3%)明显比男生(21.6%)多;城市学生语言、情感暴力的发生率(30.2%、15.9%)明显比农村学生(21.3%、10.0%)多。(3)不良师生关系、学习投入度低是中学生对教师实施躯体、语言和情感暴力的关联因素。结论:中学生对教师实施校园暴力的情况不容忽视,应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增加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引导中学生减少和避免对教师实施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3.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校园语言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校园语言暴力源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要医治校园语言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语言暴力;让受害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完善心理辅导机构,上好心理辅导课,聘请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文明用语不仅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贬损其职业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甚至是对教育神圣性的亵渎。教师师德建设欠缺、语言修养不足是教师语言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压力过大则是其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还学生以纯净的心灵成长环境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7.
梁仪 《现代职业教育》2022,(12):148-150
教师语言暴力是对学生精神层面造成伤害的教师语言行为,这是对教师语言暴力后果论式的理解.从美德伦理学视角来看,教师语言暴力是教师不仁慈的表现,是教师不正确的行为.把避免语言暴力变成自己的职责,并把这种职责转化为信念,成为一个有美德的教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防止教师对学生的语言伤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和话语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话语霸权和话语暴力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而教师话语权的缺失,一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会导致学生自我个性的缺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学生评价话语权和话语权主体意识缺失,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只有在平等的沟通氛围中,教师话语权、学生话语权均衡共存,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知识、感情共鸣的场所,学生素质才能得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