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饭千金     
<正>【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未得志时,喜欢往城下钓鱼,时常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被封为  相似文献   

2.
管饭须管饱     
众所周知,韩信曾受漂母“一饭之恩”.这其实是标准的蹭饭。当年漂母在河里洗丝,偶尔管了韩信一顿饭,后者就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漂母洗丝洗了几十天,韩信就天天跑到河边钓鱼去,鱼钓没钓着不知道,反正饭是混了个饱。临别之际,韩信心怀感激.对漂母说将来必有重谢云云。谁知漂母倒不高兴了,答复说我是可怜你这年轻人,可没想图你什么。  相似文献   

3.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口述史料主要有"乞食漂母"、"袴下之辱"、"韩母孤坟"等。这些口述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口述史料的记载,为韩信鸣不平。  相似文献   

4.
高岩 《语文知识》2005,(11):12-13
一饭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为布衣时,贫而无行,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多用来指知恩图报。如郁达夫《沉沦》:“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辈出关难。”  相似文献   

5.
<正>《史记·淮阴侯列传》以韩信的三个精彩短小的故事开篇: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相似文献   

6.
淮阴侯韩信的悲剧令千古叹惋,论述其成因可谓代有异说。然而,当我们对这一悲剧重新予以认识时发现,构成韩信悲剧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有封建制度的残酷和封建统治人才观的狭隘,也有其自身的人格缺憾。  相似文献   

7.
韩信以布衣之身,乞食于漂母,连饭都没得吃。起初,他找到项羽的国有大型企业,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来勇敢跳槽,终于官拜大将军,封齐王,位极人臣,可以说创造了职场神话。神话终归是神话,齐王做了没几  相似文献   

8.
一饭千金     
双双 《红领巾》2006,(11):14-16
秦朝末年,有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便是后来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大将韩信。韩信是淮阴人,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过得很困苦。为了填饱肚子,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吃饭。现在已是晌午,你就留下来吃顿便饭吧。韩信老是来我们家吃白食,真讨厌!我们得想个办法。狼吞虎咽对!恭敬不如从命  相似文献   

9.
施爱 淮阴侯韩信有一段时间,穷极无聊,在城下钓鱼,聊以维持生计。同样在水边的,还有一些前来漂洗衣物的妇女。其中有一个老妇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把自己带来的饭给韩信吃。她在这里漂洗了几十天,就给韩信吃了几十天。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20,(3):15-19
我国是一个兵学思想发源较早而又著述宏富的国度,齐国具有悠久的兵学传统,汉代军事家韩信深受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兵学的影响和熏陶。在楚汉相争的历史舞台上,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兵学的卓越军事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楚汉战争胜利后,韩信主持序次兵法,对先秦兵法遗著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校定,使《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先秦兵学典籍得以较完整的面貌存之于世,对后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予自北归,舣亭淮阴,乃登观散趾,谒漂母于城。因叹韩信之在当时,三老无所举,县次不以择,胸涵冠代之路,才蕴帝师之算,不能博一餐于乡人。  相似文献   

12.
《嘉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一期刊载了王伟民同志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分册注释标点商榷》一文,其中27条是对《勾践灭吴》中“寡人礼先壹饭……”的新解,他不同意《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编注者根据韦昭旧注将“礼先壹饭”解为“吴王自言年长于越王”.而引《史记·淮阴侯列传》漂母饭韩信的故事来说明“壹饭”是“小恩惠”.吴王所指的“小恩惠”是针对二十年之前“夫差没有灭掉越”这件事说的.我觉得王伟民同志的新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从前对这一句也有上述类似的想法,以后因看到《吴越春秋》中的有关记载,否定了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13.
韩信,古淮阴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韩信用兵讲究出奇制胜,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学生了解韩信"王侯将相"一人全任的才能,学习他以德报怨、志存高远、忍辱负重的精神,学习他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知恩图报的襟怀,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校园生活,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传承韩信文化,让千年古县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千载、名扬中外。  相似文献   

14.
甘罗是战国时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现今安徽、山东、河南、河北以及江苏、江西等地皆有甘氏遗迹和事状的流传。而以"甘罗城"名之者,全国有三处,一处属讹传。其中知名度最高、相传最早的就是江苏省淮安市运河边上的甘罗城。甘罗时为楚人,淮阴或为其封地,"甘罗城"的来历当与此相关联。与"甘罗城"相毗邻的"韩信城",并非"兴汉三杰"韩信所筑,而源于其出生此地和其母冢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华炜 《高中生》2011,(27):60
传说韩信因功高震主,被贬为淮阴侯,后来又被诱捕入狱。狱中,一位狱卒对他颇好。一天,韩信叫狱卒坐下,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上"楚河""汉界",接着又在"界河"两边各画了32个小格,说: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影响巨大,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韩信:堂堂七尺男儿,为图大计忍受胯下之辱;知恩图报,回馈漂母赏赐千金,传为佳话。(3)张骞:大胆开拓,打通"丝绸之路"南北道路;勇于探险,成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镇墓兽"是先秦楚墓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其形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通过分析"镇墓兽"所在墓的头向发现,南向墓与东向墓出土的较多,而以南向墓的随葬比率最高,东向墓中的增幅较快。"镇墓兽"信仰起源于南蛮系统,楚公族接受以后,渐渐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18.
韩信本是淮阴地方上一个穷得像乞丐的少年。父母很早就死了,他又十分懒惰无能,常常在别人家混吃混喝。有时饿极了没混到吃的,只好去城外钓鱼。有一次在河边遇上个洗棉纱的老妈妈,老妈妈见他饿得可怜,就常带些吃的给他。韩信感激地对老妈妈说:“以后,我要是有办法了,一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妈妈生气地回答说:“连自己都养不活,算什么男子汉?谁还能指望你报答!”一次,淮阴城内有个屠狗的恶少向韩信挑衅说:“瞧你长了这么大的个子,还假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词人王奕(1190—1262)《沁园春·客山阳偕诸公游社康庄刘伶台醉吟》:“问漂母矶头,韩侯安在;钵山池下,乔鹊曾回?孝说仲车,忠传祖逖,忠孝如今亦可哀。”漂母、韩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而“钵山池下,乔鹊曾回”是什么意思呢?朱德才等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乔鹊”注为“乔迁之鹊”(第四册第262页)。这显然有误。“钵山池”是江苏淮安“形若钵盂的岗阜”———钵池山,是道教七十二个福地中的第四十个,也是淮安古名“山阳”之“山”,淮安城就在钵池山之东南。《明一统志》卷十三:“钵池山,在府城西十五里,形如钵…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生动记载了韩信的生平事迹,是一片篇满洒同情泪水的翻案史传。韩信为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为之不惜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都直接与司马迁的感情产生了强烈共鸣与契合。这种精神上的共鸣与契合,是司马迁愤懑抗争创作心理的集中体现,也是形成《史记》中优秀传记文学作品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