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德育的本质问题,在教育理论界有不少争论,至今对德育的基本概念,德育的本质,德育的基本规律,没有统一的认识,反映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薄弱。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管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俄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并渗透德育,本文正是从高校俄语教学中缺失德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在俄语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及渗透手段。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对德育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教学中,要梳理好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即德育服务生活,生活为德育提供实践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意识薄弱、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策略形式单一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当今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与德育的契合及其对当今大学德育的启示与借鉴: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励学生实现生命的完善与超越;建立和谐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历代教育制度着重强调的主要方面,而实际上又往往是薄弱的环节。根本原因在于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分离,德育以脱离教学的独立形式、独立内容而存在。受教育者在求知动机支配下,这种与智育分离进行的德育难以形成审美对象,因而客观上形成德育效果的无力。德育与智育的本质关系统一,其教育形式应与智育有机联系,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德育应充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当今,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为首"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丰富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活动形式往往是德育工作者最热衷的事情.然而,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难于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内容再好、形式多新也不外乎是"唱高调、摆花架子"而已.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听到这样的牢骚"不是没有教育啊!该说的都说到了,就是不听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学校德育只满足于形式卜的说教和灌输,而没有注重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以致失去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10,(3):79-79
其一,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德育紧密关注现实生活。与传统德育的滞后性相比,公民教育活动更加关注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德育。普通的农村中学虽然没有先进的德育手段,也没有辉煌的学校历史,但学生有自己生活的社区,在社区中存在着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各种公共问题。公民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把德育从书本拉回学生的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其实是真实可感的。  相似文献   

8.
邵强 《教育》2013,(30):19
针对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今校园,引进校园电视台辅助德育,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是一项有效的探索。校园电视台在学生德育中的价值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更新,正日益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放性、交  相似文献   

9.
媒体素养教育伴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而产生,并日益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大学生德育与媒体素养教育关系的辩证分析,探讨二者进行教育整合的可行性,并以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为切入点,分析德育视角下大学生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实现德育与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小学科学教师德育渗透意识薄弱、德育渗透资源未深入挖掘以及德育渗透技巧缺失等问题。教师应从转变科学课堂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德育渗透资源以及提升德育渗透指导技巧等多方面,推动小学科学课堂与德育渗透的深度融合,以真正达到德育先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