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安徽省科协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发展科普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产品研发、生产,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科普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要。积极培育科普产品市场,先后举办了5届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展示科普产品2.3  相似文献   

2.
王翔 《科协论坛》2013,(10):26-27
从科普产品的商品属性角度出发,提出在创新创造时代的背景下,科研与科普“携手”、“公益”与“市场”并行等科普新思路,以培育科普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科普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2,(13):4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加强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能力建设,推动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1、 政府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普及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在其中无疑应当起到基础和主导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政府开始加大介入科普工作的力度,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家科技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和价值取向上给予引导和扶持;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资占主导的地位,包括对科学普及活动的投资以及科普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由于各国在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文化传统、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政府在促进公众了解科学方面所起的作用不甚相同。但总的趋势是,目前各国都在积极采…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持续提供有效科普产品和服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科学文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支撑创新发展的综合实力。文章基于我国科普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不足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普能力发展方向,尝试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翠亭 《科技风》2023,(13):130-140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文化建设,科普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推进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理层面,科普文化产业是跨学科发展的产物,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注入更多科学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扩容和创新。在实践层面,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是构建科普新格局、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在媒体领域、民生领域、科普领域和文化产业领域已经展现出巨大的赋能作用,重塑了科普生态的方方面面,为科普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科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需要“政、产、学、研、用、媒”各界协作的合力。开发规模型科普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科普发展的创新路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应然需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商店是依托大学为社区提供科普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本文以上海电力学院科学商店为例,从科学商店为科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科学商店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科普途径,科学商店对科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方面讨论了科学商店对科普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09,(7):3-3
目前,在广东省珠三角不少城区,科普画廊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时喜爱光顾的地方。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科协科普信息中心利用社会资源兴办科普事业,由广东高奇福鑫宇广告有限公司全额投资5000万元,兴建2000多座科普画廊,共计1.5万米长,为基层科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了良好阵地。  相似文献   

9.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新疆科协按照"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加强宣传"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科普在淡化宗教氛围中的作用,想方设法多给基层提供更多群众看得懂、易接受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宣传资料和科普文化产品,着重推动科普资源向南疆各地州倾斜,积极推进"科普杂志进乡村、进社区、进清真寺",扩大科普挂图杂志在群众中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素质,促进新疆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一、三本科普刊物被誉为"没围墙的科普学校"  相似文献   

11.
科普产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公众对科普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以及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针对云南发展科普产业存在的环境、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创造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发展科普产研载体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延安市科普创作协会是延安市科协直属的两个协会之一,2002年12月成立以来,立足于“以实用的作品帮助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创作理念,自主创新,科学创作,实行“三结合”,培育了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科普文化,在推动延安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13,(6):15-16
科普惠农百强:2006年至2011年辽宁省获得国家级优秀科普惠农项目前100名。其中,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0个、农村科普带头人20名。科普惠农十大亮点:积极培育农村科普工作主体——农技协,倾力打造惠农服务载体——科普惠农服务站,率先实施科普信息化项目建设,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在行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成为农村科普生力军,探索地方科协服务"三农"新途径,创建县域社会化大科普新格局,规范化建设彰显农技协能量,科普志愿者传播科技火种,科普扶贫致富一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云南科技报社按照既定办报宗旨,围绕每年科普工作的重点,共出版以"服务云南农业生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为主题的专刊22期。此外,报社还根据读者需要,适时出版"抗旱保春耕"、"防震救灾"等专刊、特刊39期。这些工作强化了报纸对"三农"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科普影响力,扩大了报纸发行量、对其他媒体开展群众性科普工作具有积极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科学素养、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对科普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普的创作和传播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创新发展.长期以来,因受文理分科、重理轻文思潮的影响,我国的科普创作缺乏人文艺术的滋养,科普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欠缺,导致传播度有限.将科普和艺术汇通融合,通过艺术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且兼具艺术性、娱乐性、趣味性的科普艺术作品,使大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获得科学思想的熏陶和科学常识的受用.科普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顺应了新时代的潮流,于繁荣科普创作、创新科普模式、拓展科普渠道、壮大科普队伍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礼铮  何学勇 《学会》2004,(6):44-4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与各行各业及社会公众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公众自然产生了要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服务产品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新时期要加大气象科普宣传的声势和力度,树立新的气象科普理念,不断拓宽气象科普的内涵,从传统的气象科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大城乡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科普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些党报、电台等大众媒体也纷纷推出生活类科普专栏,大登特登涉及科学饮食、医疗保健、长寿养生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也为报刊赢得了读者和市场,不失为明智之举。但纵观目前生活类科普文章,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0,(10):90-91
为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加强虹口区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载体和传播手段,繁荣科普创作,丰富科普资源,让更多的人成为科普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扩大科普传播的覆盖面和有效率,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以"精彩世博,科学生活"为主题,举办了虹口区科普PPS传播大行动活动,共征集科普PPS作品200余件,并将优秀科普PPS作品刻录成光盘,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普志愿者进行免费发放,另外,还通过虹口有线电视台开展科普PPS作品展映活动以及利用"虹口科技网"、"上海科普网"、个人电子信箱、QQ、MSN等传播手段进行有效广泛的传播。该活动已被中国科协列入"2010年百县百项科普示范特色建设专项"。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使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科普的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等。文章依托中南大学现代轨道交通建造与运维科普教育基地,介绍了其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特色科研平台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者工作日、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期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对外开放、成果展览、科普宣传、科技服务等一系列科普活动,提高了公民的科学素质,打造了高速铁路科普优质品牌。  相似文献   

20.
从发展科普产业的必要性入手,讨论了发展科普产业的政策依据和经验战略,指出:发展科普产业的目的在于让科技馆通过经营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获得经营性收益,让消费者通过市场购买来满足自身的科普需求,并通过消费过程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科技馆应重点体现公益性,发展"经营性科普产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益性科普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