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专访要写出人物性格,才能把人物写“活”。第一,在写作前,就确定好人物的性格特色。所谓确定,就是对人物性格有一个把握,也可以说是下一个结论,最好是选择人物性格最鲜明突出的一个侧面。比如,这个人的性格是沉稳的,还是幽默的。因为新闻专访的文章都不是很长,不允许记者有更多的展开空间,确定了人物的某个侧面的特点,即可以确定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即所谓“这一个”。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下笔写作前必须明确的,但是,这却是要在整个采)访中去进行的工作。这包括:首先在采访前,在阅读被访者的材料时,就开始研究被…  相似文献   

2.
“传神状物尽在阿堵之中”,这是古人论及画事的见解。所谓“阿堵”是指眼睛。眼睛活了,人物就活了一半。 新闻作品同样要写活,但不能生吞活剥古人的画论。要写活一个人物,需把握人物身上两样活的东西,一个是语言,一个是动作。关于活的语言,许多记者都懂得要再现人物有特点的说话方式和口头语,用这些语言来表现人的笑貌音容,达到“闻其言而知其人”的效果。但是,仅凭闻其“言”是不够的,还必须观其“行”,就是必须把人物的动作行为准确地写出来,使  相似文献   

3.
倪恩泉 《视听界》2006,(2):96-97
广播人物报道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报道典型人物;一是人物通讯,以专稿形式报道人物事迹。前者大都在新闻节目中播出,后者在专题节目中播出。由于用处和采访要求不同,两类人物报道写作的创新突破点也就不同,但基点是一样的,就是要“三贴近”。一、人物新闻的创新广播新闻节目总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30分钟,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报道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用3分钟左右时间写活、写像、写好一个典型人物相当难。与人物通讯相比,它就是一个“瞬间的艺术”,通过小片断、小浪花来反映人物,使之成为超越时间、引人思索的“长…  相似文献   

4.
采写人物通讯,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把人写“活”,让“人”不但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能从纸上“走”出来。读罢《栾城草农敢闹海》一文(载于2009年6月9日《石家庄日报》一版,作者赵俊芳、郝斌生),笔者的一个强烈感觉就是:真正把“人”写活了。  相似文献   

5.
人物专访是指事先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访问。人物是人物专访的主体,因此,人物专访必须注重人物的刻划,不仅要写其形,更重要的是写其神。怎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呢? 首先,要在人物性格特征上下功夫。写好人的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人物专访,正是在这个“性格特征”上欠一把火,千人一面,被访的人站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活,是写作的最高境界。”新闻人物是写人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向“写活”这个最高境界奋进,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在脑子中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来。这样才能够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如何把新闻人物写“活”?一、典型细节法所谓典型细节法,就是选择典型细节来写活人物的方法。细节是新闻人物的血肉,新闻人物的特色和新鲜感,除了作者的描述外,还必须通过生动的细节来表现。1988年9月27日,自贡日报刊登了一篇新闻,题目是:《在高敏家里》(获四川省优秀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县报优秀新闻特等奖),文中多处运…  相似文献   

7.
目前,报纸的专版已成为报纸赢得读者、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办好专版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把握专版的原则,在专版的“新”、“活”、“宽”三个方面狠下工夫,大做文章,出彩出新。  相似文献   

8.
曹斌 《新闻与写作》2008,(10):43-44
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人情味.是中宣部新闻局负责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报道遵循的一个原则,我认为,这是落实“三贴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刊林漫步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韩炼撰文讲,人物形象美中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情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揭示宣传特定形象呢?如何使特定形象写得“美”呢? 抓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记者了解、把握、深知事物的外形和内部的种种,才能写出人物或事物具体的特殊之处,即个性。抓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的烙印。可见,人物性格只  相似文献   

