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本系统以TI公司的TMS320LF2407A DSP为控制核心,主要由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调理模块,DSP处理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DC-DC并联供电模块和辅助供电模块等组成。设计采用BUCK降压变换电路实现DC/DC变换,设计和制作了高效率的两路DC-DC变换器并联供电,此并联供电系统能够将36 V直流电压转化为12V直流电压,允许电流达到20 A长时间工作,并且两个并联开关电源模块的电流可按照默认分流比例分流和控制分配比例分流两种模式工作。另外系统进行了抗干扰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系统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介绍的开关电源并联模块供电系统,解决了均流问题.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实际上就是调节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变化电流也就跟着变化,从而实现了电流的调节.要实现电流的分配就需要对三个点的电流进行采集.最后输出总电流.本电路采用差分输入运放,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输出直接控制DC-DC的反馈端从而实现了电流的分配.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9):100-105
设计的大功率双向DC-DC电源变换器采用TPS54340和TPS40210作为BUCK和BOOST模块电路的主芯片,利用STM32F429单片机进行充电和放电模式的切换控制,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其工作模式可由按键设定,亦可根据预先设定的电流和电压值进行自动转换。该系统分为BUCK恒流充电模块、BOOST稳压放电模块、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信号处理等。该装置具有电池恒流充电和恒压放电功能,且具有过流及过压保护,其电流值大小可以任意设置,具有安全、节能、转换效率高、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开关电源并联技术在大功率分布式电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设计并制作了一种以ARM微处理器TM4C123G为控制核心的高精度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本系统利用两个相同的同步Buck降压模块并联,对输出端的电压和两路Buck降压模块输出电流进行AD采样,TM4C123G将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双环PID调节,利用均流算法,输出可变的PWM波驱动Buck降压模块,实现两路Buck电流以任意比例输出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经测试,该系统两路设定比例分配的输出电流相对误差在0.1%之内,输出的电压稳定在0.6%的相对误差内波动,在额定功率时效率可高达90%。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应用LTC1629做为DC/DC变换器,LTC4350做为均流控制和热插拔控制,设计了一个电源模块.多个这样的电源模块并联使用,实现大功率或者分布式并联均流电源系统.既可保障整个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可实现模块的热插拔操作,以实现电源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容错性.采用Spice III仿真软件,对LTC4350做了详细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电路满足预期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系统设计从使用简单,调整方便,界面友好的目的出发,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系统包括整流、滤波模块,电流调整模块,检流模块,信号放大调整模块和控制、显示等模块.该系统通过电流负反馈、闭环控制改变基准电压来达到恒流的目的.并采用PID控制算法提高输出电流精度.该系统具有输出恒定、电流范围宽、精度高、低纹波、易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通过GPIB接口和标准设备命令语言(SCPI)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对M2000数字繁用表的程序控制.采用Quick BASIC作为编程语言和模块化的编程思想.软件部分由系统设置模块、快速测量模块、连续测量模块、结果显示模块和数据保存模块组成.利用所设计的自动测试系统实际测量了半导体激光器驱动器输出电流的稳定度,输出电流稳定度的测量结果为30 ppm.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抑制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幅值,提高供电可靠性,设计研制了一种调容式消弧补偿系统.该系统可自动跟踪测量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和识别单相接地故障,并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自动调节并联于消弧线圈二次侧的电容器容量来改变消弧线圈的有效电感量,使之与电网对地电容发生并联谐振,以补偿对地电容电流,进而抑制故障点电流幅值.该系统主要由消弧线圈、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限压电阻和控制器等四部分组成.文中给出了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仿真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半桥逆变器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隔离变压器和输入电流能够实现正弦等优点.因此在单相UPS中的应用很广泛.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在单相UPS系统中的新型双开关AC-DC/DC-DC变换电路,分析了其工作模式和原理.并采用单周期非线性控制理论.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该电路简单可靠,输入功率因数高,电流谐波失真小,可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由DC-DC变换器和全桥DC-AC变换器组成的光伏逆变系统。这种DC-DC变换器结合升压和反激式拓扑,产生一个半正弦输出电流,并且实现了升高压的目的。然后采用一个由低频开关技术控制的全桥DC-AC变换器将电流转换成正弦形式,并向单位功率因数电网提供电力。首先阐述了所创建的光伏逆变器的电路工作原理,最后设计了一个80W原型系统,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光伏逆变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氦氖激光器电源以直流12V输入,并采用开关电源逆变、倍压整流等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大电阻恒流的方式,采用了负反馈电路控制电流,减少了功耗,且稳流精度高于2%;还增加了稳功率电路,稳功率精度可达3%以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网络畅通高速,为网络设备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电源非常重要。介绍了在线式智能型正弦波输出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13.
《工厂供电》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作在《工厂供电》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使用蓄电池储存太阳能,设计一高频变换电路提升为320V直流高压,经过SPWM逆变形成50Hz正弦交流电。对二次变换的缘由、逆变电路的构成、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计算、SPWM芯片及驱动程序、H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电源保护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并就可能引发的故障点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感应加热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加热技术,它具有传统加热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工频加热技术与其他各种物理加热技术相比,确实具有较高的效率,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在现代工业的金属熔炼、热处理、焊接等过程中,感应加热被广泛应用。感应加热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工件中涡流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的,它加热效率高、速度快、可控性好,易于实现高温和局部加热.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感应加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设计20KHzIGBT并联感应加热电源,能够实现频率自动.电路结构简单,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7.
研发了一种矿用一般型大功率不间断电源,它能够在井下变电所故障并断电情况下,立即为井下变电所提供照明、开关柜保护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供电电源,实现无缝切换,为控制系统可提供6小时以上的后备电源.该设备解决了现有煤矿井下主配电室采用的高频小功率不间断电源功率小、运行带电时间短及在井下环境壳体容易腐蚀的难题.其应用能解决煤矿主...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6,(12):6-10
设计主要由降压控制电路和同步降压电路组成的稳压电源系统,分别采用同步降压控制器LM5117和MOSFET场效应管CSD18532KCS为核心器件,稳压输出5 V,最大输出电流可达3.2 A,电路转换效率可达85%,具有过流保护功能,整个系统重量小于200 g,并充分利用LM5117同步降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和内部资源,实现稳压输出和过流保护.系统具有调整速度快、精度高、负载调整率和电压调整率小于0.5%、输出电压噪声纹波不高于50 m V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工厂供电”是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建设一个集实验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场所,以工学并举的方式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我校工厂供电实验室的建设特色,论述了实验项目改革的思路,给出了设计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并以2个实验项目为例表述了实验教学实施的现场化、实战性过程.工厂供电实验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更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探索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以两种类型的线性二端网络为例,讲述了施加电源法在求解电路等效电阻中的应用,从而说明其普遍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