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诗和酒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但这种密切关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有个演进的过程。这个演进过程说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总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可以相通的。 一、诗与酒的密切关系 中国历史上,酒的诞生要早于诗歌。自然酒,即野果、蜂蜜、兽乳等含糖物质,经自然发酵而成的酒,早在人类尚未诞生之前的洪荒时代就有了;人工酒的出现,也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时期。当时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相对充裕的生活资料,为造酒提供了条件。河姆渡、大汉口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批酒器(陶兴、陶…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前期,美国学者孙康宜发表了她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两本英文专著:《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和《六朝诗研究》。问世之后曾在北美的汉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最近,《词》书的中译本即将在台湾出版,《六朝诗》已有人着手翻译,可见两书的学术成果也在中国本土开始引起注意。在此,我仅从个人的阅读心得出发,对两书中某些值得借鉴的方面作一评述,希望能引起国内的读者对通行的文学史读本所忽略的个别问题产生再思考的兴趣。 古代文论很早就注意到社会变迁对文学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自从刘勰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的论断,后世的文学史论著大都沿用这一模式描述历代文学演变的状况。文学的发展确实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制约,但由于这种重视外部影响的文学史观始终没有同汉儒的  相似文献   

3.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周倩 《大观周刊》2011,(21):55-56
20世纪中国文学,小说创作在挖掘中国精神、心理机制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乐天精神在阿Q时代的存在根源、徐福贵和许三观时代的人本复活、刘高兴时代的情感转型的分析,揭示中画底层百姓于苦难生活中的生存和处世状态。及其对当代人生存境遇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鲁迅"立人"的思想无疑是理解鲁迅价值的核心。而"立人思想"的确立在其一生的思想形成与实践中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代不断契合的变化过程。综观鲁迅其人思想发展的踪迹,可以发现其立人思想经历了以科学精神、文学与艺术以及革命立人的发展脉络。了解他的立人思想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鲁迅传统的价值和资源意义以及在当今的时代如何认识鲁迅的精神资源无疑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罗小容 《大观周刊》2011,(15):186-186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培养提高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代世界文化浪潮中,树立文化自信不仅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道路的精神内核。它直接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及世界文学格局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学传承的问题,而是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更是中国语言文化向世界发展的起点。因此,探索中国语言文学的有效传播方式成为必然要求与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郝方方 《大观周刊》2011,(31):131-132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诗,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他的中诗英译进行分析,旨在探析韵体译诗的利与弊,以便使该译诗理论在“扬弃”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贾柯 《传媒观察》2014,(3):23-25
文学的动向,是社会与时代重要的文化坐标之一。由于现代传媒的出现,消费时期的来临,大众文化的兴起,种种因素对当代文化的演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文学新的表征现象也带来了当代文化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传媒为切入点,探讨现代传媒出现发展,新文化秩序正在建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开拓──读《鸿沟与超越鸿沟的历程》张利群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是中国文学的主体形式和发展流向,从而决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性特征,决定了唐诗宋词的正宗、正统的地位。难怪外国人,甚至一些国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知有诗,而不知还有群星推...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艺术似乎都没有诗与酒那般密切,那般相生相契,相得相失,好像没有诗便不能消耗酒,又好像没有酒便不能产生诗。“白日放歌须纵酒”(唐·杜甫)、“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酒肠无酒诗不流”(清·金天羽),其实,这只是诗与酒的表面关系。诗酒的绝妙结合是在唐代。风流俊爽的唐人一边喝着酒,一边欣赏着乐舞,一边随口吟出字字珠玑的诗句,游玩筵赏中创造出了一个酒与诗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彭旭华 《兰台世界》2016,(11):159-160
对于中国钢琴音乐而言,20世纪非常重要。在将进100年的时间内,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繁荣的演进过程。中国钢琴的演变史,也显示出时代对于钢琴音乐的重要影响。时代影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方向,也滋养了它的成长。时代不同,中国钢琴家也不一样,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中,把握时代脉搏,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道路。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和风格特征的演变历程,能够提高我们对于钢琴发展脉络的认识,也能够为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志清的《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以下简称《德本诗学》)是一部对中国诗学溯源探本,为诗立则的锐意创新之作,体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高度结合。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作品丰赡。随着诗作的发展与提高,也  相似文献   

14.
翟羽佳 《大观周刊》2011,(37):116-116,91
中国水彩画的形成期和革新期是水彩画发展中两个重要时期,也是水彩画的写实传统模式发生转交的时期。中国水彩画写实传统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断裂性的巨变,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二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写实"这一命题,只是在不同时代对写实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23,(4):78-79
<正>12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大剧看总台”电视剧片单发布活动举行。38部全新力作立足时代、纵贯古今,多层面、多维度讲述中国故事,描绘中国画卷,书写中国精神。2024年总台电视剧片单共分为五大主题版块。在“至臻大剧·炫彩新岁”版块,重点推出了4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新春大剧,用热血故事感知时代脉动。“万象人生·不负韶华”版块立足当代社会现实,推出了8部佳作,以生活为底色,关照个体命运,用生活之歌吟唱时代之诗。“纸墨年轮·光影华章”版块则重点推介了6部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剧作,这些剧作深耕文学基因,高扬现实主义,实现了文学与影视的双向奔赴。“承古拓今·赓续文脉”版块涵盖了8部展现灿烂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题材剧集,这些以历史为背景演绎而来的剧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立业安邦·精诚不渝”版块围绕近现代革命、谍战、军旅题材和公安题材,推出12部高质量作品,这些作品中不同时期的英雄故事,将成为精神的火种,不断激励后来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三网融合的进程。随后,国家广电总局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自此,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播学研究走势该如何定位?本研究从历史研究入手,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传播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下中国传播学研究趋向和时代任务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献载体演进过程述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中,文献载体经历了三次重大演进阶段。文章从文献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角度,对不同阶段文献类型演变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指出第一次演进阶段是中国文献形成的演进过程;第二次是文献类型转型的演进过程;第三次是文献类型向高密度化、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演进开端。并且揭示了文献类型演进过程中每次重大变化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满足需要的客观规律,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全泰山诗》为中心,对泰山历代诗歌创作的兴衰、嬗变、演进作一考察,认为其创作重心经历了从崇山祀岳到范水模山、从怀古咏史到歌风纪俗、从借景喻道到精神揭示的三重演变.进而认为《全泰山诗》所展示的内容,其实也是用诗笔写就的“泰山思想史”或“泰山心灵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五十多年的发展展现出一条人格化不断演进的发展轨迹。人格化传播让电视新闻评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格化的不断演进又让电视新闻评论不断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样,电视新闻评论要保持既有的优势地位,仍需进一步发挥人格化传播的优势,探索人格化的深层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