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范红军 《邯郸师专学报》2004,14(1):21-27,35
荀学研究在先秦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5年来的荀学研究领域广泛、角度新颖、方法独特、成果颇丰。一方面,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性论和荀学的总体研究等传统课题得到了新的阐发;另一方面,生态思想、美学思想、民俗思想、心理学思想、社会管理思想和养生思想等新领域得到了开辟。  相似文献   

2.
荀学地位在清代有明显的提升,被许多学者称之为“荀学复兴”的时代,现今已有颇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对清代荀学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包括荀学的传统研究:清末民初的排荀、尊荀、荀学与西学的关系探讨等成果,以及清儒对《荀子》书校释及评议。除了此一传统研究之外,并评述当前兴起以新的视野和更加缜密的思维来审视清代荀学的内涵及外在的实践,考察荀子思想与清代义理学的内在联系等相关研究,使清代荀学有更进一步的拓深,对清代儒学发展实有深刻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荀子思想地位的总体评价、“化性起伪”学说的澄清与辩护和“法后王”的理解三个方面勾勒了钱大昕荀学思想的基本面貌,认为钱大昕的荀学透显着乾嘉学者由字词训诂、名物考证探讨义理问题的治学特色,更体现了乾嘉思想学术重新肯定和发现荀子思想价值的重要动向,这一动向最终导向乾嘉时期荀子思想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4.
清初学术是中国学术实现从理学到朴学演进的重要节点。荀学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种演进体现在荀学研究中是由"抑荀"到"扬荀"学术风气的转变,是"以礼代理"的学风转向。清人凌廷堪私淑朴学大家戴震,其作《荀卿颂》既为师承所原,又源自当时"扬荀"的学风。凌氏以"征实"对待礼学研究,崇礼于训诂考据学问之中,为荀学研究中法先后王、性善恶之辨等有关社会政治理念争论做出解释。这种对荀学实践理性思想特征的提倡,启发了中国学术形上思维传统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1950年至2005年的50多年来,大陆学者在海内外至少新出了荀学专著101部.不过,有学术价值的不超过31部.1990年代至2005年大陆荀学专题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5篇.1999-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有46篇.1950-2005年中国大陆发表的荀学研究专题论文至少有1177篇.其中包遵信、王杰、郭志坤、刘周堂、廖名春、杨太辛、方尔加、李中生、惠吉星、韩德民、王天海、张涅、张奇伟等人荀学论文多而自成系列,值得重视.论文从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荀学研究的概况作了综述.认为这50年来大陆尽管出版了40多部《荀子》的注释、注译著作,但仍没有一部能与王先谦《荀子集解》比肩的注本.今天,深入研究《荀子》,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超过《荀子集解》的《荀子》新注.  相似文献   

6.
就清末民初的思想氛围而言,中国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在此世变之下,传统思想观念作为"面对外来学术、观察新世界、因应现代化"这些课题背后的一种"支持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往往在与西学、佛学的对话之中,镕铸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态,展现在清末民初学者的观念主张之中。以荀学而言,为因应晚清以降西方叩关所挟带的军事长技、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学理等输入的冲击,荀学思想中所强调的课题:如"性恶"重视人欲之存在,如何"度量分界"以养足人欲,及建立"富而能强"的社会等等,大抵都可以看出在迈向现代化的氛围之中,现代性的诸多议题让荀学有了不同于传统学者的诠释面向与新的转化,一方面改变了他们面对传统学术的态度;二方面也让他们观看及思维世界的方式有了一种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7):97-105
苏轼的道心人心论与理学家的含义不同,显示了他用当时流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从其性与天道所具有的超越性看,苏轼的思想具有孟学一路的特点。但从苏轼人心的认知功能及人性论等来看,他的思想又有荀学的特征。苏轼的思想由于自身完善性的需要,他一方面吸收了孟子天道超越性思想,以便确立道德信仰的终极根源;另一方面他出于对实践和规范人的礼法制度的重视,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荀子思想的影响。台湾学者刘又铭认为荀学在当今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因而具有荀学品格的苏轼之学也就更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荀学的归结点在天下之治,其根本则在于统合个体、社会乃至自然的礼义之道.因此,礼在荀子的思想中无疑占有根基性的地位,其全部思想均由之展开,本文试图从礼论的角度重新思考,厘清长期以来在学界颇具争议的荀子天人关系思想.荀学主张一种"本体宇宙论"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观,由之说明礼的价值根源的问题,通过哲学史的分析,更可见出,此一观念经由汉唐以至宋明的内在发展脉络;同时,荀学中亦包涵有圣人法天、则道进而达致"明参日月、大满八极"之同于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通常所谓的"天人之分"则是荀子对"天志"等原始宗教观念的回应,其目的在于强调人为的重要性,与天人合一的观念并无内在冲突.与孔孟等其他儒家相同,荀子天人相分的观念是在个体的有限性以及现实的制约性方面凸现出来的,通过时遇、命等观念的分析,可以极为清楚地反映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先秦集诸子大成的儒家大师,关于其人其学的研究在清代大盛.而到了清末民初,则呈现出不同的面向.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历史巨变背景下的,不同“荀学”研究作出初步的分析与探索,以展现出此时期研究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认为荀学歧出于儒家正统的说法严重地败坏了荀学的声望,并扭曲了人们对荀学的认识和理解。从梳理儒家正统,特别是商政法治传统开始,讨论荀学的道德理论、法权理论、法治市场经济理论和天下理论如何与三代到孔门中正人之价值的儒家正统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以此奠定荀学在儒家正统中的地位。与粗暴对待文明传统且没有价值根基的法家相比,一个在“明于天人之分”的法权价值框架内展开人类自由和利益关系的荀学,才是中国传统真正的法治精神和从德性到自由的现代性方向,最后总结了荀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