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乘加、乘减”时首先出示下图,并提出“谁来看图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苹果的应用题,并列式解答”的问题。生1:有4盘苹果,前面3盘每盘是4个,最后一盘是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连加:4+4+4+2=14。生2: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4×3+2。教师问:“4×3+2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你先算什么?”生2:4×3+2表示先求出3盘苹果的个数,再加上最后一盘的2个苹果,所以先算4乘以3得12,再算12加2得14。教师问: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2+4+4+4=14。生4:2+4×3=14。…  相似文献   

2.
1.激发探索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为学生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激发探索欲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创设了“简便运算”的情景,接着直接出示小数乘法的尝试练习:(1)2.5×4.3×4,(2)1.25×13×0.8,(3)1.6×13+1.6×7,先鼓励学生口算第(1)题的得数,并说出口算的过程,然后,激励他们用新的方法口算出第(2)、(3)题。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2.享受成…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63~64页例2、例3、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意义。2.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掌握简便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应用交换律、结合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8袋乒乓球图画或实物或幻灯片、计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1.看算式15×2=30回答,什么叫乘法?看算式15×2=2×15回答,什么是乘法交换律?3.口答: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我充分分析教材,利用教材资源,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大胆的猜想与验证中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有关定律后,紧接着,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请同学们猜想,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适用吗?学生有的说适用,有的说不适用,有的则不置可否。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勇于将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思考了一会儿,学生开始交流想法。有学生说:“我用的是举例的方法。通过计算2.4×3.6+2.4×6.4与(3.6+6.4)×2.4的得数相同,我…  相似文献   

5.
“乘法分配律”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定律,不仅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石,因此是教学的重点。由于乘法分配律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之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抽象,所以它又是教学的难点。 鉴于以上认识,现把对本节内容处理的一些想法介绍如下: 一、初步感知 微机演示:小明买了4本练习本和2块橡皮,练习本和橡皮的价格都是3角钱。小明应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①3x4+3x2 ②3 x(4+ 2) 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得出:3×(4…  相似文献   

6.
曹金 《云南教育》2002,(7):44-44
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的意义”的教学,过去是严格按照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列式。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即不再强调乘数与被乘数之别,也不再读“乘以”。一、教学时,出示下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这样便有:横看:4+4+4=12(个)4×3=12(个)竖看:3+3+3+3=12(个)3×4=12(个)接着让学生观察,计算教材上的鸡蛋图,得到:横看:…  相似文献   

7.
加强操作,丰富表象。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先通过学生用学具摆一摆“3个2”、“4个3”、“5个4”,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的表象;接着教给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意义;最后通过乘法与加法...  相似文献   

8.
分解质因数是分析和研究整数性质的重要手段。利用分解质因数法可以为一些数学题提供新的解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一、在数字谜题中的应用例1下边乘法算式中,A、B、C、D代表不同的数字,这四个数字的和是多少?分析与解:此题若用一般解法,比较困难,而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则可迎刃而解。先将3204分解质因数3204=2×2×3×3×89。因为这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所以其中一个因数必定是89,则另一个因数为2×2×3×3=36。那么这四个数字的和为3+6+8+9=26。二、在文字题中的应用例2已知两数互质,…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在教“得数是4、5的加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出示图:让学生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图意,而且写得越多越好。在集体评讲前,我又指导性地问:你能按规律写出来吗?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按规律写出:0+5、1+4、2+3、3+2、4+1、5+0这样六道算式,还有一些学生居然写出了连加算式:1+1+3、2+1+2、3+1+1等等,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类的开放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有序性,而且一些后继课的知识也被他们提前发现、创造出来了,显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了实处。又…  相似文献   

10.
本册教材包括:分数乘、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百分数 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例1,学生读懂题后,着重说明是什么意思,并通过示意图演示。教材中的图应修改为: 启发学生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使学生明白,3个人,每人吃一块,就是吃3个2/9块,可以列加法算式,也可列乘法算式。2/9×3表示3个的和,写成加法算式,2/9+2/9+2/9=2+2+2/9分子部分3个2相加,写成简便算法就是,因此直接写出…  相似文献   

