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舍日布 《大观周刊》2012,(51):48-48
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的各民族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增值性,成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并具备了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资本的潜质。本文从差异性消费入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不可抗拒的巨大冲击,加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易衰退性特征明显,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完整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世界意义。正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代表作名录或保护项目,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申遗和保护是统一的,其实申遗就是一种保护。保护和传承人类历史几千年延续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社会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最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让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处于"封闭与开放"的双重节奏中,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是碎片化的文化事象,而是有着与中国社会文化延续同步的体系性。基于此,笔者梳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与文化叙事,并借用"文化中国"的概念,展示出"国家"叙事如何通过历史、地缘和文化的表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延续、解构和重构。与此同时,本文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复兴,对于当代构建"国家"叙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书籍、文物等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精神的传承,比如戏曲、传统手工艺表演等。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消亡的危险,西方各种文化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严重威胁到我们国家文化资源的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而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宪 《文化遗产》2007,(1):140-14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传承链的断裂而导致功能丧失,正迅速消亡,急需抢救和保护。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即使旧文化体系发生解体,其文化基因仍能够被重新组合入新的文化系统中,发挥新的功能。我们必须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异过程。通过母题重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产品,用现代传媒与产业营销手段,整合入当代文化体系,使其成为新的民族文化符号,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2008,(4):14-17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观进步与提高的产物。确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是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思想课题。要全面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其中,"整理国故"的任务首当其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代文艺的发展还可以发生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湖北档案》2010,(1):38-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显得较为迫切和重要。本文试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工协作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和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思考,以求有益于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2003年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全世界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热潮。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付潇 《黑龙江档案》2013,(4):102-102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既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最宝贵最直接的记忆资源,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又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其本身即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从档案工作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太仓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打响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太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到日前为止,经市政府通过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项,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近年来,太仓市档案、文化主管部门联合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征集整理工作,并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太仓特色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丽维  刘建刚 《兰台世界》2016,(23):151-154
探寻投壶在古代两千多年传承的内在因素,并赋予投壶当代体育文化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对古代体育文化投壶的发展缘由进行深层剖析,并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投壶文化进行当代传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涵和特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文化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化价值实现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因此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电视节目的发展中,文化类节目也逐渐普遍,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笔者从电视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着手,分析了当前电视媒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足,探讨了利用电视媒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策略,目的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凝聚力量的源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朱尉  杨珂馨 《报刊之友》2014,(10):169-16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无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中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的活化石。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新文化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思潮,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抛弃被遗忘,经典的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产生了强烈冲击,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横渠书院为例,探索在当代文化思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保护措施以及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主动参与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在分析文化自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无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中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的活化石。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新文化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思潮,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抛弃被遗忘,经典的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产生了强烈冲击,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横渠书院为例,探索在当代文化思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保护措施以及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