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树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形式,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规范再到完善深化的发展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增进对国情的了解,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自觉走青年知识分子正确成长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教学除了日常的"两课"教学之外,还必须围绕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本文探讨了通过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让大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可靠保证,从而更加坚定对党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李莉 《教书育人》2013,(27):60-6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百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思想教育战线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暑期我们遵照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了解国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深入实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向工农群众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道路等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帮助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广东省委高校工委、省高教局按照省委的指示,从去年12月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全省高校师生和部分中专师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接触工农、了解国情民情和1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从而加深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理解,坚定对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至今已组织了10多批学生到有关市、县调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暑假,又利用大学生回乡渡假的机会,由省统一部署,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中国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领域。"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构建中,由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组成的"五位一体"结构需要各个因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自信最为关键。通过两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有利于加强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战略与任务,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联合是深化和拓展社会实践的育人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高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教学、科技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与企业生产联合发展的道路,既增强了办学实力,又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在这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 早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社会调查形式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国情、接触社会,以参观、座谈等形式来开展活动,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组织实施,学…  相似文献   

9.
课程背景《和谐社会的大我与小我》是我校开发的研究型课程。我们希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明确出国留学的目的和坚定学生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0.
钱珏  是怡 《现代教学》2005,(7):84-85
《和谐社会的大我与小我》是我校开发的研究型课程。我们希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明确出国留学的目的和坚定学生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锻炼能力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融“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于一体,对大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教育和培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1.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以前不少青年学生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不清楚中国工人、农民的现状,缺乏对改革开放实际情况的了解,因而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容易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近几年来,青年学生通过寒暑假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要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是根据学生实际,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二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三是将德育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端正个体价值取向;四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评判和判断自身价值,确立人生定位.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社会实践的内涵本文所说的社会实践 ,特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一种活动 ,它不是以直接创造财富为主要目的 ,而是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也就是让大学生走出校园 ,了解和服务社会 ,从中受到教育 ,并在社会大座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将来投身社会改革和建设作好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单纯指团中央倡导的暑期社会实践 ,它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培养智能为目的的所有活动 ,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精神方向的培养是大学学生工作无法回避的责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精神境界应该具有的起码内涵,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方向。学生工作在培养学生精神方向中的作用与意义包括对学生精神追求的影响、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和对学生个人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精神方向体现在学生工作的层面上,主要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人生,树立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人生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改变以往大学生掌握的道理很多,而行动上却是另外一回事的局面,有效地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全面系统地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培养良好的情操和意志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辅导员成为高等院校党政工作、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时代对我们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91):146-151
随着国家政策的改进,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关于部署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对校园微商展开调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商开始兴起并形成三种类型,校园微商以互联网为中介,经营门槛低投入小传播范围广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但由于许多用法不当使很多大学生受限,总体来说,未来几年是校园微商逐渐转向成熟的几年。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和类比分析法,以驻保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国家的政策导向、学校的扶持力度等社会大环境为辅,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本次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微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彭兰 《高教论坛》2005,(5):179-182,122
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倾向,在分析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同度、动机、内容、组织形式、最大收获及对社会实践的意见或建议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所谓社会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以高等学校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溶进社会的有目的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在校园内外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并掌握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使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形式,它以成才为目的,以大学生全面融入社会为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社会实践的形式已经呈现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强调教育功能的社会实践,如文化科技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