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在传达上情、反映下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公众通过传统媒体对外界情况的了解多属"被动接受"--媒体上怎么说,公众怎么信.因此记者也部分地充当了政府发言人或"传声筒"的角色,媒体往往在正面宣传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报道历来对媒体都是重大考验。媒体不但要报道来自各方的危机信息,满足受众的多元信息需求,还要拓展自身服务属性,发挥好甄别谣言信息、协助社会沟通、抚慰公众心理等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作为省级媒体集团,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和地方主流媒体信息枢纽功能,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传统媒体为依托,以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平台等网络平台集群为重点,以“交汇点”“紫牛新闻”“扬眼”“北京西路嘹望”等移动新媒体为主体,加强主题策划,设置媒介议程,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在传播疫情防控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安抚民众情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媒体格局正发生演变,新媒体逐渐出现并在媒体格局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但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传统媒体在筛选信息、报道深度、官方代表性上的优势使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媒体应对上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海明 《视听界》2011,(2):108-108
网络热点话题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新闻采访线索来源之一。传统媒体照搬网络上的话题到主流媒体中传播,或把网络上的事件拼接成一条新闻,丧失了主流媒体的功能,是不可取的;对网络上公众关心的事件报道缺失,又失去了对此类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丧失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公众渴望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信息、客观的事实、深入的剖析。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求,就需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传播媒介,开展广泛的宣传。此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上阵便成为首选之举。本文以中国气象报社的地震报道实例为基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受众不同,相应的报道体例和风格也迥异,两者配合运用是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7.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量关注之后,最终还是以“补偿拆迁”的方式顺利解决了√在整个事件中,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先网络上民众议论纷纷,到传统媒体跟进事件报道进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尽其能,促进了事件的圆满解决。而从媒体对“钉子户”事件的关注到整个事件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有别于传统媒体以专业化、组织化的媒介工作团队的生产方式.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应运而生.非专业公众可借助手机、DV,在新闻事件中发挥“事件记录”的重要作用,其时效性远高于专业媒体.这一特征在突发性事件中得到明显体现.本文以浙江新闻奖获奖作品《十分钟生死大营救》为例,分析自媒体时代合理利用公民新闻的具体策略,为专业媒体在自媒体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三鹿”奶粉事件反思媒体责任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毒奶粉迄今已经发生了数月,但是因这一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机,足以引起我们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媒体责任的思考,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执行力度不够,不仅严重影响媒体对事件的介入和报道,造成许多相当负面的效应,而且也直接或问接地削弱了国内外公众对我国政府的评价,削弱了奥运会形成的正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前后相关报道的特点和效果,阐明政府信息公开在处理社会危机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如何突破报道社会危机的困境,为今后政府和媒体处理类似社会危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丹 《新闻前哨》2011,(6):28-29
媒体对于社会事件的报道和宣传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危机的进程与结果。因此,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媒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公众以真相和公正,转危为安,已成为当下媒体应着重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在危机事件中媒体角色按照其功用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国媒介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迁,不同类型媒介在公共事件中的角色演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本文对2007年至2011年以来的1420起热点公共事件进行了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逐渐挤占了传统媒体“第一落点”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的诸多优势仍不可取代;新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增强,对媒体的关注焦点的引导力超过传统媒体,但传统媒体因信息深刻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在公共事件中的二次传播阶段占据优势;传统媒体相较于新媒体,在影响重大公共政策议程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公共事件中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力量,并重视新媒体的参与和运作,在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上打“组合拳”,协调不同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洪宾 《青年记者》2010,(18):43-44
近年来,突发性灾难事件频繁发生,媒体所具有的强烈社会公共色彩,使得它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在灾难发生时,如何高效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环境监测、疏导情绪、稳定社会、舆论监督等职责?  相似文献   

13.
“危机是难得的成长机遇”。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可能会有朋友说我的观点偏颇。但我认为,只有抓住危机事件带来的机遇,发挥媒体作用,在政府与公众、事件真相和公众知情权之间架起信息互通桥梁的媒体才是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的媒体.这样的媒体才会在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信任。  相似文献   

14.
媒体是危机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者,起着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媒体用议程设置控制报道的内容和角度,进而影响着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评判。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媒体,公众更需要媒体。媒体的危机报道对于疏导公众心理和塑造国家形象、化解社会危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题性报道作为中国传统主流媒体中的一个“重量级”、“标志性”的新闻形态,在各级媒体日常的宣传报道中地位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其天生所具有的“宣传新闻学”的特质,宣传、动员、组织、教化等功能相对突出,在事件性上,在有意无意间被人为地弱化了。而事件性的减弱甚至是缺失也使得主题性报道越来越“脱离群众”,没了根基。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尤其是新媒体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传媒生态突变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早已不再任性,从开始的对抗逐渐走向现在的深  相似文献   

16.
牛元梅 《今传媒》2011,(9):38-39
2010年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具有轰动性的媒体事件的形成过程中,新媒体同传统媒体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新的特点。本文试图对2010年关于媒体事件的研究文章进行归纳,考察2010年媒体事件研究有哪些突破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华南虎事件”从一个简单的科技报道,逐渐转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公共事件。专家学者、政府机关、普通网民以及各种媒体广泛参与其中,激烈争辩、报料不断。这一方面显示了网络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现代的新闻体系中政府和公众已不可回避地成为了新闻事件的主要角色。现代的新闻体系是由政府、媒体和读者组成的“三元结构”①,在现代社会中,  相似文献   

18.
徐菱骏 《新闻世界》2013,(7):248-249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网络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媒体与政府关系。由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分别就其研究现状、特点、问题等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9.
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像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