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亲属称谓相对复杂,现在亲属称谓不仅用于亲属之间的称谓,部分亲属称谓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称呼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即亲属称谓语的外化。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外化现象,发现亲属称谓语外化是受到社会原因和交际原因等因素影响。社会在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亲属称谓语的外化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廖颂举 《现代语文》2006,(3):122-123
非亲属关系而以亲属称谓来相称的社会称谓习俗,叫作拟亲属称谓.这类词大多沿用了亲属称谓,有些则是在亲属称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亲属称谓的社会化(非亲属化)形式.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是世界各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集中体现不同文化在家庭观点乃至社会特点方面的异同。汉英民族分属不同的亲属称谓制度,亲属称谓具有明显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以及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含义和语用特色给汉语亲属称谓的英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文章采用描写性的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汉语亲属称谓翻译的主要问题,归纳出六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希望借此推动对亲属称谓及其翻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语是有血缘亲族关系的人互相之间称谓的用语。社会交际用语中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叫做拟亲属称谓,也就是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该称谓方式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文章简要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及拟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且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拟亲属称谓的翻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如现代汉语中有亲属称谓泛化现象一样,哈尼语称谓系统中也存在亲属称谓泛化现象,但尚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本文将描述哈尼亲属称谓泛化的方式,分析泛化的特点,着重从社会经济结构,民族心理,礼貌原则,以及亲属称谓借用探讨其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亲属称谓是由于亲属而来的名称。“亲属,包括同姓的“本家”和外姓的“亲戚”。亲属称谓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与整个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亲属称谓也会随之发生急骤的变化。本文主要依据昆明方言探究昆明地区汉族的亲属称谓。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以其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媒介向人们传递出自身蕴藏着的巨大历史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亲属称谓能够揭示出母系血亲称谓关系早于父系血亲称谓关系;亲属称谓体现了上古时期女性的崇高地位;亲属称谓能传递出上古时期的婚俗信息;亲属称谓亦能够佐证女性地位逐步下降这一过程。研究者对亲属称谓反映母权制时期女性文化信息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一味夸大其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否定亲属称谓自身所蕴藏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拉祜族和怒族亲属称谓的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拉祜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拉祜族的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及传统观念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分析,探讨其家庭结构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地区亲属称谓的调查和记录,探讨了该地区亲属称谓的表现及近二十年来亲属称谓的流变特点。分析总结了多元文化的亲属称谓从相互有别到认知、存异再到求同的整个流变过程。说明称谓语的变化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近现代社会变化在语言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1.
回族和汉族亲属称谓构成层次大致相同,但是,回族亲属称谓毕竟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亲属称谓系统。从这个系统中,能够管窥出回族家庭社会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李萍 《现代语文》2008,(3):67-69
汶上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片的西鲁小片.通过调查发现,汶上方言亲属称谓既有语音方面的特点,又有内部地域和新老派的差异,还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表现.本文从语音、词汇、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汶上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汶上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称谓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表现,它包含了社会称谓、亲属称谓等不同的称谓类型.汉语和其它语言的称谓系统相比,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就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亲属称谓语的教与学问题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与城市亲属称谓的泛化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称谓的泛化有着深刻的文化、社会烙印,其泛化程度因地而异。农村亲属称谓泛化现象较普遍;而在城市,近些年拟亲属称谓的使用在城市人的生活习惯中逐步让位于其他能表现更微妙亲密关系、权势关系的社会称谓了。这两种不同趋势的语言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及心理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5.
英汉亲属称谓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亲属称谓反映的是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一定社会礼制的重要反映,受到社会制度与伦理观念体系的制约,蕴涵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均具有父权家长制的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大量吸收欧美文化,两国的亲属称谓开始形成不同体系。本文从亲属称谓的概念及体系为基点,试归纳两国亲属称谓相异之处,通过对比分析,对比汉日亲属称谓从构成体系到使用特征上产生的不同原因,以及亲属称谓与其各自内外有别、长幼有序伦理观息息相关之缘由。  相似文献   

17.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相似文献   

18.
汉语从他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指的是说话人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与被称呼人的关系采称呼的语言现象。从他亲属称谓具有丰富的语用价值,本文主要从社会指示功能的角度来阐述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怒苏语亲属称谓词是怒族(怒苏)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怒苏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和使用特点体现了怒苏语和怒族文化的关系,反映了怒族(怒苏)的社会文化特点。本文在田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怒苏语的亲属称谓特点进行研究,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来探究怒苏语亲属称谓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体现一个地区亲属之间的社会关系,女性亲属称谓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与男性亲属称谓词相异的特点,同时有着普通话所缺乏的语言现象和相关的文化内涵。对武汉市新洲区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整理并进行研究,从结构、语用特征这两点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展示其颇具特色的语言和文化,了解新洲方言中女性亲属称谓词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