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京刚执政时,面对积弱多年的俄罗斯现实,对叶利钦的政策既继承又有所发展,采取了独联体优先,西方为重点,东西兼顾的方针。在俄罗斯外交令人耳目一新的时候,普京又做出了令人惊讶的西靠的决定。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对我国来说是个战略机遇,我国应把握时机,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继承性、变化和目前的外交政策重心,并据此对俄罗斯外交政策制订提出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政府对国际教育服务市场认识的共同点,包括中俄两国都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实施有限度的开放,把提高跨境教育的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关注教育产业属性的探讨,重视人才流失问题等等.文章指出俄罗斯对外教育合作的一些特点,如把独联体成员国的教育合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谨慎地推进博洛尼亚进程,理智地分析和对待加入WTO带来的权益和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文章指明中俄在教育服务国际市场上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俊 《上海教育》2001,(7):55-58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之前采取的是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与政策,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科书。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出现了分权、民主化的倾向,但集权、统一的特征仍保留着。苏联解体之后,独联体各国纷纷强化民族性教育体制,编撰本民族的历史、地理教科书,而对前苏联的版本却各取所需。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空间的重新一体化问题又被提出来,以俄罗斯为中心,在俄罗斯同独联体其他成员国毗邻的边疆地区正在进行教育空间重新一体化的试验。这里所说的重新一体化并不是大一统的前苏联教育体制的重现,历史可以相似,但决不会重复,重新一体化是出于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国家利益的共同需要,是在新的政治区域的划分下的新尝试。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背景、进程、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晓荣 《考试周刊》2008,(10):182-184
伊凡三世是俄罗斯统一国家的缔造者,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奠基者,同时也是俄罗斯对外扩张的开创者和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其一生宏伟的历史功绩被后人称为"伊凡大帝".  相似文献   

6.
独联体简介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多数加盟共和国。1993年12月,格鲁吉亚正式加入,成为它的第12个成员  相似文献   

7.
对俄罗斯而言,白俄罗斯是缓解北约东扩的战略屏障和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力量,但俄又不愿以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来换取俄白联盟国家的建立;对白俄罗斯而言,其能源和外贸严重依赖俄罗斯,但又不甘做“小弟弟”。目前来看,两国建立联盟国家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8.
独联体既不是价值观念的联合体, 也不是利益统一的联盟, 而是非独非联的松散性区域组织, 所以其一体化的进程艰难坎坷。俄罗斯面对其他大国尤其是美国对其在这个后苏联空间传统优势地位的冲击, 经历了几次离心危机。普京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 不懈地推进与独联体各国的合作, 并利用俄与各成员国在历史、文化上的传统联系及地缘上优势, 增强俄软实力对各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伯茨电报是研究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对苏政策的重要文献,它对研究冷战起源的意义,可以跟乔治·凯南的长电报相提并论。罗伯茨认为,应抓住时机,直面英苏关系现实,反思苏联思维方式和俄罗斯外交传统,以便对苏联外交政策形成正确认识。罗伯茨的分析和建议,显著推动了外交部大幅度调整对苏联政策的步骤,从而加快了英国同苏联冷战对抗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历经叶利钦时期幼稚型的亲美主义、大国民族主义以及普京务实型全球主义的艰难历程,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定始终与全球化浪潮密切相关。其对外政策的形成不仅反映了俄罗斯对全球化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对全球化的抗拒与排斥,使其外交政策更加趋于务实化,更加注重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东欧与独联体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挑战,积极投身于波洛尼亚进程,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质的改革措施.本报告对该进程的概况、中东欧与独联体国家参与该进程的原因及采取的具体改革措施等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哈洽会)是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全国大型对外交易会之一,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纽带,是中国拓展俄罗斯等独联体以及世界各国市场的窗口和桥梁.  相似文献   

13.
相继爆发“颜色革命”后,独联体一些国家亲西方的倾向更加明显。虽然俄罗斯想力保自己的战略空间,却显得力不从心。也许,土库曼斯坦退出独联体将是这一组织解体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杨立英 《华章》2007,(8):35
俄罗斯独立后,融入西方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俄罗斯政府逐渐意识到过分偏向西方的政策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必须重视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而东北亚以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成为国际的热点地区,俄罗斯的东北亚外交成为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俄罗斯东北亚外交的演变以及俄罗斯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五国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纵观俄罗斯的外交历史与传统,空间因素下的自然地理状况、国土疆域、资源条件和地缘政治环境均深深影响着俄罗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周边文明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俄罗斯人特有的安全观和发展观,对俄罗斯的外交理念、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政策都有极其巨大的影响。空间因素是俄罗斯政治文化形成的依托和土壤。政治文化孕育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外交思想又制约着其外交政策的决策。空间因素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潜在地指导并推动着俄罗斯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外交进程,隐性地融入俄罗斯外交历史的传统和脉络,成为分析研究俄罗斯外交领域中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大国角逐,即大博弈是中亚地缘政治的主题之一。2010年,一直被视为俄罗斯后院的包括中亚在内的独联体地区,发生了四月政变、七月俄哈白关税联盟,以及独联体九国莫斯科会议,独联体军事一体化也有意由空谈转向实干。这表明:俄美中亚大博弈攻守态势的逆转。今后两年可能是新一轮大博弈的又一关键时刻,而中亚地缘政治走向却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5日,俄罗斯教育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出席第十届独联体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并发表讲话,对独联体周家高等教育标准化专家组近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感觉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比较“软”。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坚决反对北约东扩,不再强调独联体为俄特殊领地,容忍美军事影响进入其“后院”,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反应平静,甚至对美公开将俄列入核打击目标也摆出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任凭美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很少听到俄强有力的不同声音。 这些都是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的结果。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做这  相似文献   

19.
黄兴华 《天中学刊》2008,23(3):118-121
鉴于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地缘政治学理论中,关于俄国的论述从未间断.自彼得一世以来,沙俄便自觉开始依据其特殊地理条件来制定其对外政策.整个沙俄时期的地缘战略和外交政策,包括维持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关键地位、控制边缘地带国家和寻找通向暖海的出口这三大方面.冷战之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仍然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20.
波洛尼亚进程框架下俄罗斯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洛尼亚进程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于2003年签署了<波洛尼亚宣言>.本文主要介绍了俄罗斯在该进程框架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