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339的联想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一部”。女士回答。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时至今日,世界上知道小说《飘》和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数很可观,而对上述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年轻作家,人们无从查考也无人愿意去查考。看来…  相似文献   

2.
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问世不久,作者还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中与主持人李潘侃侃而谈,没有想到电视播放完后58分钟,这位一生历经坎坷的传奇人物就离开了人世。著名老出版家范用曾在《文汇报》“笔会”副刊上发表《送董竹君远行》一文,动情地纪念这位“从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的老人。这本多年前在范用积极支持与鼓励下写作而终于出版的(我的一个世纪》,他以一个老出版家的眼光给予了很高的评  相似文献   

3.
我最初见到盖壤这个名字,是在1956年的《文艺学习》杂志上。那时,他大概还没有上大学,便在当时深受文学青年喜爱的刊物上发表了儿童小说《林中月夜》。小说中的小主人公关锁,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由于我当时正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并且酷爱儿童文学,不但买过这本有盖壤儿童小说的杂志,而且一直保存到现在没有散失。这其中的原因是我把这本杂志做为粘贴我的习作和有关儿童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剪报用了。这些心爱的资料几乎把这  相似文献   

4.
《当代》杂志1984年第五、六两期上发表了某作家的长篇小说《钟鼓楼》,不久,地方的一家晚报得到了小说作者的允许,又在晚报上连载。《当代》杂志对此提出申诉,作者却认为:“既然《当代》杂志已经刊登了,晚报为什么不能登呢?”后来,在有关部门干预下,才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5.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名篇《一个人的遭遇》的标题前有一句赠言:“献给1903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叶芙盖尼娅·格利戈里耶芙娜·列维茨卡娅”。列维茨卡娅是谁?她是苏联《十月》杂志编辑部的一位早期编辑。1928年肖洛霍夫把《静静的顿河》手稿送到编辑部,《十月》编辑部的某些拉普领导人草率决定了小说的命运,认为小说“缺乏尖锐的政治思想性,不能发表”(孙美玲:《肖洛霍夫  相似文献   

6.
由于平日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较多,我逐渐爱上了文学。四年前开始学习写作,先是写小说,未果。其中一篇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小说稿先后投给八家文学期刊,均被退回。我想大约自己不是写小说的材料,便转而改写杂文。还好,头一篇寄出去一个月便在《陕西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之后,我便以写杂文为主,间或写点散文、科学小品之类的“报屁股”文章。日积月累,如今竟也发表了近二百篇、三十万字的东西了,只是对写小说一直视为畏途。去年,《西安晚报》增辟《终南》文学作品专版,我偶然心血来潮,尝试着将三年前屡投屡退的小说稿《极限等于零》寄往该报。一个月后收到退稿,当时我实在没有勇气拆开信封,便随手扔在抽屉里,继续写我的“报屁股”文章。几天后,妻子整理抽  相似文献   

7.
精品一例     
“多出精品”、“抓精品工程”这一类的话,现在是图书出版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精品,从新闻出版部门的政府官员到从事图书出版事业的专业人员,都发表了许多看法,我也有一点感想。我想举一个例子。在我家里,精心保存,不,是珍藏着一本书。这本书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写的长篇童话小说《小公鸡历险记》(以下简称《鸡》)。“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幼儿园的图书馆被“造反派”造了反,图书扔得满地都是,这本《鸡》就被我捡上了。书一打开,就合不上了,一口气读完。虽然是“小儿科”童话,可成人读起来一样的兴味盎然。…  相似文献   

