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成国 《青海科技》2000,7(4):41-43
论述了青海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目标、设备选型、实现的方法、功能及应用效果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青海省虚拟化基础设施资源池和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了青海省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布局与架构,逐步建成能够支撑青海省、市(州)、县三级气象业务应用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  相似文献   

3.
赵爱钧 《青海科技》2011,18(2):52-54
利用手机快捷、灵活、方便、随身携带的特点,采用电信级群发服务技术,我们开发了青海省气象短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与我省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的互联,解决了预警信息发布中要求速度快、时效高、优先级高、并发处理能力强等问题,现已成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服务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地通信网络的实际现状,在“两个体系”建设中,通过“草原气象110系统”解决气象预警信息、气象服务产品传输“最后一公里”.系统具体功能:依托公安网络拓宽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建立两级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气象服务信息多路径、多手段传输.  相似文献   

5.
青海素以得天独厚的高原风景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旅游人数激增,旅游形式多种多样,环湖房车游、青甘环线游、自驾游、探险游、亲子游、乡村游、文化音乐节、展览游等旅游方式成为主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海省加快国际生态目的地建设,因此提升青海省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能力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政策背景、青海省旅游目的地分布,以及青海省旅游气象服务现状,深入探讨了制约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青海省实际,以及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需求,提出未来青海省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为推动青海省“旅游+生态”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助力青海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青海省市县气象服务业务现状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设计科学、流程规范、信息分发快捷、全流程监控的设计思想,开发建成青海省市县一体化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并对其总体架构和核心功能进行简要介绍。结果表明:平台运行稳定、实用方便,实现了一级部署、三级应用,有效整合了气象数据和产品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业务流程,有效提升了省级对市、县气象服务业务的指导能力,填补了青海省公共气象服务缺乏核心业务支撑系统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的实际,参照全国天气监测网数据编报、发报、存储、分析、加工服务产品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现代数据库管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Web技术,在全省气象通信网和局域网的环境下,对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自动编报、采集、实时传输、综合分析处理和服务支持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气象台站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台站记录档案规范,对全省气象台站信息统一采集、统一分析、统一整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手段对台站信息进行动态、实时、客观、准确地综合管理,实现信息的管理、录入、查询、分析、统计、应用,将地理信息数据引擎下的空间数据表,融入到青海省气象台站基础信息和气象观测管理数据中,形成青海省1:50000的基础地理数据集和气象台站专题数据集,通过降水、气温、风场等气象要素的填图显示,提供基于GIS地图的分钟要素、小时要素、日要素等气象要素的等值线和等值面,直观的显示出降水等观测要素的严重程度,大大提高了青海省各级气象台站信息管理应用的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服务能力。通过Web发布,让气象各级业务部门及相关单位更加了解青海省各级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工作,促进各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青海省气象业务能力提升发挥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青海省公众气象服务为例,分析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网站、报刊等传统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中的发展变化。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方式呈现新特征,气象服务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提供主体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10.
应用短信模块(短信猫)、数据库技术和XML技术等,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互动系统主要功能。该系统由气象信息员信息数据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情信息收集上报、气象信息员信息交互等组成,通过短信模块和数据库实现信息收发、审核、汇总,通过XML技术建立信息模板,给出了短信收发、数据库模糊查询的代码设计方案。该系统已在气象信息员管理和防灾减灾气象工作中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成国 《青海科技》2002,9(5):45-47
本文对青海省气象信息网络优化的主要目标,Internet/Intranet的设计思想、网络安全的策略、病毒防护及系统软件开发的主要功能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主要技术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气象局于2006年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定量评估"工作。根据对全省695份随机抽样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总体评价较满意,天气预报基本准确;公众关注的气象信息类型前四项依次为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天气实况信息、未来0~12h天气预报、未来3d的逐日天气预报;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主要渠道依次为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绝大多数公众收听(看)天气预报的次数为1天1次;较为关注晚上播出的天气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仍是公众需求的首选;青海省2006年的气象服务水平在全省公众中产生的效用,用货币来衡量至少为1.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周京平 《情报杂志》1998,17(1):19-21
通过对气象信息特点的分析,以及气象信息与产品策略、销售渠道、促销策略的关系,说明气象说明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重视气象信息作用,就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气象信息特点的分析,以及气象信息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说明气象信息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重视和利用气象信息,就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永花 《青海科技》2005,12(5):56-58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省气象网络中存在的缺陷,并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青海省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对通信网络系统的需求,提出了青海省气象科技大厦智能化网络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通信管理局2013年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宽带中国2013青海省专项行动》等,不断加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优化基础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信息通信业呈现持续平稳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我县目前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从我县农网信息服务工作初步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的历史和现状说起,并分析其停滞不前的原因,指出农网、气象信息服务需要与“三农”结合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站,才能最大的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我国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及青海省科技信息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志玲 《金秋科苑》2009,(9):126-126
随着经济的发展,气象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气候异常造成的损失和利用气象信息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我们应避害趋利,重视气象信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气象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气候异常造成的损失和利用气象信息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我们应避害趋利,重视气象信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