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7月“苏报案”发生85周年(1903年)。“苏报案”:辛亥革命前著名的政治事件。《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胡璋。1899年由陈范接办,宣传改良,倾向革新。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太炎)、蔡元培等  相似文献   

2.
●字字挟严霜1903年5月,陈独秀在他的故乡——安庆(怀宁),兴行爱国演说会。他的革命激情尚在胸中回荡,上海于7月7日发生了震惊国人的“《苏报》案”,《苏报》被查封,章炳麟被捕,邹容投案。“《苏报》案”接近尾声,陈独秀到上海。此时,章士钊正在筹办《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国民日日报》创刊。陈独秀等协助章士钊办报。这个报的主编是章士钊。当时,他和陈独秀总理编辑工作,并负责全部  相似文献   

3.
《苏报案》是一起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提起“苏报案”,就要了解《苏报》及其主笔章士钊。(一)《苏报》《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初办时由中国人胡漳的日本妻子生驹悦担任“馆主”,在上海的日本总领事馆注册.是一份日商报纸。此报和日本外务省以及黑龙会的关系均甚密切.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直接控制的文化侵略机关。在“日商”主办时期,《苏报》极力以黄色新闻毒害读者.并多次利用论说索贿行诈.滋生事端。1900年,《苏报》创办人已是声名狼藉.难于继续维持,决定歇手,把报纸全部设备转售给陈…  相似文献   

4.
一、“苏报案”上海《苏报》从1903年5月27日起 ,聘请章士钊为主编。他采取调整栏目、加强言论、变换字号等多种办法 ,突出宣传革命主张。6月9日 ,刊登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广告 ,连续发表多篇鼓吹反清革命的文章。6月29日 ,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 ,发表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 ,言辞激烈 ,称光绪皇帝为“载小丑 ,未辨菽麦”。6月30日 ,上海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 ,逮捕章太炎 ,次日邹容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7月15日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此案 ,清政府为原告 ,章、邹等人为被告…  相似文献   

5.
一、“苏报案” 上海《苏报》从1903年5月27日起,聘请章士钊为主编。他采取调整栏目、加强言论、变换字号等多种办法,突出宣传革命主张。6月9日,刊登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广告,连续发表多篇鼓吹反清革命的文章。6月29日,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发表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言辞激烈,称光绪皇帝为“载 小丑,未辨菽麦”。6月30日,上海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章太炎,次日邹容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此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人为被…  相似文献   

6.
陶陶 《历史档案》2020,(2):33-52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酿成《苏报》案,震动全国。由于《苏报》系日侨注册开办,围绕《苏报》案审理、引渡涉案人员等事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外务部大臣小村寿太郎涉身其中,频繁文电往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苏报》专案档案,题名为:上海ニ於ケル清国革命煽動者捕縛ノ件(中文译名:上海租界的煽动革命者逮捕事件)。档案所涉时限为1903年7月16日至1904年5月24日。共106页,含67件档案。其中日文档案19件,主要为事件进程的连续详尽报告;附件的中、日、美上海领事团、北京公使团的外交照会等文件或上海租界的英文、日文剪报,包括中文档案15件,英文档案5件,法文档案2件。另有英文档案20件,法文档案6件,是简短的外交请示、外交训令、紧急通报、要点汇报等。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http://www.jacar.go.jp)已开放公布此档案。201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影印出版了上述档案。兹选译其中部分档案,为此档案史料在国内的首译,将有助于《苏报》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陶陶 《历史档案》2020,(3):8-27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酿成《苏报》案,震动全国。由于《苏报》系日侨注册开办,围绕《苏报》案审理、引渡涉案人员等事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外务部大臣小村寿太郎涉身其中,频繁文电往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苏报》专案档案,题名为:上海ニ於ケル清国革命煽動者捕縛ノ件(中文译名:上海租界的煽动革命者逮捕事件)。档案所涉时限为1903年7月16日至1904年5月24日。共106页,含67件档案。其中日文档案19件,主要为事件进程的连续详尽报告;附件的中、日、美上海领事团、北京公使团的外交照会等文件或上海租界的英文、日文剪报,包括中文档案15件、英文档案5件、法文档案2件。另有英文档案20件,法文档案6件,是简短的外交请示、外交训令、紧急通报、要点汇报等。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http://www.jacar.go.jp)已开放公布此档案。201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影印出版了上述档案。兹选译其中部分档案,为此档案史料在国内的首译,将有助于《苏报》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报》是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很大的政论性报纸,因为它激发了“苏报案”巨大风潮,是满清王朝第一次以政府地位与人民打官司的报纸出版物,特别是它棱角峥然的社论造成很大的社会反响。《苏报》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26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波诡云谲的岁月,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孙中山的广州起义,梁启超的反清卖国等大事都发生于此时。维新派为使改革的思想深入人心,多方面开创宣传阵地,诉诸舆论,各地纷纷创办报纸杂志,如《中外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脱颖而出在时代前列,报刊的活跃也在此时陡然转上高峰。但是《苏报》创立之时并  相似文献   