8.
“儿童不宜”不久前,我和几个同志观看了一部标有“儿童不宜”字样的文艺录像,名叫《杀夫》。这是根据台湾作家李昂写的小说《杀夫》改编制作的。小说通过揭露一屠夫对其妻进行性虐待的兽行,控诉封建伦理道德对妇女的摧残。小说发表后在台湾引起了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9.
原罪的蝴蝶     
两年前,我有幸读过王若虚这部小说,那会儿还是草稿,给了我较深的印象。有一次,见《收获》编辑走走,聊起这个作者和这篇小说。走走对此很感兴趣,当即说约来看看。后来,走走就小说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没多久,经过修改的这部小说,就发表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卷,名字叫《限速20》。发表一年后,王若虚又修改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1.
1984年9月28日人民日报上曾刊出赵相如短文一篇,题目是《小说编辑不读获奖小说》,读后颇有感触。文章共250多个字,现抄写如下:江西上高县有人连题带文地抄袭两年前全国获奖短篇小说《普通老百姓》,投寄东北《小说林》杂志,居然于六月号发表,读者大哗。抄袭者当然不对。但使人纳闷的是,编辑为何连两年前获奖小说也不看一看?如果读过的话自然不可能忘得干干净净。况且《普通老百姓》最早发表在东北一家杂志上,作者×在东北工作,作为身在东北的《小说林》编辑(据了解一篇小说发表,要过三道关),对自己的这种失职行为,能够宽宥么?连获奖小说都不知道的编辑,或者读了获奖小说在脑海里留不下点信息的编辑,人们怎么能相信他能编出好的刊物来?!”这篇短文,无疑地对抄袭者和编辑都是尖刻地批评,而且主要是批评编辑的。有人会说,那是1984年发生的事了,何必挂齿动笔呢?不,我认为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前事不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1,(11):16-17
《如风》穿堂而过,狂中“大满贯” 2011年初,云南作家张庆国的中篇小说《如风》,发表于武汉《芳草》文学杂志(2011年第1期)。这部约三万五千字的中篇小说。著名作家刘醒龙大为称赞.说是好久没读过这么过瘾的小说了,小说在《芳草》杂志头条重点推出后。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10多年,主要采写“三农”方面的稿件,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作品。其中,《农民的愿望》是我的“得意之作”,令人难以忘怀。(一)《农民的愿望》发表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1989年第6期。在这期杂志的《卷首语》中,肯定了《农民的愿望》一文“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反映了当前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接着引用了我原稿中的一段话:“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生产、农民的利益、农民的情绪,都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是关系到农业这个基…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采访     
1982年秋天的一个上清早,我在铁道部机关的大楼前踌躇徘徊.开始了我第一次采访。我是这年八月从山东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社的。报到前,我参加了《萌芽》在烟台举办的笔会。这是《萌芽》复刊后举行的第一次笔会。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编辑同志:你们好!看到新出来的《军事记者》第8期杂志封三上刊登了我拍摄的一幅军人与奥运的彩色图片,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照片,这可算是我发表的“处女作”。当初投给贵刊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我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16.
《新闻知识》编辑部: 贵刊今年第八期“通讯员经验谈”专栏里的《博观约取抓其特点》一文已在今年第五期《新闻与成才》杂志上发表过。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带有“新”字刊物的贵刊,应尽量避免刊用已在其它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作为读者,总希望自己喜爱的刊物多登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杂志编辑几次约我们人民日报理论部写写关于在理论版上举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笔谈》专栏的体会。我想,这件事本身可能就说明了这个专栏已得到新华社系统的注目。这对我们无疑是个鼓舞。最近,我看到艾知生同志在广播界一次研讨会上的讲话,其中谈道:“人民日报第五版经常发表一些重要的文章,我觉得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早  相似文献   

18.
是不是搞专业创作才是给自己做“衣裳”,而当编辑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我这个过去摘专业创作、而今主编一报一刊的亲身感受是:读来信,编来稿,接待作者,主持笔会,不仅仅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一件件漂亮衣裳。 这,使我想起了五六十年代,那时,我在襄阳地委办公室工作,一方面要下乡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材料;一方面还要协助领导起草公文和会议报告。忙不忙呢?忙得很,有时能三天三夜连轴转。按说,如此忙,还能业余搞创作?可恰恰这时,是我习作高峰期,小说、话剧、电影三套锣鼓一起打,《典型报告》、《万紫千红才是春》、《财政部长》、《小学里的“大学生”》、《“啥都管”与“只管己”》等作品不是进入学校课本,就是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几本小说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一生,特别是他在上海的最后9年(1927.10—1936.10),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同各种杂志打交道中度过的:鲁迅发表过文章的报纸杂志(其中主要是杂志)至少在80种以上;担任过《奔流》、《前哨》(《文学导报》)、《译文》等7种杂志的主编,作过《萌芽》、《十字街头》等杂志的编辑工作,参与过《未名》、《太白》、《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