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农业基础,真诚地为农民服务,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与“呼”,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
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论述基层图书馆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扩展服务内涵,更好地为基层农民群众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哈尔滨市档案局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先行优势,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区、乡(镇)、村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两个体系”建设。把所有涉及人的档案作为最有价值的档案,把“所有档案都要为人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加快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切实地为“三农”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4.
吴劼 《新闻前哨》2008,(1):46-4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学习并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每月视窗     
科学把握“新农村”报道的理性视点有关新农村报道应谨防蹈人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建设新农村就是“克隆”城市,把城乡一体化等同于城乡一样化。误区之二: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误区之三:取消农业税,万事大吉,一了百了。误区之四: 一些报道,已经把新农村建设当作“完成时态”来报道。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宏大叙事,要想报道准确、到位、出彩,还必须格外  相似文献   

6.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勾画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框架,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党报记者在新农村建设的采访报道中,要不断拓宽思路,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去追踪、记录和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用新闻舆论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采访报道中,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两个“抓住”、两“让”、一个“加强”:两个“抓住”即抓住报道的主线、抓住报道的亮点;两“让”,即让报道贴近群众、让报道反映民声;一个“加强”,即加强报道的示范引导。  相似文献   

7.
湖南《怀化日报·新农村》专刊上的一个“新农村放谈”新闻言论专栏,被称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代言人”,广受读者欢迎。这个专栏是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具有独特的“权威”性。“新农村放谈”发表的都是口述文章,导读部分包括一张口述者的照片、一段关于口述者的事迹报道,200来字的篇幅,宋体字,主要作用是彰显口述者的“权威”性,吸引读者阅读;主体部分800来字的篇幅,楷体字,一个话题涉及新农村建设一个方面的内容,宏观上能纵观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对新农村建设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微观上能指导新农村建设某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的“喉舌”和“耳目”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州市党报,做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是地州市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州市党报如何自觉完成这光荣的历史使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助威呐喊,  相似文献   

9.
“农家书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如何支持“农家书屋”工程,进而实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值的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阐述高校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创办多年的《现代农村》无疑成为首当其冲的宣传教育阵地,责无旁贷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现代农村》节目注重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农村“新”在哪里?五中全会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这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  相似文献   

11.
马素琴 《大观周刊》2011,(10):84-85
新农村建设是一件新事物,就其内涵来说其核心是突出“新”字:要有新理念、新举措、新习惯、新生活、要上新台阶。同时新农村的建设又离不开“农村”二字,新农村的建设要以方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在建设中既要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又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得到实惠。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满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关系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广播电视部门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传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责任。宣传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深化认识、增强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  相似文献   

14.
一目了然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新农村建设,规避报道误区误区之一:建设新农村就是“克隆”城市,把城乡一体化等同于城乡一样化。绝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成“修马路、建楼房”,应认识到它包含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自然生态的尊重。误区之二: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起先导、主导作用,但最终还要靠农民自己来建设。因而,在报道时千万不能“只见干部,不见群众”、“只提财政投入,不言百姓参与”、“当作一任领导的政绩,不作百姓的共享成果”。误区之三:取消农业税,万事大吉,一了百了。有关专家曾提…  相似文献   

15.
近期,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播出了大量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春节前后推出的“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综观新时期的这些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真实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最新进展。但是,也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把“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简单化、公式化,导致新闻报道存在“失真”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正确实施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反而在农民心中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么,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6.
刘秀荣 《兰台世界》2006,(22):23-24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从档案学角度出发,针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建立并加强农业科技档案、农户信用贷款档案、村民档案的管理,尝试以档案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雷余 《云南图书馆》2009,(4):104-105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农家书屋”的建设,对于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如何管好和用好“农家书屋”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根据档案、民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的要求,全国各基层区县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服务“三农”的基础工作来抓,各地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何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效促进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巩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成果,服务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亟待各级基层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总结.本文仅就县级档案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宁阳县档案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突出以人为本,服务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了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突破,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首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中央出台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这一中心,《昌吉日报》推出《新农村》周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组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纪行》系列典型采访活动。在报道内容上,既以“综述”和“评论”从总体上进行阐述,又以“采风”的方式展示新农村面貌.诠释新农村内涵.较好地发挥了虚实结合、深浅互补的主体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