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英 《江西教育》2012,(29):15-18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出了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目标。这样,课程目标就由原来的"双基"发展为"四基"。显而易见,课标中  相似文献   

2.
吕英 《江西教育》2012,(10):15-18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出了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目标。这样,课程目标就由原来的"双基"发展为"四基"。显而易见,课标中  相似文献   

3.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课程总目标从"双基"扩展为"四基",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与以往使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这两部分.本文针对课程目标的变化,分析"双基"和"四基"各自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一、"双基"教学的特点数学双基教学,是在总结建国后在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课程目标由原来的"双基"发展为新的"四基".其意义在于:一是极大丰富了数学三维目标的内涵;二是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基本保障;三是体现数学教学设计时的整体观,确保"四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5.
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目标呈现出若干新变化:从数学"双基"发展到数学"四基";从问题解决中的"两能"到"四能";要求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进一步丰富了表述课程目标的关键词。教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变化,更好地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转为"育人为本",课程目标由"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也称为数学的理性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等)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课程进行的全过程,都应以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重视"双基"的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双基"修订为"四基".在此首先详尽地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目标的两类行为动词,然后指出实施过程教学是实现"四基"的根本途径,并就如何展现过程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双基"拓展为"四基",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明确规定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明确了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而数学思想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发展,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的感悟对学生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直是我国数学课程的首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把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是在数学课程目标完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13):67-68
一直以来,"双基"都是中国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出,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数学学习的基础,因而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发展为"四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列入"四基"之中,体现出其在总目标中的地位及重要性。虽然大多数一线教师越来越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但是在实践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此外,我国大部分学生仍然缺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本文则结合高中数学人教A版《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探索基于基本活动经验的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