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 <司马光>的课文学完了,老师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写话: 1.如果你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请说说你的故事. 2.如果你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请说说你的故事. 3.如果你就是司马光,请说说你砸缸的经过.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写话. 10分钟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就让我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里哪有缸。闷,难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相宜处,教师可通过设疑“引而不发”,让学生去求异,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司马光》一课,讲司马光“使劲儿砸那口缸”救孩子,这种做法是对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除了“砸破缸”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救孩子呢?在这里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求异:“使劲儿砸”是什么意思?不砸缸行不行?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孩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积极思考救孩子的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说:用手去拉;有的说:用竹竿去捞;有的说:跳下去救;有的说:把缸推倒;有的说:回去叫大人来。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你初中生了,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就让我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里哪有缸啊,难怪孩子们不知道。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古时候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现在的农村还有使用。第二个学生的问题: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个超级幼稚的问题。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每家都有一只缸用来存水。第三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我更晕…  相似文献   

6.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 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 啊?不知道什么是缸?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相似文献   

7.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 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 啊?不知道什么是缸?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相似文献   

8.
天落水     
语文课上,我们学了《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有一天,我的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就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里面讲的缸里的水可以喝吗?”妈妈笑了,说:“可以喝的呀,古时候的人喝水全靠从天上落下来的水,用一口大水缸来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听爷爷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听完之后,对司马光十分赞佩,觉得砸缸是最聪明的做法。到我儿子5岁时,听我讲了司马光的故事后,竟摇着脑袋说:“不好!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5,(6):13-15
今天是一学期中最后一次讲授新课,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好了教案,按部就班地上起课来。“谁能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当王军讲到司马光举起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时,我问:“司马光这种行为叫什么?”“临危不惧。”当有的同学喊出这个词时,我满意地笑了。可正在此时,我班的调皮鬼张宁宁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缸时。就不怕把缸里的孩子砸伤呢?”  相似文献   

11.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我晕!现在的初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缸?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我上全校公开课。给学生讲《司马光砸缸》。 “缸是什么?”一个好奇的学生颇有兴趣地问。 “一种装水用的器皿。”有问必答。我用手比划着缸的形状。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古代故事,目的是以古人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听了爸爸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便与小伙伴把家门口的缸推倒了。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干?他说:“我这是做试验!爸爸说司马光从小就聪明,我看不见得。如果聪明,他就不该  相似文献   

15.
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古代故事,目的是想以古人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学生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这么多年的课都是这样讲的。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然后因势利导地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让我很高兴.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都是初中生了,竞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神情望着我,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的问题是:"在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表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正儿问:"妈妈,你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我想听。"于是我跟他讲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儿名叫司马光,一天,他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很调皮,爬到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上面,结果不小心掉进去  相似文献   

19.
《辽宁教育》2009,(1):126-126
那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聪聪做故事小明星的日子,他要给小朋友讲《脏嘴巴的小白兔》这个故事。故事是我挑选的,我和聪聪做了精心的准备,反复地背诵,希望他的第一次“登台表演”能圆满成功。晚餐时,我问聪聪故事讲得如何,聪聪回答我:“我没讲小白兔的故事,我讲的是《司马光砸缸》!”原来,小家伙竟然私自更改了故事内容。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理直气壮地说:“故事是妈妈选的,我不喜欢,我喜欢《司马光砸缸》。”听着这个3岁娃娃的独立宣言,我诧异他的小脑袋里的奇怪想法。可是,我又由衷地高兴,聪聪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主张,有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他学会一百个故事更让我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