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来.朱子彦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研究。继推出《中国皇帝制度》、《皇权的异化——垂帘听政》、《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等力作后,最近又出版了潜心研究的新著——《多维视角下的皇权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皇权》)。该书三十八万余言.除“绪言”外,共分六章,即“易代鼎革:九锡与禅让制度”、“皇权与朋党”、“强化皇权的工具:铁券与赐死制度”、“两重君主观与典型人物的忠奸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皇权思想问题,是目前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不仅对皇权思想的涵义各叙不一,而且对其性质和特点也众说纷纭,甚至有的同志认为“缺乏皇权主义倒是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因此,展开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要明确“皇权思想”的涵义,应首先明确“皇权”一词的涵义。“皇权”,就是指封建皇帝的权力,这一权力在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它是封建国家权力的象征。封建的“皇权”在封建意识领域里的直接反映,就是“皇权思想”。皇权思想首先是承认皇权存在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上就是实行皇帝的命令和接受皇帝的封赐;其次是承认皇权的直接代表——皇帝是现实生活中的最高主宰,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拥护好皇帝”;第三是承认封建皇权的世袭制,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承认王位的传子制度。皇权思想,就其阶  相似文献   

3.
秦汉编户民直隶国家,其土地、官爵、财产均来自皇权,这是他们皇权崇拜的基础。皇帝、朝廷、官府,具有超阶级性,其对贵族、官僚、豪强的抑制、打击是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编户民对皇权的崇拜和依附,与统治者一统化思想控制有关。统治者神化皇权,搞天人感应,是由于民间本身就有神鬼观念和深厚的敬天祀鬼传统,这是统治者天命、符瑞、谶纬、五德转换、皇权神授等等宣传有效的基础。皇权既神授又可及,这与家国同构、君父相连、忠孝一体的文化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军机处摭谈     
一、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在中国传统皇权专制社会中,大体存在着一条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权越来越强大,制衡皇权的力量越来越少。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发动“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大大加强了皇权。为了应付繁忙的政务,朱元璋建立了一个由大学士组成的顾问班子,日后发展为内阁。清朝作为最后一个王朝,继承了明朝制度,将皇权推向了顶峰,军机处就是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皇权,因之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种现象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其存在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其由盛而衰,有其历史必然,由于它违背了社会协调发展所必需的精英循环。  相似文献   

6.
经历唐末五代动乱,正处唐宋变革之际的文学重新置于强力皇权下,在摆脱失落和低谜的道路上,更易被皇权左右.本文试通过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三朝时期皇帝对文学的不同态度,探讨皇权因素对文风变动之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曹雪芹对皇权的态度问题,红学界是有争议的。有的研究者认为“曹雪芹是歌颂皇权,尊崇君臣大义”的,另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对皇权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没有歌颂皇权”。其实,说曹雪芹对皇权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说,曹雪芹是攻击皇帝和皇权的,根据就是我曾在《论贾宝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其审美价值》中提出的《红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发展与衰落都与皇权政权密切相关。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走上了与门阀士族政治相结合的道路,并服务于门阀政治。然而,皇权一直对它顽强地发挥影响与作用,并最终在皇权的作用下不得不走向衰微。魏晋南朝时期,尽管门阀大族努力经营自己的政治模式,但皇权政治仍然是社会历史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丁小芹 《文教资料》2010,(3):114-117
对于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问题,学界看法不尽一致。近年来,相权加强的观点多为学者所认同。实际上。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时代氛围、政治环境甚至君主权力欲的大小,都会造成皇权与相权间的强弱失衡。  相似文献   

10.
从李德裕的施政政策和唐宣宗的爱好、经历及加强皇权措施的对比分析看,李德裕与唐宣宗暗存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李德裕位高权重严重威胁着唐宣宗的统治。唐宣宗为加强皇权,将李德裕贬死崖州,李党亦随之倒台,这说明皇权掌控着宰相的命运和牛李党争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更大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这一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积极吸收佛学精义,主张儒佛融会,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并对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代河朔三镇两税法实施情况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税法的内容包括征税原则和税收分配原则两方面。就河朔三镇内部而言,两税法在河朔地区得到了与其他承顺地区同步的、完全实施。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考虑,河朔三镇对两税法的实施是不完全的和有限度的。河朔三镇两税法实施上的特点一方面说明河朔三镇是具有较大独立性和割据性的地方政治、军事、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又表明河朔三镇与唐中央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古代新型宗族体系得以确立的最重要时期,此后的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唐以前社会基层权力体系的崩溃,宋代必须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之上拓展新的路径,否则难以适应经济基础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环境。宋儒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逐步解决了新型宗族组织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而又具有规范意义的模式,这些理念随着元朝以后儒学地位的崇高而愈益得到民间的认同,使祠堂等设施得以普遍化,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家族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关中地区初步确定的帝王陵墓有六十五处,关中东部有十二处,时间跨度从远古帝喾时期至唐末,以唐陵为主,包括帝喾陵、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顺宗李诵丰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唐穆宗李恒光陵、唐文宗李昂章陵、唐懿宗李氵崔简陵等,多分布在富平县和蒲城县境内,为关中东部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发展史上,人们往往以"唐传奇"称谓唐人小说.实际上,传奇小说的创作兴盛于唐,而"传奇"小说概念命名始于南宋,这是小说史上值得思考的一个学术问题.本文以传奇小说的衍变作为考察对象,阐述了传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唐人杂传体--宋人丽情小说--南宋末期传奇命名及其衍变,传奇小说的概念命名、文体题材特征逐渐明确,其文体类型也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公元618年,唐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直至隋末的战乱局面,唐朝建国后立即恢复和不断加强、完善中央官学体制,终于使之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四方学者云集京师长安,长安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中心,四边邻国纷纷派遣贵族子弟到中央官学学习深造。当时,中央诸学学生和高丽、百济、日本等外国留学生,达八千多人,封建教育发展达到高峰,国子监规模宏大,成为七世纪中叶最高的学府和教育中心。绚丽、辉煌的唐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通过各国留学生迅速向世界各地辐射和扩散。唐朝对邻国蕃邦采取了睦邻政策,为外国留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各种方便。赴唐学习人员归国,带回了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博大精深的中土文化和成功的治国经验,对促进他们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家祭祀一直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而礼官作为司礼的专职官员,担任国家祭祀典礼的策划与主持。在唐代重文的风气下,文人是组成唐代礼官的主力。礼官文人的命运常常同政治气氛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有唐一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国家举行祭礼的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礼官文人的人生轨迹,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18.
唐人小说中隐含着唐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复杂画面。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玄怪录》,虽以记录精灵粉怪、嗜奇记奇为主,但作品中包涵着深厚的政治文化意蕴,折射出作者对唐代政治的特殊观照。这部传奇极力彰显了京都皇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详细描摹了城市司法机构为市民声张正义提供的庇护与安全的权威,细腻刻画了科举制给应试举子所带来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唐代“题画诗”在历史思维的支配下,使文学本位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初唐的艺术真实风貌,盛唐在奋发之情支配下的水乳交融美和雅淡美;中唐的虚无关和现实美;晚唐的衰亡之音演奏的深沉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官方医学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在中央太医署设有医博士、针博士、按摩博士和咒禁博士负责教授医学,而且在地方各州也设有医博士教授医学。另外唐代民间医学教育也继续向前发展。为了选拔民间医术人才,唐代在科举考试中设有医术科,医学首次被纳入科举考试制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