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教育,业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将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和心理教育进行巧妙的融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品质。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总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内容设置方面,初中思想品德课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如何给学生教授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畏难情绪和思想困惑。还有的教师将心理教育的内容上成了纯知识传授的课程,极  相似文献   

3.
初中思想品德课承担着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的责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关爱、鼓励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选择典型案例来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心理体验;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运用幽默风趣的动作、语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袁爱侠 《教育》2012,(36):38-39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获得生命和谐、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体系,并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侧重于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甚微。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徐建军 《考试周刊》2013,(26):133-133
<正>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从中寻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独立的个性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晏亲友 《考试周刊》2012,(46):138-138
学生的积极心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的建构,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新课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建构学生的积极心理呢?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内容,健康的心理是形成良好品德、高尚信念、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利用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观点告诉我们,在有意识地遵循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提高学生心理技能,发挥学生心理机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变化与心理体验密不可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9.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好地渗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思想品德课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真谛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思想品德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师责无旁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任。因此,论文以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内容,落实发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运用心理效应,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用教师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的教学实施范例,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是围绕学生生活,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全面整合教学资源,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人格发展的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在积极的活动中才能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强调的是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善学生的行为。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评价谈几点看法。一、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书面作业不能一味地停留在抄写理论要点,要倡导精  相似文献   

14.
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位政治老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本人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及教研的经验,我认为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堂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有五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和道德心理氛围。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的理论是难能可贵的。今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成功。然而不少小学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人格发展的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在积极的活动中才能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强调的是体验和感悟。那么,如何让学生,尤其是刚刚由幼儿园过渡过来的低年级学生能够在思想品德课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呢?要使低年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思想品德棵的教学活动中,而又要保证教育形式与教育目标不脱节,推行游戏化学习应该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李彩霞 《考试周刊》2012,(74):139-139
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学基本功能之一。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课堂,由于受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单纯地说道理、讲理论,学生作为听众,对这些理论耳熟能详,没有新鲜感,课堂上死气沉沉,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的欢迎,使得思品课的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康的心理、文明的行为这种教学目的没能达到。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广泛参与,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