9.
1903年(续)6月27日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在《苏报》上发表,题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该文充满民主革命思想,以进化论作武器,对康有为的尊孔保皇理论进行了系统清算,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改良派的公开论战打响了第一炮。  相似文献   

10.
邹容的《革命军》:震落皇冠的第一声惊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嘉奖令称:"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民国今日奏功,实倚赖之。"1903年7月1日,上海租界。一位身着西装、矮矮瘦瘦的男青年独自来到租界巡捕房,自称叫邹容,要求归案。因"苏报案",邹容确实在租界警方的拘捕名单中。但是英巡捕见到眼前这个投案者像个未成年的孩子,都  相似文献   

11.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2.
任家宣 《东南传播》2010,(12):76-78
"苏报案"被学界称为辛亥革命前的政治事件。百余年来,《苏报》与"苏报案"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首先从作为政治事件的"苏报案"和作为新闻事件的"苏报案"两方面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各自存在的特点与不足。最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从革命舆论动员的视角,反思对《苏报》及"苏报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03年(光绪二十九癸卯) 12月4日:公审公廨“额外公堂”第二次开庭。首由被告律师爱礼司(F·Ellis)代章炳麟、邹容两人进行辩护。继由章炳麟供述本人经历,并就所作文章中的“载湉小丑”四字“触犯清帝圣讳”一事,申辩称:“小丑两字,本作小孩子解,并不毁谤;至今上圣讳,以西律不避,故而直书。”嗣由邹容供述本人简历,并对原告律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审讯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苏报案的结束时间并非章太炎和邹容最终定罪的1904年5月21日,而应以章太炎的出狱日期为判准。但章太炎的出狱日期并非百余年来海内外学界所认为的1906年6月29日,而是6月27日。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节录,和为邹容的《革命军》写的序,因此触怒了清廷。清朝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侵略者,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一九○四年,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转到租界监狱。在法庭上和监狱里,章太炎英勇不屈,愤怒斥责中外反动派的卑劣勾当,宣言“不认野蛮政府”。帝国主义者对他进行百般凌辱,经常拳打脚踢,甚至用锤子捶其胸,但章太炎毫不畏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狱中三年,他先后写了《狱中答新闻报》、《狱中赠邹容》、《狱  相似文献   

16.
3月《国民日日报》创刊85周年(1903) 《国民日日报》是章士钊、何靡施、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陈独秀参加编辑工作。 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155周年(1833)  相似文献   

17.
周宇清 《兰台世界》2012,(16):55-56
1903年的苏报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对于这起事件,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苏报》的馆主陈范,更少留意他在那个乱象纷纭的时代里一些颇有亮色的新思想。本文在综论陈范一生的行止后,试图对这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加深对其为人的了解,也可借以窥见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8月《国民日日报》创刊85周年(1903)《国民日日报》是章士钊、何靡施、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陈独秀参加编辑工作。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155周年(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创刊于广州。主编是郭士立(1803—1851)。全刊现存英国博物馆.8月1日《星岛日报》创刊50周年(1938)  相似文献   

19.
破天荒的学潮同《苏报》连结清末在上海出版发行的《苏报》,是以“《苏报》案”而彪炳于史册的。它是“鼓吹革命之健者”。《苏报》怎样鼓吹革命呢?一般论述都着重于清廷控《苏报》的一系列排满批康的政论。其实《苏报》的革命起因,与当时的学界风潮有极大的关系。从我国近代学潮风起于青苹之末起,《苏报》立即参与并给于积极热情的支持。可以这样说,革命的《苏报》是革命的新闻事业与革命的学生运动在中国的第一次联结。  相似文献   

20.
蔡斐 《今传媒》2016,(10):22-22
蔡斐,男,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新闻与法律交叉领域。出版专著有:《新闻传播经典文献导读》《1903年: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近代重庆新闻传播史稿(1897~1949)》《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20大案》,并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由传媒智库研究基地推荐担任今传媒杂志2016年度“传媒与法”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