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一句老话:"程咬金的三斧子。"意思是很厉害、很关键的三招——准、狠、刁。对手往往就在这三斧中败下阵来。今天拿这句话来作个比喻,作文教学也有它十分关键的"三招"。一板斧:玩一玩——生活是习作之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话题作文在中考中占的比重很大。话题作文之所以大行其道,受到青睐,就因为它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省区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三是话题作文。其中,话题作文因给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逐渐成为中考作文发展的趋势。下面就“话题作文”谈谈个人感受。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来点灵动,给孩子们一点惊喜、一点快乐,这样他们就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言语空间,就会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5.
所谓"话题作文"应称之为"话料引题作文",它与其他类型的命题作文统统属于话题作文,即都围绕一个中心作文。至今在中学语文界从理论上尚未搞清,因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上便出现了忽略理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淡化文体规范意识的盲目行为。而近年来试题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科学性"问题,且题旨规定性单一,缺少思辨,又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所以,命题人应该站在与考生平等对话的立场上命题,"话题"本身的答案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开放性、思辨性和弹性,就成为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何学生作文大面积雷同?说到底,是纯粹为应试而进行的僵化的作文模式化训练而产生的“目的颤抖”症。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手抖动就得越厉害,线越不容易穿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目的颤抖”。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就会产生“目的颤抖”症。  相似文献   

7.
王运利 《陕西教育》2007,(7):125-125
现在,很多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写什么,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作文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他们选材及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一见作文就头疼了。  相似文献   

8.
必须承认,在高考各项备考中,作文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作文备考习惯,普遍效率低下,效果模棱。突破传统习惯,优化作文备考效果,是当务之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有把握的获得“一类文”,55分以上的成绩。要获得这样的高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下水"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现代语文》2005,(4):124-124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许多语文研究专家和语文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要求是语文教师自己能否写作,如果自己具有这种基本能力,"怎么教"和怎么提高效率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特别是教师下水作文,对作文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民的写作水平也在渐渐下降,因而掀起了国学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深知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作文,作文教学的关键在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只有抓住培养和唤起兴趣这一关键环节,做好重阅读、深体验、严评改、多鼓励等方方面面工作,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就会水到渠成。快乐作文,写好作文不再是一个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如果静止不动或一成不变,那它就会失去鲜活性。作文教学也同样,要让作文教学永驻鲜活,那就必须让作文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余老师,请问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呢?写好作文到底有没有捷径或秘诀呢?"上完文学社的辅导课,同学们就像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围住我发问.  相似文献   

13.
邓翅跃老师执教《“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这次作文的题目讲“放飞”.该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放飞”——让学生成了评改的主角。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模式化英语作文教学(俗称"英语八股文")是我国英语课堂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法."三段式作文"能有效地应付英语考试,但也让教师和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难道作文就只能以这样固定的格式来写?这可能有违提倡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的原则.但是本文试图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三段式"在现阶段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巧用模式化作文有利于写作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张宗明 《现代语文》2005,(12):33-34
[作文试题]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体验,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经验。体验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它有赖于生命的真实的经历。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欢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体验都给我们以启示,都在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请以“体验”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6.
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 沟通的渠道也是各不相同, 如果能有一种办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与学生无障碍地沟通, 那么, 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一定是显著的。作文的“反批语”就能完成这样的工作, 在与学生你来我往的“批语”和“反批语”中, 我们能得到学生最真诚的反馈。  相似文献   

17.
“世有百行,以德为先。”《论语》亦云:“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健康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共同构成文章的灵魂。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地负载着“文以载道”的重任。哗众取宠、言之无物的作文不是好作文,思想卑劣、内容龌龊的习作更不是好习作。于是道德意识不仅关涉到作文的选题,更牵连到作文优劣的评判。德育意识成了我们语文教师评价学生习作的第一标准。思想越“红”。得分愈高,否则就遭“白眼”,甚至打入“冷宫”。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一提到作文就脑子一片空白,那么而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要变革传统的作文“难”,必须走出标准化的束缚,走向个性化的表达,以“立足自我,走向生活”为方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文。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好的批语能使学生读了受到启发,从而提高作文能力.但如何写好作文批语常常困扰着语文教师,时间不允许教师对每篇批语都精雕细刻,责任心又不允许他们草草了事,于是,便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作文批语尚待改进.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应当讲究作文批语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