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太雷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关注着农民和农民革命,并作了重要论述.他阐明了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强调了建立农民武装和农村革命政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在经济上要给农民正当的出路,政治上要坚决支持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并加以指导,使之更有组织更有纪律更有计划,以便有效地组织起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张太雷的农民革命思想对我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研究中国革命就必须研究中国的农民运动及农民运动理论。瞿秋白作为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之一,对农民问题也十分关注,大革命时期,在其所写的诸多文章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农民运动思想,几乎涉及到农民问题的所有方面。他认为,农民革命是“中国革命之中枢”,“国民革命没有农民参加,革命不能成功”。为此,他了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基本主张,并坚定地支持澎湃、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运动,对我党农民运动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周其鉴是世纪20年代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他在高要的活动是其从事农民运动的一段重要经历。他在解决“高要惨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党农民运动武装斗争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最早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对农民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理论上,他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和政权问题是农民的主要问题,农民问题的彻底解决非无产阶级的领导不可.在实践方面,他勇敢而坚定地支持了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的农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民党左派著名人物,邓演达非常重视农民问题。他认为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关键,井提出了实行“耕者有其田”的解决方案。为此他支持农民运动,主张开展农民教育,以促进农村发展。邓演达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父亲拉板车挣钱度日,他靠别人的接济完成学业;他用满腹学问帮助农民增收,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断奋斗;2019年10月19日,他带着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深深牵挂,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征程……他就是何家庆,原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一位"只希望能为贫困山区人民做点事"的"农民的教授"。  相似文献   

7.
谭小琴 《文教资料》2007,(20):82-83
辛弃疾是第一个将农民引入诗词领域的词人,在他的农村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他以真挚的感情写出了农民之勤、农民之淳、农民之乐、农民之趣,这在诗词创作史上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赵树理方向"代表着他的大众化创作的最大成就.赵树理的创作实际是以农民为主要接受者的,历年的评论及文学史对赵树理作出的"跟不上时代"的评价实际是没有认清赵树理的立场,他的"反改造"倾向意味着农民拥护革命的原因在于得到了物质利益,而不是精神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赵树理认为,农民所能承受的"现代"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反而会阻碍农民走向现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农民教育问题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和中国农民的特点,对农民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他的农民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的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教育,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彭湃从唤醒动员组织海陆丰等地农民参加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他主要从培养农民干部、融入农民生活、针对农民认知水平、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等方面入手,开展特色鲜明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彭湃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具有亲民性、务实性和问题性等特点。他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对做好当前"三农"工作、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人性的剖析,特别是对中国人“为人”能力的剖析。在鲁迅的《祝福》中,人的生存状态各异,但都处于非人状态:祥林嫂生不如死,鲁四爷生而非人,“我”生而“无心”,其他众人生而茫然。从这几个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样的“立人”观:中国人“非人”,所以需要“利刃”,只有“立人”,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2.
田间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乡土诗人。田间是以写乡土诗而登上诗坛的。他一步入诗坛就注视着他的家乡扬子江两岸荒芜的乡村和贫苦的农民,成为左翼诗坛上一位最年轻的歌手。纵观田间漫长的创作生涯,他是20世纪诗坛上同中国农民生活时间最长,生活或走访地区最广,创作以农民、乡村、土地为主题作品最多的诗人,他创作了中国20世纪文人创作的最长的表现乡土、表现农民命运的叙事史诗《赶车传》。田间的诗作不仅表现了乡俗民情,而且反映了20世纪中国农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间是一位热情澎湃的歌者,是一位不倦地进行诗歌艺术探索和辛勤革新的诗人。田间对民歌是情有独钟的,他在学习民歌、吸收外国诗歌的特点和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追求着一种农民喜闻乐见的诗体形式和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富农属于农民的范畴,是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但有其自己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对富农阶级的认识及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富农阶级的性质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政策,由限制富农、到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再到中立富农、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探索求真的精神,从而正确地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中一个难题——富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思想来源。该书的每一篇都论及东方大国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传统。斯密正确地指出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深层原因。重视农业而抑制工商业,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专制政治,阻碍中国社会过渡到近代生产方式;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大课题。其论点的准确度和论述的深刻性,至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农民作家,赵树理与其他作家最大的不同不仅在于他一直坚持的农民身份,以及这种坚持所代表的对农村、农民的深深的关注,更在于他关注这一切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以在戏曲创作中肯定情感称于世,其卷帙浩繁的诗歌创作也同样蕴涵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但这两种学样式中的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其诗歌创作中的情感更为雅正和和理性,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理想与价值观,这一特征是他“生生之仁”的哲学思想与具有“言志“传统的诗歌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名言精辟地概括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农业大国中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国农村改革面临困境和又一次契机之际,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农民问题,成为一个极为现实的理论问题.文章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樵不仅是宋代的著名史学家,而且对于文字学也有着极深的造诣,在文字学史上尤其是“六书”研究史上有着极为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就其成就的内外因素而言,既有纵横贯通的思想基础、求实自得的创新意识和博雅深厚的学术积累,也生存于良好的治学著书的客观环境之中。《六书略》为郑樵所撰《通志略》之一《略》,是其专以六书说研究《说文》的代表作。该书涉及汉字的来源与性质、六书之次第、象形为汉字结构之根本的功能观、“子母”理论等诸多观点。凡此表明,在六书研究史上,郑樵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20.
试析毛泽东的农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和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方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但由于客观上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压力,主观上急于求成,在农业和农民政策上,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