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卞志荣 《物理教师》2008,29(12):14-15
静电计又叫电势差计或指针验电器,它是中学静电实验中常用的半定量测量仪器.新课标教材3—1第30页用静电计测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从而来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与旧教材相比不仅篇幅加大,而且还突出了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而对此实验的主要仪器静电计的介绍只是在页下简单注释道:静电计实质上也是一种验电器.把它的金属球与一个导体连接,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连接(或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同时接地),  相似文献   

2.
怎样理解电量几乎不变而电压变大──一道高考选择题解答释疑广东湛江一中申探禄1996年高考物理试卷第6题: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  相似文献   

3.
1实验教学中的问题高中物理教材中一直保留着"用静电计测量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这一演示实验,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能够很直观的看到:随着电容器电容的变化,静电计指针会发生偏转,即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教材3—1第一章第七节“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的演示实验中,如果按照教材的装置进行该实验,则静电计和平行电容板的不动板带电常常容易漏电,导致实验很难演示成功。对此,笔者将该实验稍作改进后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5.
平行板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容器 ,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中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研究决定它的电容大小的因素 ,虽然本实验的现象明显 ,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 ,非常有必要给学生讲清一些必要的问题 ,以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问题一 当已充电的电容器按图 1所示的方式与静电计连接起来 ,静电计的指针为何会偏转 ?  图 1           图 2回答 静电计是由金属小球、金属杆、金属指针和与他们绝缘的外壳组成的 ,由电容器的定义我们不难理解它也是一个电容器 ,因此当已充电的电容…  相似文献   

6.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是高中物理典型实验之一,实验中体现很多物理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电势差的测量)等等。教科书对这一实验中用静电计测量电容器电势差的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中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不变的原因等两个问题没有明确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往往讲解不透彻,分析不充分,给学生理解掌握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带来困难。“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本文通过对这一实验原理的分析,使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三章“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中,用静电计来演示电容器的电势差U和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S的关系,当演示完这个实验时,很多同学迷惑不解,提出为什么不用更加简单直观的电压表来测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势差?  相似文献   

8.
1 课前准备 本节课可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取实验探索的方法进行科学猜想的教学,教师应准备好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器材,使用的电容器有:废旧日光灯启辉器上的小电容器、陶瓷介质半可变电容器、空气介质可变电容器、云母介质可变电容器;其他实验器材有:实验用平行板电容器几套、静电计、玻璃棒、丝绸、导线等,由于要做的是静电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应先对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玻璃棒、丝绸等器材进行清洗,特别对平行板电容器和静电计的绝缘部位要确保清洁。清洗完毕后,要将这些器材放进烘箱,进行烘干或用红外线灯光照射处理。  相似文献   

9.
数字万用表是传统机械指针式万用表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更多的测量功能,例如最常见的DT890就有电容档,能直接测量电容器的电容,这样可以把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实验做得更好。 验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极板间的距离d,正对面积S,介电常数ε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电容器的重要实验,传统的做法是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跟静电计相连,另一个极板接地,同时静电计的外壳也要接地。然后,用起电机使电容器带电,静电计的指针就会偏转一个角度,指示出电势差U的高低,根据公式C=Q/U,从U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推知电容C的变化情况。但是,这种做法有两个缺点,一是难以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课本下册四十九面练习六题2要求对图1—36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定性解释。图1—36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接在静电计上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间距离增大时,静电计指示电容器二极板电势差增大。其解释如下:极板距离增大,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减小,因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故两极板电势差增大。对这一解释有学生提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量不可能不变,当极板距离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中物理课本都用平行板电容器和静电计组成的电路来探索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这是上好"电容器电容"这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同于①是静电实验具有电压高、电量少的特点,仪器的漏电不易克服;②是由于静电计指针较小,偏转角度小的情况下,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是放弃这个演示实验,而直接给出结论.笔者经过反复试验,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仪器漏电和可视性两大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教材3-1第一章第七节“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的演示实验中,如果按照教材的装置进行该实验,则静电计和平行电容板的不动板带电常常容易漏电,导致实验很难演示成功.对此,笔者将该实验稍作改进后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3.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35面有一演示实验,用以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在各项操作中始终强调保持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不变,但未说明是如何保持不变的.据笔者推测这里的“不变”就是将平行板电容器充好电后与电源断开,如是这样,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真能保持不变吗?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说清楚,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4.
平行板电容器实验原理是根据平行板电容器上所带电量Q保持不变,由公式C=Q/U,当U通过静电计观察变化时,则可得出电容C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电容C与两板之间的距离、相对面积及中间电介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静电演示实验是高中阶段比较难做的一部分实验 ,静电的特点是电压高 ,带电量少 ;由于电压高 ,就容易漏电 ;由于带电量少 ,就经不起漏 ,这就是往往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平行板电容器演示实验是这样介绍的 ,它是在给平行板带电后 ,然后通过静电计指针张角的变化来演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有关因素各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而在实际演示中静电计指针往往摆动角度很小或者根本不动。实际效果不很令人满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 ,我发现本实验不很成功的原因除了与仪器本身的各种因素、环境的影响以外 ,还取决于如何给平行板电…  相似文献   

16.
物理科     
6.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小 (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大 (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D)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  相似文献   

17.
柳福提 《物理教师》2007,28(9):29-30
在实际生活中,中学生平常很少接触电容器,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电容器,理解电容的概念,在高中《物理》第2册人教版教材中,通过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影响因素的验证实验,让学生们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之间的距离、正对面  相似文献   

18.
李刚 《教学月刊》2007,(7):61-64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为高中物理电容器教学实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对引导学生建立电容器的形象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教学  相似文献   

19.
曾代松 《物理教师》2003,24(1):28-28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 2 4页“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的演示实验 (如图 1所示 ) ,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 .笔者对该实验略加改进 ,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图 11 .原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 .因为平行板电容器的金属板两个表面都直接裸露在空气中 ,它们很容易对空气放电 ,加之金属板的面积很大 ,就使得放电速度更快 .另外还由于金属板边缘有棱角 ,容易导致尖端放电 ,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放电速度 .所以 ,即使在比较干燥的条件下 ,给金属板充上电以后 ,它也立刻放电完毕 ,静电计指针随即闭合 ,使得实验不能进行 .2 .改进方法 :通过以上…  相似文献   

20.
1.静电计 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它可以测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如图1所示,静电计的金属球、金属杆的指针与金属外壳是彼此绝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