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在办学思想上,受普通教育的影响,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受升学教育的左右,重应试,轻就业,致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中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被动性与盲从性;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适销、对路、管用"的中初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积极构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似乎与我们的理想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现象,这已严重地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2005年底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准确地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时,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正在面临着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型,从客观上要求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声音     
“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暨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要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这使得中职教育迷信于"一技成,天下行"的办学理念.学校及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及就业分配等方面比较关注和重视,致使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语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轻职业教育,重普通教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还未达到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不仅仅在社会上,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界占统治地位。同时,不少学生家长的心理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鄙视中职教育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中职学校在加强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建立中职毕业生就业统计公告制度,成立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以及开展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重就业数量、轻就业质量”,监督监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机制因素外,主要是没搞清中职教育职业指导过程中的原则和措施,使得运作目的性不强,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8.
张雪萍 《甘肃教育》2011,(11):46-46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课程。事实上,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独立轻合作、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处在社会劳动力资源最低层的中职学生就业受到强烈冲击,而作为培养中职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也受了严峻考验。中等职业学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是社会、政府和学校管理人员所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中职学校发展的动力要素等方面论述了中职教育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就是要使中职学生在综合职业能力上有一个"质"的提高,就是要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我们中职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培训,这是搞好中职教育工作的基本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异常紧张,职校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也要以就业为导向。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许多中职学生因不善表达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失去就业机会或失去工作。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缺乏恰到好处的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娜 《文教资料》2011,(17):46-47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处于优势,由于学历低等原因,综合能力也备受怀疑,这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容回避的现实。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论述了语文教师应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应用文教学等方面,提升中职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愈来愈严峻。导致中等职业教育下滑的原因,表面上看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和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社会现状引起的,其实,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滑坡、宏观政策导向的错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需要则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加以调整,以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从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和政策导向上的错位看认识和导向上的调整 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  相似文献   

14.
颜秀芬 《广西教育》2004,(7B):85-86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中等职业(以下称中职)教育就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中职学校的社会效益不断下滑: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中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大学热”、“普高热”等是影响中职教育的外部因素;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才是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类中职学校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对文化基础课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随意削弱文化基础课的现象:中职学校突出专业课,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是完全必要的,毕竟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是学生就业的现实要求,也是中职教育和普教的本质区别。但中职学校若仅满足于“技术人”、“职业人”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素质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严重不足,适应能力不强,发展后劲缺失。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备受冷落,这与普通中学的受关注程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语文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一定萎缩,如何能使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进入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各方面都应该不断努力,找寻一条适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径。本文尽己所能,分析现阶段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杨业文 《广西教育》2007,(11B):10-11
首先,从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来看,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由于对技能型人才的错误理解,一般中职学校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都存在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都努力突出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受观念、师资、设备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存在较多困难。因此,要创新思路,谋求新的发展策略。要通过政策扶持、加大宣传等形式吸引生源,打下发展基础;要抓住质量这一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德育工作,创新教学模式,以质量求发展;要根据市场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创新办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为中职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教育氛围、办学特色和学校建筑风格等,包含符号、语言、价值观、规范和产品五个要素。但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符号文化建设重抽象轻典型,语言文化建设重普教轻职教,价值观文化重技术轻人文,规范文化重教条轻人性和产品重成器轻成人等困境,因此,应当从设计有个性的职教符号,提炼特色鲜明的职教语言,确定与引领职教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制定和谐发展的职校规范和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等方面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将全面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主要推行两个“三段式”办学模式,增强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