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GDP增长率长期饱受争议,皆因其核算和发布体制不完善所致。国家统计局将对GDP核算和发布制度作出改革,力图使关于中国经济的统计指标更科学更接近实际,而“隐性经济”也将在GDP中得到反映,成为其中亮点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在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史无前例。全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南阳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南阳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中线工程总于渠途经南阳7个县市区,长度约占河南省境内长度的1/4,占中线总长度的1/7。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南阳又将有15.6万人再度踏上迁徙之路,13.2万亩良田被淹。  相似文献   

3.
编后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1):91-92
<正> 在骏马奔腾的激越蹄声中,我们又走过了一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态势下,中国经济保持了8%的强劲增长。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华夏健儿在釜山君临亚洲,上海世博会申办得手于蒙特卡洛,三峡大坝二次合龙,南水北调工程启动,神舟  相似文献   

4.
肖平 《湖北档案》2013,(2):27-27
十堰市张湾区是东风车的"故乡",也是"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国际卡车之都,还是十堰市着力打造现代西部汽车城的核心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节会等重大活动频率不断增多。张湾区档案局针对这一新特点,积极服务,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5.
在厚报时代的今天,尽管经济类新闻仍因其相对的专业性而只能吸引部分读者的关注,但都市类报纸仍要坚持对经济新闻贴近性的思考,从而吸引更多受众。相比《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专业财经报纸,都市报经济新闻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9,(31):12-12
8月1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开始陆续从调水源头河南省淅川县迁出。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移民正式开始。9月10日以前,淅川县有1.06万移民将从家乡搬迁到省内第一批建设好的10个移民新村。  相似文献   

7.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和工程档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南水北调建设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资源。移民和项目档案工作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8.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伴生了资源日渐匮乏和东西部 距离逐渐拉大。 作为一种应对战略,中共中央随之提出了向西倾斜的新产业政策,并决定将经济建设重点转向大西北。这种大背景使得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又提上议事日程。有关的9省区主管官员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代表汇聚青海省首府西宁市,进行工程项目的首次研讨。  相似文献   

9.
陈壮 《湖北档案》2010,(10):8-8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8月9日.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移民局联合制发了《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征地移民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指出,移民档案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波 《青年记者》2003,(7):16-17
以橙色为标志的《经济观察报》自诞生以来,因其独特的报道理念和版式风格一直受到坊间和学界的颂扬和赞美,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作为一个突破中国财经类报纸新闻操作传统模式的“先行者”,《经济观察报》所取得的成绩的确是有目共睹的。不容否认,当中国报纸普遍还沉浸  相似文献   

11.
11年前,一名美国学者因其写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几乎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代言人;4年前,他的另一本书《生态经济》,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却聘用这位“总给中国挑刺”的美国学者为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各媒体纷纷抢占高地,快速作出反映,如CCTV-2特别策划的"直击华尔街"报道,因其站在全球的高度,直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动态变迁而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3.
媒介传播语境决定着媒介的传播语态,选择传播语态的根本依据在于传播者的定位、传播的内容以及传播形式。电视经济节目因其特殊性而在传播过程中不时会受到阻碍,而电视家庭性的收视特征决定其必须选择恰当的传播语态。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目前中国经济媒体传播语态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为例,以期对于提升电视经济传媒的影响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报道作为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报道类型,因其紧随时代转型发展的脉搏,客观记录着经济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成就,而备受人们的关注。那么,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经济报道的现状如何,改进提升的空间怎么开辟,创新的对策何在,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经济信息因其公共性与客观性更易成为对外传播的突破口,中国经济形象也由之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考量。对70个中国主要贸易国的涉华经济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国际媒体塑造了不断扩张且充满风险的中国经济形象;从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双重视角考察其塑造机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与他国的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是影响国际媒体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显著因素;进一步探索中国经济形象的现实影响,发现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度有效提升了该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但其影响受到报道褒贬度的负向调节。国际媒体建构了对中国经济封闭而同质的想象空间,从而造成了在中国经济形象的传播链条中存在“发展悖论”“物理和心理距离悖论”及“声誉内部替代悖论”等多重张力,以此引发对国家形象可供性的多维反思。  相似文献   

16.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档案是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是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为今后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运行、维护、改建、扩建提供重要的凭证和依据,是确保工程健康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总干渠在河南省境内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既是水源地又是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资源分布存在一个显著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长期的缺水已成为制约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  相似文献   

18.
三十九天尘与土,六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的真实写照。采风活动由南阳日报社与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倡导发起,以服务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向中线干渠沿线人民宣传渠首乡亲数十年来的调水情、环保情、奉献情为主旨。活动于2010年10月27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现代意识得到理性升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觉醒,是开启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主要标志。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现实国情,必然也应然走上一条先实现意识现代化再谋求经济现代化的独特发展之路。而开启这条独特道路的显著标志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现代意识的基本形成。时至今日,中国的现代化正经历着先经济现代化再意识现代化的似反复实质变的民族意识现代化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华夏大地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加入WTO以后,人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国内外的财经资讯,关注投资信息。为满足社会的需求,电视财经节目应运而生。 财经节目因其“实用性”受到观众欢迎,于是,全国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