10.
“小”与“大”,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就人物新闻的表现手法而言,写小人物应挖掘其闪光点,寓以大主题;写大人物则要抓住小细节,着眼于其平凡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1.
蔡铭泽  陈义珠 《新闻界》2005,(2):121-122
“小”与“大”,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就人物新闻的表现手法而言,写小人物应挖掘其闪光点,寓以大主题;写大人物则要抓住小细节,着眼于其平凡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让广播新闻“活”起来,应准确把握广播新闻的语言、结构和写法。一、语言上:多用动词、口语化一是多用动词,用准动词。动词在语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因素,主要用于陈述人物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不少教科书中对此还有明确的定量要求:一个句子中至少应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该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2004年亚广联最佳广播节目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唱到今天的千年史诗》中有这样一段:“炉子上烧的奶茶开了,飘起淡淡的薄雾。青春时尚的巴童和她的白胡子爷爷并肩坐在我对面,像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在渐渐散去的薄雾中愈发清晰起来。”原本静态的一个画面,经过动词“奶茶开了”、“飘起”、“散去”的点缀,动态画面的穿插,使得静态的画面立刻鲜活了起来,也表现出更丰富的内涵,比一句“巴童和爷爷并肩坐在一起”形象多了。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之一的“活”,说的就是生动活泼。这似乎是文章写作中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要在新闻写作中特别强调地说一说呢?  相似文献   

14.
写人物通讯,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写好他的“眼睛”。什么是一个人物的传神之“眼”呢?怎样去抓这个“眼”呢?我认为,抓一个人物的传神之“眼”就是要抓他的特点。这包括人物特点、职业特点、思想特点、性格特点和生理特点等等。至于怎样才能抓住“眼睛”,关键是作者要认真采访和观察,也就是说,在采访人物时,要耐心询问,细心观察,从中找出你要写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刘新颖 《军事记者》2006,(1):44-44,50
1990年4月23日,全国许多新闻媒体报道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作家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再三讴歌的十三烈士之一——李玉安还活着。从此,活“烈士”李玉安成了一个在全国持续报道两年之久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时间虽然过去十几年了。但笔者作为当年第一个采写报道这位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的新闻工作者,回想起采访报道活“烈士”李玉安的得与失,和活“烈士”李玉安面世背后的故事,仍像口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难写活。”“写出的经济报道枯燥乏味,自己写着没劲,别人看了头疼。”这几乎成了新闻同行的共同苦衷。故此,报社领导要求“把经济报道写活”。广大读者呼吁“活生生的经济报道”。看来,越是难写活的恰恰最需要写活。而写活的关键还不仅在于“怎么写”,  相似文献   

18.
胡伟 《军事记者》2006,(6):60-60
军报记者部副主任刘声东在《记者,可以当得更好些》一文中写道:“严格地说,不会写人物就不配当记者。许多名记者都是善于写人物的‘人物’。写人物,在人物的相貌与心灵之间,重在也难在写心灵;在人物的事迹与思想之间,重在也难在写思想。在人物心灵和思想的描写刻画过程中,最见功夫的又在‘厚重’和‘神韵’四字上……”写活心灵,凸显内心,要求记者有颗敏感的心,先与采访对象心灵相通,“读懂”对方。记者不仅是受众的“眼睛”,更应通过自己的观察,“复制”出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记者如果没有心灵上的感动、感悟,往往写不出“神来之笔”。有…  相似文献   

19.
李振湘 《中国广播》2005,(12):71-71,80
系列报道就是我们日常讲的重点报道。虽然是重点报道.但因为绝大部分是经验的总结.枯燥、呆板、乏味.要想把它写活.很是不易。这几年我们通过努力.在如何写活系列报道方向探索出了一条借境、借声、借修辞技巧的“三借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象“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诗,作者用一个“弄”字和一个“闹”字,便把全诗都写活了,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兴味盎然,这叫做“诗眼”。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好文章,但它给人以深刻启示的只有这三句话:“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三句话点明题旨,总领全篇,便是“文眼”。鲁迅谈他写小说塑造人物的经验,也说,最要紧的是“画眼睛”、描画人物,即使把这个人物的头发描画得根根逼真,也毫无意义,只有“画眼睛”才能画出人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