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生生、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围绕教学目标共同教与学的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主体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主动探究自己中充分发表意见,生生互动、师生…  相似文献   

2.
林秀锰 《广西教育》2012,(26):92-92
思想品德课是以说理、说法、阐述观点为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往往会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重要。笔者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引航诱导,实施五个“引航”,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  相似文献   

3.
陈桂芝 《教育艺术》2010,(7):31-31,30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人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充分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作用重大。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谈一下我是如何运用“情境”于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善思、能用是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追求。现在,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思想品德课中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和提高学生主体作用,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已日趋重要。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可以丰富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陆秀芬 《考试周刊》2009,(26):188-188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课程的改革,给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更好地达到课改的关键目标,是思想品德课教师重点关注与研究的问题,而且是永恒的话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这样上课,使课堂教学更显精彩,牢牢吸引着学生,达到很好的教学教育效果。下面我针对课改后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和改革,以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读、找、说、听、练”的五字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高效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使课堂活了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周靖雯 《课外阅读》2011,(5):222-223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初中政治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研究,对初中生心理的分析以及对一线教学的总结,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情感的积极作用,运用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语言魅力,灵动的课堂教学,多样的评价方式等的手段,引导学生,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施和平 《考试周刊》2009,(19):202-20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进行空泛的理论说教,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对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有厌烦、逆反、排斥心理.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思想品德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姜珊荣 《中学文科》2006,(12):68-68
吕淑相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不易产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信息量少的问题,传统的“口耳之述”的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也妨碍了思想品德课发挥德育主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陈健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3):153-153,172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搞好活动课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思想品德活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活”是目的,“动”是前提。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大胆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曾晓航 《广西教育》2012,(10):91-91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照本宣科,讲课枯燥乏味,学生理所当然不会产生学习激情。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激情洋溢,让学生觉得课堂妙趣横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相似文献   

13.
董秀平 《成才之路》2009,(14):12-12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我校提出的“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每位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有效融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思想,以此模式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主学习有效指导”教学模式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张代书 《成才之路》2009,(28):85-86
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重视实践性。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能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活动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怎样让思想品德课的活动真正“活”起来?一、教师的引导要灵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的主体当然是学生,但活动不是让学生无目的的自由行动,而是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开展有目的有实效的过程,在组织、指导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而且整个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让活动为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和要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遵循“五个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一起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  相似文献   

16.
林圣洁 《考试周刊》2010,(10):180-181
如何让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情感、价值观交流的平台,让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所帮助,是一线教师的梦想。而思想品德课中却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实效,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就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开展“教学四问”,为思想品德课导航,是增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什么是“教学四问”呢?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教育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用恰当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张栋 《教师》2013,(33):37-37
课堂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巧设情境、立足生活、激励质疑、紧抓重点”这四招,便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已进入初中课堂。尽管近年来对教法进行不断改进,但课堂教学始终摆脱不了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学生难免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愿学。要端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上下功夫,实施“愉快教学”,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要我学”为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即“我要学”,使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学生愿意学、乐意学的学科。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材内容抽象,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感到厌烦;二是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