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蕤 《华夏文化》2007,(3):47-49
西夏文化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西夏文化是在与周边文化不断地融合、碰撞中成长起来的。具体来说,有三支文化对西夏文化影响较深:中原文化,即一般所讲的农耕文化,吐蕃文化以及回鹘文化。就中原文化而言,西夏学界常用“唐宋文化”一词代替。平心而论,“唐宋文化”的确对西夏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但“唐宋文化”这种提法容易给人造成唐宋一统文化面貌的误解。事实上,我们在承认“唐宋文化”有继承性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二者之间亦有较大的差异。李泽厚《美的历程》谈及唐宋文化不同时说…  相似文献   

2.
凡比较敏锐的人均发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经由改革开放最初的个别项目、短期项目、阶段性项目,发展成为当今,就时间而言——旷日持久;就规模而言——宏大壮阔;就内容而言——丰富多彩;就地域而言——幅员辽阔……,且不言前不久在德国结束的声势浩大的“柏林亚太周·中国文化年”活动,也不说即将与法国举办的门类齐全的“中法文化年”活动,紧紧与“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衔接交叉并长达一年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日本文化年”,“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和“中日韩人员交流年”系列大型文化…  相似文献   

3.
西夏(公元1038-1227)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西夏先与北宋、辽抗衡,后与南宋、金鼎立,结束了西北地区吐着、回鹤、拨鞋等民族长期不相统一的局面,对发展西北地区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西夏钱币是我国优秀的货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西夏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19世纪初,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发现了西夏窖藏钱币数笔,其中有后钱、来钱,有“西夏元德、天盛、乾信、皇建、光定诸品”,还有“西夏梵字钱”,即西夏文钱。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发现,使人们对西夏钱币有了深入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下旬,作为第四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重要项目之一的“2004年北京国际文化论坛”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贝塔斯曼基金会联合举办。该论坛以“文化的多样性——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为题,邀集政府官员、学者、专家和有关企业家,对中国和欧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化、中欧两地跨国公司肩负的文化责任、媒体的世界性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论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刊在此采撷有关人员的发言,辑录如下,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5.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9,(9):91-96
第11届亚洲艺术节在鄂尔多斯举办 8月18~26日,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亚艺节”由文化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  相似文献   

6.
张笑峰 《寻根》2011,(6):90-95
西夏于1038年立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其国号为“大夏”,自称“大白高国”或“自高大夏国”,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等多民族的政权。西夏曾先后与宋、辽、金成鼎立之势。《宋史》称其为“夏国”,《辽史》《金史》称其为“西夏”。  相似文献   

7.
徐志伟 《寻根》2012,(3):26-29
我童年所接触到的乡村文化生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二人转”、东北大鼓等为主的演艺文化活动;一类是以祭祀、祈祷为主并和信仰混杂在一起的“封建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8.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8,(1):92-96
中国首度奖励出口文化产品;泰特美术馆参观者陷入“裂缝”;浙江良渚古城开始“四面开掘”;赵亮获电影节“金气球奖”;百余名摄影师反盗版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题,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组织精干队伍,精选剧目,奔赴四川、河北、海南、贵州…为基层群众送去芭蕾、话剧和音乐会等节目;讲述百姓故事,刻画最美人物,颂扬道德模范,展示美好前景…..将节日的问候以丰富的文化活动结合“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生动地展示民众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精神,将一曲“中国梦”大合唱演绎得壮丽雄阔。  相似文献   

10.
首届“亚欧艺术节”重要项目《万象凝彩——2009亚欧国际邮票钱币展》9月2日在首都图书馆开幕。文化部外联局长董建新致开幕辞,来自30余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及文化专员出席开幕式。该展由中国文化部、外交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3日和4日,世界将目光投到了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北京,亚欧会议的26个成员代表汇聚这里,召开亚欧会议框架下的第一次文化部长会议——“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于是,亚洲和欧洲,这两个人类文明的摇篮所产生的东方和西方的两个不同的文明的代表,在这里进行着一次历史性的对话。“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是亚欧各国文化部长的首次聚会,也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部长会议。来自亚欧会议26个成员的文化部长或主管文化事务的部长、驻华大使、专家和学者共200余人围绕“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个当今世界最令人…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与湖北省提前布局,周密策划,紧张筹备,通力合作,为唱好“荆楚风·中俄情——湖北文化走进俄罗斯”的年度大戏竭尽努力。大戏帷幕拉开之时,“国粹”京剧与“国之重器”青铜器文物齐齐亮相莫斯科,博得当地观众满堂喝彩;中俄两国媒体连番报道,好评如潮;当地民众踊跃参与,兴致盎然……由此展现出一番中俄文化交流新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成都旅游的文化定位,应该与成都的历史文脉传承相一致,与成都文化的基本性质及地方特色相一致。基于此,成都的旅游文化应定位为“中国西部的优游天府”,并建设“长江上游文明之源——古蜀文化”,“江源水文化”、“春回锦江”(锦江花市)、“古代东方音乐之都”、“四合院休闲文化”、“乡村林盘文化”、“蜀茶道”、“蜀酒道”、“旅游购物天府”等旅游精品。  相似文献   

14.
凡比较敏锐的人均发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经由改革开放最初的个别项目、短期项目、阶段性项目,发展成为当今,就时间而言——旷日持久;就规模而言——宏大壮阔;就内容而言——丰富多彩;就地域而言——幅员辽阔……,且不言前不久在德国结束的声势浩大的“柏林亚太周·中国文化年”活动,也不说即将与法国举办的门类齐全的“中法文化年”活动,紧紧与“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衔接交叉并长达一年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日本文化年”,“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和“中日韩人员交流年”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又在2002年盛春之际隆重开幕。上述中日韩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缘于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和中韩建交10周年,其创意可追溯至2000年朱镕基总理访问日本和韩国时,分别与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就2002年中日两国互办“中国文化年”、“日本文化年”以及中韩两国共同举办“中韩国民交流年”活动达成共识。同年,东盟和中日韩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2002年共同举办“中日韩人员交流年”亦达成共识。为此,中方成立了由17个部委和团体共同组成的中日韩“文化年”中方组委会,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任组委会主席。在组...  相似文献   

15.
倪宝诚 《寻根》2008,(2):74-80
“泥咕咕”——浚县古庙会的文化象征 浚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故道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浚县古称黎阳,境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却平地突起两座山,东日大伾山,西日浮丘山。两山之上保存有自北魏至明清以来的各种道观、寺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183;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引导中国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阵地和排头兵。发展先进群众文化,不能忽视两馆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尤其值得注重的是:首先,必须加强两馆“四基”建设。因为两馆“四基”是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根基:“四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我童年所接触到的乡村文化生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二人转”、东北大鼓等为主的演艺文化活动;一类是以祭祀、祈祷为主并和信仰混杂在一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9,(8):92-97
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谢幕 继2008年首届之后,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6月27~7月13日在京举办,继续演绎其“激情熔铸艺术,创新点亮未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美在和谐     
《“这里·那里”——丁天缺、芳诗·米多芬、德朗诺中法油画联展》初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了。该展于2005年“法国文化年”期间曾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并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和法国,一边是传统的印象派油画,另一边是“另类”的现代派绘画,两种画作风格迥异,却和谐地陈列同一展厅之内……准确地体现了展览的主题“这里·那里”。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63-I0063
2010年,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贤文化”引领作用,以“世博会”为发展契机,构建和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方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奉贤特色文化品牌;规范和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谋划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逐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体系,扎实有效开展广播电视工作;推进和创新文化工作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单位改制,促进了全区文化广播影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