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德育体系”的研究,旨在廓清当前德育工作中对“德育”的简单化、片面性理解,以一种现代的德育理念来完整地把握“德育”概念。作者认为“大德育体系”中的“德育”超越了以观念养成、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观念,它涵盖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科学建构高职院校“大德育”体系是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点、突破口。高职院校“大德育”体系是一个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途径体系、主体体系、组织体系和评估体系等六个系统整体构成的立体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3.
“大德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的遭遇令人堪忧:外围面临应试教育的吞噬,内部各科教学亦显紊乱。由于我们对“准课程”的错误解读,使得“大德育”误入泛化的歧途而迷失自我;由于忽视了个体道德选择,“大德育”变质为“垄断灌输”。因此,以“大德育”的实践困惑为基点,反思其理论建构是必要与迫切的。  相似文献   

4.
德育新视界:大德育观与潜在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在课程理论为德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种德育策略,它意在整合、设计诸多德育因素,强调与显性课程的“兼容”与“渗透”,并力图用大德育观统摄“显性”和“潜在”两种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大德育反思:一种基于德育政策视角下的实践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所不包的大德育是我国的特色,并且得到了国家德育决策者的确认。从政策层面重新审视大德育,将道德教育作为整个德育的奠基平台,以其为核心推动大德育的协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大德育的混乱状态,既为国家德育政策变革与完善提供思路,也为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支撑与方向引领。  相似文献   

6.
大德育反思:一种基于德育政策视角下的实践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所不包的大德育是我国的特色,并且得到了国家德育决策者的确认。从政策层面重新审视大德育.将道德教育作为整个德育的奠基平台,以其为核心推动大德育的协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大德育的混乱状态,既为国家德育政策变革与完善提供思路,也为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支撑与方向引领。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普遍缺乏吸引力,同时还背负着“道德说教”“道德灌输”的恶名,教授课程的教师也因此不受欢迎。事实上,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思想层面的内容,靠讲解、灌输是形成不了的,中小学教帅必须认清传统学校德育的弊端,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德育观。  相似文献   

8.
“大德育”针对传统德育目标理想化、内容政治化、方法“非人化”所造成的各种弊端,倡导在德育活动中恢复人的主体性地位,呼唤发掘人在道德方面的创造潜能,塑造适应现代社会的“自我发展型人格”。从“大德育”的层次性考察,人格心理是该理论体系的基点和前提。在人格维度理论假设分析的基础上,“大德育”确立了以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和动力性为核心的新型人格理念,区别于传统的人格理论。“大德育”倡导综合性人格研究思路,从“德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德育化”两个系统来考察,“大德育”人格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功能。  相似文献   

9.
概念泛化了的我国“大德育”巳步入无所不包却一无所能的尴尬境地。在“大德育”理论框架下,德育方式出现了主知主义与主行主义的两种偏向。德育本应道德教育,德育为教育的道德目的。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多年来,通过深入、开放的艺术教育进行育美,充分挖掘育美过程中艺术教育的育德点,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基础性和重要性,探索学校德育课程化之路。学校树立"大德育"理念,全面推进德育课程系统化建设,构建"大德育"格局,整体构建了以"尚美"为主题的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0,(20):54-56
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实现德育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德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德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何营建蓬勃积极的德育氛围,创新德育实践,提高德育实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长宁区立足区内学校各自不同的校情学情,积极在全区内营造出浓郁的“大德育”氛围,很多学校在实践中逐渐构建起颇具个性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受到学生的欢迎,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改进和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抓好青少年德育工作,关键是要求真、求是、科学实践。要选准实施德育的最佳时期,注重养成教育,树立正确的大德育观,建立开放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机制,落实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适应,需要转换德育思维方式,用“大德育”理念重新审视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发展方向,寻求德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逻辑支点。高校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大德育”理念统领人才培养,构建基于“大德育”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与实施策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德育概念的内涵及历史嬗变,正确认识坚持大德育观的客观必然性,理性思考大德育观与德育泛化的"恩怨纠葛",才能使德育既不失于"狭",又不流于"泛",从而提高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学生发展学校德育,是社会秩序、进步、文明的基石。而对学校德育评估的淡化,必然导致学校德育的虚化,学校德育工作空、泛、乏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天津市杨村一中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中,提出了“大德育”的学校德育新思路。“大德育”工作思路是凡学生能够涉足的环境都应该成为德育环境,而在德育环境中,每一个个体的人都被看做德育的传媒,所有的人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这个思路强化了德育环境的整合,强调了德育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杨村一中的德育工作已有机地把学校、家庭和社…  相似文献   

16.
张朝东 《文教资料》2013,(9):119-120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园文化等各种环境之中。在大德育观背景下,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大德育模式,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程体系立交桥网,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适应,需要转换德育思维方式,用“大德育”理念重新审视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发展方向,寻求德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逻辑支点.高校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大德育”理念统领人才培养,构建基于“大德育”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与实施策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应把握的原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高校德育地位首要观,高校德育内容体系观,高校德育目标层次观,高校德育方法综合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高校树立“大德育”理论将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德育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新时期高校德育应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指导下,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高校德育的创新必须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发挥学生和德育工作的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把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大德育”体系是一个由六个系统构成的立体网络系统.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途径体系、主体体系、组织体系和评估体系。科学建构高职院校“大德育”体系是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