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主题单元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常识性课文,主要讲述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认生字15个,会写生字6个,认识多音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蚯蚓与种子的对话,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借助感情朗读应指导学生有节奏、有表情地诵读课文,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直至读出“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瀑布》一诗,可采取“看图听读———理解朗读———欣赏朗读———表情诵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饱满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切实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二、发挥思维想象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想象,积极体验,对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能获得艺术美的感染,达到美的升华,培养良好的语感。如教《桂林山水》,可借…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知识性童话,文字优美,语言浅显易懂,运用了拟人手法,寓自然常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之中,比较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教学时,必须抓住文章特点,通过词句教学和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获得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常识。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学会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的读音。结合上下文,理解“挺一挺”、“暖和”、“渴”、“舒服”、“热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含义,并能用“热闹”“也”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  相似文献   

4.
杨云峰 《教师》2008,(24):101-101
一、指导朗读,引导想象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触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可以这样处理: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旬: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让学生品出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也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一、创设读书情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尽可能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本,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品位、读出神韵,力求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的陶冶。如《五彩池》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五彩池”这一人间奇迹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全文,划出生字生词,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典型语句进行对比读或欣赏读,反复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为了让学生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读出课文的感情,真正地感悟文本,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终于”这个词进行引导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仅靠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模仿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必须让学生读懂课文,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发挥想象,感悟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读出真情实感。当然在朗读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读书技巧,把握语调的轻重快慢,让学生更好地读出文章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使用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9.
《爬天都峰》篇幅短小,结构严谨,线条明快.我在教学中重点进行读和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在朗读的指导上下功夫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的录音,初步定下课文朗读的基调,学习各段课文时,再加以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教师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啊”、“哩”’两个语气词,读出惊叹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天都峰陡的一句,“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在飞机上拍摄的天都峰,陡峭而险峻.此时再让学生读,学生读出了“笔陡”、“挂”的感觉,“发颤”一词读得声音都发抖了.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情境渲染,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11.
对长城,似乎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或许是因为它的伟岸,或许是它负载的悠悠文化,更或许是它曾带给我无数的课堂灵感。每当捧起《长城》这篇课文,我总想以最好的朗读指导方式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味。在一次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但一些老师只是空泛地让学生读出感情,或是用枯燥乏味的课文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要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归根到底要回到"读"的方法指导上。  相似文献   

14.
画“表情”     
刘达 《广西教育》2014,(16):51-51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可是,如何让他们读出课文中的语气、感情,一直是我特别头痛的事情。因为本人在朗读方面不是很专业,语气较平,对学生的指导顶多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成效不大。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课文录音,似乎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资源贫乏,有时找到的一些录音也有缺陷,有些地方的感情色彩没能体现出来,怎么办呢?经过实践,我觉得引导学生给课文画"表情"的方法不错。  相似文献   

15.
黄继红 《广西教育》2013,(21):77-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不同类型文章的基调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也要因文而异,找出与文章相应的朗读技巧。一、古诗词的配乐吟诵教师在古诗词朗读教学时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出意境。如能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诗词的节奏感会更为强烈。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17.
体验,就是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生活于角色的的生活中”,感受角色的感情,与文本产生共鸣。举个课例。《小马过河》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情节用对话形式表现出来,语言接近儿童口语,适合训练有感情地朗读。但其中也有难点,如小马回家与妈妈的一段对话,特别是“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没……没想过’”。这里有两处省略号,表示小马心里为难,说话断断续续,小学生很难读出那种难为情的语气来。一位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难为情”就是不好意思,然后问学生:“你难为情过吗?”学生争着回答:…  相似文献   

18.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个小窍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有感情朗读中整体把握。有感情朗读,叶圣陶谓之美读,张志公谓之涵泳体味,朱自清谓之诵读。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有感情朗读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一、感情朗读,引导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二、听说实践,丰富积累孩子们之所以学会说话,主要靠的是不断地听,不断地说…  相似文献   

20.
一粒种子在地底下睡了很久。“应该到春天了吧!”种子伸伸腰,向上挺一挺。她看看四周,哎呀,太黑了,什么也看不到。其他的种子一定都出去了!“一、二、三,加油!”“好刺眼的阳光啊!”种子发芽长成了小草,她揉了揉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