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它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和文学高度完整的统一体。因此,我们要探讨《史记》的语言特点,必须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去考虑,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史记》的实际情况和对今天的历史写作与文学创作有所裨益的结论。从历史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高度准确,恰如其分。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基本原则是“实录”,这就决定了《史记》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准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汉代的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史记》的写作上,就形成了《史记》的辩证艺术。一、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方法《史记》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文学。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坚持了“实录”这一根本历史原则的。因为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来写作《史记》的,他所记叙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以司马迁《史记》及《报任安书》为思想之源,探讨其著作中所蕴藏的“隐忍建功论”的思想内涵、理论结构、时代意义。阐发了坚毅的精神隐忍,惨烈的肉体隐忍和隐忍作为一种建功谋略的必然性。指出隐忍建功论者必备的思想素质,及其对当代人生或民族所具有的伟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来写《史记》,所记录的史实是忠实和公允的,其文风是朴实无华的。在坚持“实录”的前提下,司马迁又恰当地运用了一些文学方法,使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文学性,达到了历史和文学的辩证统一。《史记》可资研究的东西不可胜数,在此,仅就《史记》中某些篇章所表现出来的写作艺术简单地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隐忍建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司马迁《史记》及《报任安书》为思想之源,探讨其著作中所蕴藏的“隐忍建功论”的思想内涵、理论结构、时代意义。阐发了坚毅的精神隐忍,惨烈的肉体隐忍和隐忍作为一种建功谋略的必然性。指出隐忍建功论者必备的思想素质,及其对当代人生或民族所具有的伟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称赞一个伟大的学者或者一部伟大的著作,常用四个宇:博大精深。其实真正符合这四个字的极少极少,在这极少极少的人和著作中,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是当之无愧的。先说“博”。司马迁生长在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他的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令”的官职,相当于今日的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汉代以前大量历史资料都收藏在他那里,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以其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巨著《史记》,奠定了历史科学的基础,而为炎黄子孙所世代敬仰.一部《史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秦汉以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也使我们有幸看到作者唯物的进步思想.其中《货殖列传》一文即是司马迁唯物的进步思想的充分表述,此文不仅仅是为“货殖”立传,而是从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求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唯物的社会历史观和进步的经济思想.在我们欲图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以推动四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真研究一下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我认为是有益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我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撰写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的第七章第六节认为 ,司马迁的根本思想是道家。鄙见以为 ,司马迁思想中确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因素 ,但并不占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其根本思想依然是儒家。司马迁在李陵一案中的态度和立场及著述《史记》的前后经过足以说明问题。在其一言一行中仍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儒家仁、义、礼、智、信 ,重修身立命、亲亲、立德、立言、多情善感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写作《史记》,继承了周公、孔子的思想,这在《太史公自序》一文中有明确的阐述。 《太史公自序》中最感人的部分是“见父于河洛之间”这部分。这里司马迁借父亲之口阐述了《史记》的创作背景,是我们了解司马迁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史记》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证。首先,从《史记》的创作动机来看,《史记》意在和儒家经典《春秋》比附。其次,考察司马迁的漫游踪迹,他探访的都是儒风炽热的地方。再次,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的主要篇目,它们彰显的是“让”、“义”等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两司马之一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汉武帝时太史令,其著作《史记》代表了汉代散文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史记》虽记载了许许多多的悲剧英雄人物,但作为一部史学著作,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一种必然之下的偶合.从司马迁的著述目的、司马迁的思想及其历史观等方面考察分析可知,"《史记》的悲剧性"这一提法是不科学和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14.
《五帝本纪》是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作品,冠于《史记》之首。古往今来,大凡著作家著书立说,无不重视开卷之作,大著作家司马迁当然亦不会例外。我们看《太史公自序》,作者三次谈到了《史记》的开卷问题,而《五帝本纪·后记》 (注),用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个字,采概括本篇的宗旨。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五帝本纪》,确是一篇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历来,《史记》的研究者们曾经对本篇著力加以研究,提出过许多见  相似文献   

15.
礼学思想是儒家最基本的特征 ,司马迁的《史记》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礼学思想。本文从司马迁对孔子礼学思想的继承、司马迁关于礼学的一些论述、司马迁论礼与法、礼与乐和《史记》在内容与形式方面体现出的礼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永先同志在《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的《司马迁是“揭露”“鞭鞑”和“批判”吕后吗?》(以下简称“李文”)一文,在评价吕后的问题上,对我们的拙著《<史记>的思想与艺术》(发表于辽宁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四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意见,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益。但为了探讨并弄清问题,我们愿意再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就正于李永先同志。李文认为:“司马迁对吕后这个历史人物是基本肯定的。”我们又重新读了《史记》的《吕太后本纪》《匈奴列传》等有关篇章,对李同志的这一看法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被鲁迅赞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司马迁的伟大成就是与他父亲的精心教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史记》的五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历史编纂方法,而且是司马迁民族思想的形象反映。它记事起于黄帝,表现了司马迁各民族皆为黄帝子孙的民族大一统思想。《史记》的体制结构象征着历史的大一统方向。《史记》结构上的尊汉倾向及其等列天子臣民的体例安排,是司马迁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撰写《史记》而“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过程中,势必要反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撰文对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司马迁政治思想的渊源、内容及评价等问题。现择其有代表性的意见,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写作经过,以及它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教学重点:司马迁写《史记》的经过。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1.西汉时候,汉武帝为了加强同西域的联系,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2.西域指哪些地区?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讲的是西汉时期的另一位优秀人物——司马迁,以及他写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的事迹。揭示课题:第九课司马迁与《史记》(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司马迁的生平(板书) (1)初步认识司马迁(出示司马迁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