11.
于春祥 《师道》2003,(6):16-18
【案例1】老师,你的条件弄错了一位数学老师,在讲二年级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下面一个问题:师:请将“7+7+7+7+4”改为乘法算式。生1:7×4+4①生2:7×5-3②生3:不对。这两个都不是完全乘法算式。生4:8×4③生5:老师,你的条件弄错了。如果是“改变为简便算式”就好了。师:还是同学们聪明。【评点】这个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启示一:问题的设计要富有挑战性。“7+7+7+7+4”是一个设计奇妙的问题,妙就妙在第五项的“+4”。这一项的确算作神来之笔,学生的思维空间由此得以拓宽,而…  相似文献   

12.
解题技巧与思维方法──计算题解法例举兰化中小学总校蔡建爱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关键巧转化例1计算:2×3×5×7+3×3×3×5×7=──。(1995年“奥赛”初赛民族卷试题)解此类题时,学生往往不加分析地按部就班地计算。学生虽对乘法分配律较熟悉,...  相似文献   

13.
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一样,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由加到乘.初步认识条法的意义教学应清晰地体现如下认识过程:(1)在比较中发现特点。可先让学生计算几道加数不相同的连加法,然后引导学生用学具依次摆出3个2朵红花,并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朵红花,得到2+2+2=6,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摆学具,列算式计算,又得到3+3+3+3=12,4+4+4+4+4=20。接着进行比较,发现摆学具列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2)初步认识乘法算式。发现特点后,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猕猴种的桃子丰收了。为了庆祝丰收,猕猴特意举办一场组合算式游艺会。请到会朋友把4个1组成一个算式,评委按照算式得数发桃子。刺猬想: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肯定用乘法能多得,我用乘法计算1×1×1×1。评委只给它1个桃子。狸猫想:还是加法比乘法强,我用加法计算1+1+1+1。结果评委给它4个桃子。水獭(tǎ)想:评委没限定组合方法,何不把两个1组成一个数,再用加法计算11+11。照这种算法,水獭得到22个桃子。受水獭算法启发,黄鼠狼说:“看来只有采用加法,方能多得桃子。”于是黄鼠狼把算式列成111…  相似文献   

15.
灵机一动     
探索发现教“小数乘法”教“小数乘法”时,首先,教师问:“班长购买了9瓶雪碧,每瓶45元,共计多少元你们能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呢”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汇报解题方法。生1:45元=45角,45×9=405角,405角=40.5元。生245+4.5+4.5+…+4.5=40.540545×9元角元。生3:4元5角=4元+5角,4元×9=36元,5角×9=45角,45角=45元,36+4.5=40.5元。生4:4元5角=5元-5角,5元×9=45元。5角×9=45角,45角…  相似文献   

1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黄朝进(瑞昌市实验小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63页至第64页和练习册第77页练习三十一。教学目标:1.认识乘号,知道相同加数连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能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3就是求3个2连加的和;...  相似文献   

17.
“分686868686868181834346868“说”片断实录后、3天后、2天后的气温分别是:(-2)×5=-10(度),(-2)×4=-8(度),(-2)×3=-6(度),(-2)×2=-4(度)。这样既产生了乘法,又为乘法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重在启导,而启导之法,贵在善问。合理而巧妙的设问,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去解疑除惑,去探索新知,实现获取新知与发展能力的双重飞跃。那么,如何设问才合理呢? 一、清晰度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易懂,使学生易理解、易归纳、易表达。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具体或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就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使学生思维误入歧途。如,在复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将3+3+3+3改写成乘法算式3×4后,问:“为什么把3放在前面?3是什么数?”这里的第二问就很 难回答,是回答:“3是…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值得引起教与学的重视.第25题某班进行个人投篮比赛,受污损的下表记录了在规定时间内投n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同时,已知进球3个或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或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球.问投进3个球和4个球的各有多少人?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且有统计思想的好题,同时考查了方程思想,而且难度不大.设投进3个球与4个球的人数分别为x、y人,则3x+4y+5×2x+y+2=3.5,①0×1+1×2+2×7+×3x+4y1+2+7+x+y=2.5. ②从…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9—100页例1、例2 ,练习二十九第1—3题)教学要求1 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含义。2 熟记9的乘法口诀 ,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求积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通过用不同方法编制9的乘法口诀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和创造性。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正确运用口诀求积。教学难点探求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及规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下面各题。3×4=8×3=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