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题 2007年10月24日18:05,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一号"首先在近地点200km、远地点50000km、周期为16小时的轨道上运行.10月26日17时33分第二次变轨(近地点),变轨后远地点高度由50000km提高到70000km,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如图1所示.据图和材料完成1-3题.  相似文献   

2.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是一项使全体国人引以为豪的壮举。本文从新闻报道中摘取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相关资料,进行奔月轨道参数的探讨,探讨中只运用高中物理和数学知识,对于普及航天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例1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探月之旅.通过适时的变轨,使“嫦娥一号”先后经历16h轨道、24h轨道和48h轨道,于10月31日将“嫦娥一号”加速至10.58km/s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1月2日在“嫦娥一号”奔向月球的过程中,对卫星飞行航向实施了一次必要的修正.11月5日,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知识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与月球“相会”时减速制动被月球俘获,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再经过两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逐渐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为200km的环月圆形工作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从距离38万km的环月轨道传回第一张月面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我校初中物理师生及时抓住这次机会,从物理的角度来审视"嫦娥一号",大家热情高涨.当时探究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嫦娥一号"用到了哪些初中物理知识.我们的讨论总结了一下.  相似文献   

6.
课堂导学的设计策略与实践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绕月卫星"嫦娥2号"。这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观察"嫦娥2号"奔月过程中,注意到"理论轨道"和"实际轨道"两个名词。理论轨道是依照科学理论计算的飞行轨道,实际轨道是卫星实际飞行的轨道。当飞行轨道与理论轨道出现偏差时,需要适当调整,最后顺利实现目标。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7.
蓝蓝和 《初中生》2011,(3):104-106
“二姑娘”为何嫁“三弟” 2010年,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豪迈出征,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准确送人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卫星踏上了约112小时的奔月之旅。探月工程二期由此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从距离38万km的环月轨道传回第一张月面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我校初中物理师生及时抓住这次机会,从物理的角度来审视“嫦娥一号”,大家热情高涨。当时探究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嫦娥一号”用到了哪些初中物理知识。我们的讨论总结了一下。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拉格朗日点2011年6月9日16时50分05秒,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轨道,飞向日一地系统的"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继续进行探测之旅,此次飞行距离150万公里,预计85天后到达.嫦娥二号因此成为我国航天测控史上测控距离最远的一颗卫星,并迈开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一、"嫦娥"绕月工作一年"嫦娥"探月,要飞行38万公里.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说,"嫦娥一号"将通过三个轨道——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完成"三级跳".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将点火9~10次,每一次点火,都是为了使卫星保持和提升速度,同时调整或变化飞行轨道.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第三级火箭与卫星实现星箭分离,当到达  相似文献   

11.
科教大观     
《神州学人》2003,(9):32-33
中国探月技术攻关获重大进展“嫦娥”加速奔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日前透露,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1号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工作进度表已经编制完成,一切工作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究竟何时能上天奔月,欧阳院士表示现在还难以确定。 (据《光明日报》)中国已攻克“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所有关键技术7月2日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消息:代表中国空间技术最新水平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四号”研制工程进展顺利,卫星所有关键技术均已攻克,并在整星工程阶段得到验…  相似文献   

12.
董斌  李榄 《广东教育》2008,(5):49-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07年10月24日18∶05,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一号"首先在近地点200km、远地点50000km、周期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25日23时24分,嫦娥二号卫星上四台10N推力器准时点火,经过约3分钟工作,卫星受控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如图1)。嫦娥二号将在此轨道环绕L2点开展为期一年多的探测活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欧空局和美国之后第三个造访L2点的国家和组织。  相似文献   

14.
1.卫星的发射 例1 如图1是“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5.
国内     
<正>"嫦娥二号"发射圆满成功10月1日19时25分,"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在完成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二号"卫星正在新轨道上运转,不断传回探测数据。据悉,从27日开始,嫦娥二号  相似文献   

16.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引例如图1,一辆小车在轨道PQ上行驶的速度v_1=50km/h,在轨道以外的平地上行驶的速度v_2=30km/h。在离轨道垂直距离AB=40km处有一仓库A,要使这辆小车从距离B点100km的P处  相似文献   

18.
国内1.嫦娥二号进入150万公里外深空8月25日,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受控准确进入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拉格朗日L2点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嫦娥二号是第一个在太阳系飞得如此遥远的中国航天探测器。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继欧航局和美国之后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或组织)。2.《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表9月6日,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白皮书界定出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我国"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到2010年"嫦娥二号"的顺利奔月,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堪令世界惊奇,足让国人骄傲。同时有关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问题也便成了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亮点,而且也成为了近几年我省高考选择题的热点。但高考过后,笔者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探月的五大精彩瞬间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到11月26日第一幅月面图像公布,在33天的时间内,中国首次"嫦娥"探月之旅以几近完美的方式迈出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精确变轨,成功绕月,成功探测"的精彩六步,其奔月过程令世人瞩目."嫦娥"奔月的五大精彩瞬间,永久定格于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