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的姿势     
韩冬 《教师博览》2009,(11):28-28
尊重别人有不同的姿势。 季羡林虽然年事已高,但从不倚老卖老,显示“尊严”。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不管是国家领导还是文学青年,他都一样看待。客人到来之前,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告别再见。  相似文献   

2.
尊重的姿势     
尊重别人有不同的姿势.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相似文献   

3.
尊重的姿势     
尊重别人有不同的姿势.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相似文献   

4.
尊重的姿势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虽然年事已高,但从不倚老卖老,彰显“尊严”。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文学青年,他都一样看待。客人到来前,他都早早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告别再见。  相似文献   

5.
尊重的姿势     
韩冬  成静 《高中生》2011,(1):54-55
尊重别人是有不同的姿势的。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从不倚老卖老,摆架子,显"尊严"。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不管尊贵如国家领导还是普通如文学青年,他都一样对待。每次在客人到来之前,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如果有客人第一次登门拜访,主人就会全家在门口等候。如果有健在的父母,主人会首先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逐一介绍孩子,不论孩子年龄多小,都会一个不漏地介绍给客人。被介绍的孩子通常是主动伸手,大大方方地与客人握手问好。而在国内,大多数父母却不是这样。当有客人到家时,父母只是向客人介绍家里的成年人,孩子则往往被忽略。即使作介绍,也只是说“这是我的儿子”或“这是我的女儿”,似乎孩子没名没姓。这种现象说明在大多数父母的思想中,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  相似文献   

7.
有客人坐上他的车,他兴奋地对客人说:"先生,请坐好!"一路上,他不停地问客人"要不要再快点儿?""行了行了,你蹬车蹬得够快的了."客人满意地回答. 60岁的他,听到客人赞许心里感到特别的满足,他深信自己没有老,还有用不完的力气,他还有能力送自己的儿子捡娃读完大学.  相似文献   

8.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普罗克鲁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他“和善”地将所有路过这里的人请到家里,让他们放松—下疲惫的身体.但当客人睡着后,他就开始折磨他们:要求客人的身材必须符合床的大小,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搭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将客人拉长,直到将客人折磨死.  相似文献   

9.
一个逗点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有一次举行宴会,宾客济济一堂,但客人们在客厅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到来,大家都很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来了,急急忙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在修改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待客礼仪歌     
知道有客到家来知道有客到家来,屋内环境先整好,杂乱无章是失礼,过度齐整也不必。知道有客到家来,招待物品先放好,东西放在方便处,让人看了很舒服。知道有客到家来,茶水应该先闷好,不冷不热刚可口,茶具卫生很重要。客人来到你的家客人来到你的家,要向家人介绍他一显家庭气氛好,二显对客很尊重客人来到你的家,要请客人先坐下全体落座你再坐,感谢客人到寒舍客人来到你的家,主人要陪客说话如果有事暂离开,也应致歉打招呼客人来到你的家,一视同仁都是客来客之间不相识,主人应该来介绍客人来到你的家,切忌干坐无人搭客人告辞要挽留,送客送到门外…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儿子生性好动,非常顽皮,每当家里有客人进门或是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玩,他便表现得异常兴奋,又是跳又是蹦,乱喊乱叫,简直让我们没有办法,气急了就打他一顿。可是这样做,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后来,我们发现孩子在客人面前如此兴奋,无非是想表现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改变教育方法。例如,每当客人来的时候,我们先让他到客人面前有礼貌地叫一声“叔叔好”、“阿姨好”,然后让他给客人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以得  相似文献   

12.
育儿金点子     
怎样教孩子待客?悦悦:当家里来了客人,有的小孩往往没有礼貌或缠着客人,主人和客人都很尴尬。骂孩子吧,客人不好意思;不说吧,孩子又太过份。如何教孩子待客之道呢?不当着客人批评她我家宝宝现在三岁了,对陌生的客人,一般都是我们引导她称呼。我还会要她帮我拿杯子,拿茶叶,她会因此得到客人的夸奖而做得更起劲。偶尔孩子也有不礼貌的时候,但我不会当着客人的面去批评她,而是等客人走后,再好好找原因。(长沙一帆)和孩子玩有趣的游戏我会和孩子玩有趣的游戏。在游戏里他做客人我做主人,我会很礼貌地招待他这位“小客人”,然后我们再角色置换,他…  相似文献   

13.
骆卡     
骆卡是一家理发店的学徒,安徽人,瘦高个子,白净的脸庞。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问他,果然是。他做的事很杂,迎来送往是他,帮客人洗头按摩是他,给客人拎包挂衣服是他,抹桌扫地是他。这个叫,骆卡,来给客人倒两杯水。那个叫,骆卡,帮这个客人把头发吹干了。他都爽快地应一声,哎,就来了。做这些,或许不难,难的是,他始终做到彬彬有礼。他帮你洗头按摩,十指在你头上轻轻弹,不时探过一张笑脸来,小心翼翼地问你:嫌手重吗?  相似文献   

14.
雅芽的笑话     
《小学生》2006,(6)
只是看看小约翰(han)的父亲宴请客人,其中有一位男客的鼻子大得出奇。在餐(can)桌上,父亲注意到小约翰老是朝着那位客人的脸上看, 担心他会对客人说出一些不礼貌的话,就瞪(deng)眼示意。“请放心,爸爸,”小约翰大声地向父亲保证着,“我只是看看他的大鼻子,绝不会说什么。”  相似文献   

15.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位客人拜访他的母亲。客人说:“有杜鲁门这样的儿了,你一定感到很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让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土地里  相似文献   

16.
口拙的主人     
1.传说古时候有个人不讲究说话的艺术,经常引起误会。一天,他大摆宴席,请来一些客人。2.他看到有几位客人还没有来,就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客人们听了,心想:"这么说我们是不该来的啦!"于是有一半的人悄悄地走了。3.他一看人走了许多,十分焦急,又说:"怎么不该走的倒走了!"  相似文献   

17.
你会送客吗?     
送客,有礼貌送与不礼貌送之分。生活中常遇到不礼貌送客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客人刚迈出大门一二步,主人就将大门“砰”地一声关上,使客人误认为主人不欢迎他; 二、送客时经常看表,神情不定,客人误认为你  相似文献   

18.
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充分体现在日常生活礼节中。用餐礼节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项最基本的礼节。《礼记》中曾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人民历来好客,在招待客人尤其是韩国客人时,要尊重他们的礼仪、风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本文就中韩两国间传统用餐礼节的各自特点及异同点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导学新航线     
《新作文》2007,(9)
趣味堂自豪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相似文献   

20.
母与子     
言止善 《小读者》2013,(5):47-47
要了解在母亲心中儿子的位置,最好能记住这位母亲的故事。 她就是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杜鲁门的母亲。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