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羽 《考试周刊》2008,(50):221-222
本文主要关注罗塞蒂1848年以前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中所体现的她对于爱情的富有预见性的想象和领悟。虽然这些诗歌并不是出于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但是其中却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非凡的洞察力和她对于女性情感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她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问题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徐淑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女性诗人.《玉台新咏》最早选注了秦嘉、徐淑的诗作.徐淑的诗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她的爱情生活细腻,忠贞,炙热,永恒,成就了“夫妻诗人”的爱情佳话;其人格精神素雅贞静,行谊高卓,刚毅自立.她不仅是一个东汉末年卓越的女性诗人,更是我国女性觉醒的先驱,用真实行动捍卫了人的尊严、独立和光荣,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完成了一次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拿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4.
白锡汉 《文教资料》2010,(29):32-33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诗中大量运用了“圆”这一意象来表达永恒。圆集中体现了她对自然、爱情、死亡和上帝的思考和认识.这些认识主要源自她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致观察.与诗人对死亡和爱情的独特感受密不可分.具有独特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王之波 《考试周刊》2008,(22):197-198
美国的超验主义对美国的文学及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时,产生了一大批诗人和作家.爱米莉·迪金森是其中最有名的诗人之一.她对自然界敏锐的观察,精巧细致的思维方式和对爱情的描写.打动了读者.成为当时唯一一位堪与惠特曼齐名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日常生活使人的个人独特性被逐渐消磨,而作为诗人的玛卓用其一生来追求她本真的存在,玛卓诗人身份的自我认同让她对诗意栖居的追求愈演愈烈;爱情理想与诗歌艺术的精神向往.却在现实生活中止步不前.诗人的"镜子领域"[1]遭到破坏,自我认同感变得虚无,诗人玛卓最终也只能以死来求得到灵魂的安慰与救赎.  相似文献   

8.
以一个女性的个人命运赢得诗人词客普遍的关注和反复的吟咏,而又历久不衰,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特别是王昭君之所以牵动诗人词客之心者,又与西施、杨贵妃等人不同,她主要不是因为美色或爱情等等,而是因为她的命运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高芳.河北唐山人,我国当代校园实力派诗人。近年来,她创作发表了网络诗歌近百首。代表诗作有《一粒红尘》、《冬日暖阳》、《向日葵》、《心中的太阳》等。她的诗,多为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内容大多是关于爱情、人生和理想的,写得很美。可谓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爱情的执著和对生命的挚爱。  相似文献   

10.
高芳,河北唐山人,我国当代校园实力派诗人。近年来,她创作发表了网络诗歌近百首。代表诗作有《一粒红尘》、《冬日暖阳》、《向日葵》、《心中的太阳》等。她的诗,多为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内容大多是关于爱情、人生和理想的,写得很美,可谓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爱情的执著和  相似文献   

11.
朱淑真的诗总共有337首,诗歌的创作颇为丰富。但朱淑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她沉醉于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写下的爱情诗歌。确实,和别的诗人不同,朱淑真写诗但抒胸臆,不问其他,其余内容的作品数量远远不及她的爱情诗。但不论是写景、咏物还是抒写旅愁,都夹杂着她的情感内容。从朱淑真的咏物诗入手,力图从对朱淑真咏物诗的赏析中,触摸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2.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赞美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在格律上,诗人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运用比喻,对照和头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本文试就以其中的第三十首为例,来分析斯宾塞爱情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诗人何其芳的早期爱情诗作,往往是在为他逝去的爱情吟唱挽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首《雨天》,并结合何其芳真实的爱情体验进行解读,在理解诗人爱情感伤情绪的基础上,对诗人早期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十四行诗,以吟咏缠绵悱恻、坚定执著的爱情为主,被誉为"爱情圣经",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  相似文献   

15.
唐代女诗人薛涛以其唱和赋诗的卓绝才情及艳丽的姿容,赢得了当时诸多诗人以及官僚达士的倾慕与爱慕.然而由于身世的不幸,她每一次的爱情经历只是“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最终“孤鸾一世”.她的诗作极少直接表白世俗的爱情,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由情爱所带来的苦闷.这些诗篇含蓄委婉,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16.
席慕蓉的诗歌呈现着舒缓的音乐风格,充满着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她用画家和诗人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在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发现奇妙的诗意,她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对生命的领悟、对家乡的思恋、对青春的追忆,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爱与美的世界,也化为她诗文中的情思寄托,成为她诗文中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7.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爱情诗代表作,更是一首新时期女性的爱情宣言。作者以新的视角,运用象征手法,否定了传统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独立、互依互助的新型爱情关系。在教学中应遵循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相似文献   

19.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那时的诗人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实诗人对祖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用诗歌来表达爱情,几乎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千百年来,无数的诗人们唱着那些真挚而优美的诗篇,奇迹般地保留着鲜艳而动人的光彩,激励着人们勇敢地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在中国新诗史上,五四爱情诗不仅在当时进发出奇异的光彩,就是到今天,也还是爱情诗不曾真正超越的离峰。尽管她免不了几分稚嫩苦涩,但她为什么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