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天举 《钓鱼》2013,(13):30-31
谚云:夏天到,鱼难钓。其主要原因是天热气温高,尤其是江南华南地区,晴日高温达35℃以上,可谓暑热难耐,此时鱼儿也就潜入深水纳凉。夏季天气又常常多变,或烈日当头,或雷雨交加,水情变化不定,或干旱水缩或大雨水涨,鱼类活动规律亦随时有变,使钓手难于把握。最明显的表现是钓位钓点的选  相似文献   

2.
要注意把握天气夏天钓鱼,特别讲究天气。首先,要熟悉掌握初夏、仲夏和盛夏三个时段特点。在初夏,气温虽已逐渐增高,但就南方而言,仍与暮春相差无几,水温一般也不会超过25℃。这时,俗话说:“地里麦黄田插秧,正是钓鱼好时光。立夏之前胜小满,总是多会鱼满筐。”钓者可以不失时机地天天钓,全天钓。一旦进入仲夏,特别是盛夏,这时,各种鱼类都基本上处于停食状态而潜入深水避暑,即使给它“送菜上桌”,它也很难张嘴。故而,钓友们总是叹息:“鱼儿难钓。”所以,夏天出钓,既要看天气,又要抓住那一天的早晚,还要根据时间的变化所引起气温、水温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天气。出钓当天的气温最好低于30℃;阴天伴有小雨,并有二三级风;暴雨之后。在这种天气出钓,气温低,水中的溶氧高,鱼儿活跃,食欲旺盛。  相似文献   

4.
夏季巧钓鱼     
谚语“夏钓潭”,它告诉人们,夏季气温高时,鱼类大都栖息在深水处。因此,夏天鱼儿是最难钓的。若想有较好的鱼获,选时、选点、用饵都显得极为重要。选择时间气,由夏于季气,温尤、其水是温有高日,垂照钓的天应以“钓两头”为主。就是说,夏天钓早晚(即上午9点前,下午4点半过后)。在这时间段,气温、水温略有下降,鱼类食欲尚可。中午烈日当空,致使水温快速升高。当近岸水温超过30℃以上时,大多数鱼类食欲不振,便到深水区栖息避暑。如遇到气压低,闷热就更难钓到鱼。但凡事总有它的规律,如出现以下情况,抓住时机出钓或许还是有不错的收获。1.大雨过…  相似文献   

5.
“夏天到,鱼难钓”。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由于气温、水温较高,夏季并不是钓鱼的最好季节,也给钓鱼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掌握了鱼儿在夏季的生活规律,加之垂钓得法,仍能做到鱼儿满篓。有不少夏钓谚语,都经实践证明了夏天能钓到鱼、多...  相似文献   

6.
春钓大水域     
春夫大水域中鱼儿会在哪里?如何择日、选点、施钓?这一系列话题备受钓手们关注。一、择日与选点春天,尤其早春,冬天的余威犹存,气温、水温没有太大变化,鱼类大多还处于少动寡食状态。在此时节若想钓有所获,就必须注意选择天气  相似文献   

7.
冬钓技法     
江苏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气温比较温暖,就是在“数九”寒冬季节,水面也不大结冰封冻,给冬钓创造了机会。但冬季气温降低,鱼儿活动、索饵降到了最低点,垂钓的难度加大。不过只要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以及气候、水域等情况,掌握了冬季的垂钓要领,操作得法,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一、天气和钓位的选择 长江一带冬季一般温度在0℃以上,小河池塘虽偶有薄冰,但阳光一照,很快融化。可选择风和日丽无风的日子出钓,若能赶在雪前雾后出钓,往往效果更佳。要避开阴雨大风寒潮天气。鱼儿对水温变化的敏感性极强,在0℃以下低温时呈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8.
陈中春 《钓鱼》2008,(11):32-33
夏天,因酷暑炎热的气温导致水温增高缺氧而使鱼儿感到不适,所以,一般很不好钓。尤其休闲野钓时,应注重以下四要四不要,才更能钓有所获。 一、要早晚莫误点,不要烈日钓午间 夏天,尤其是盛夏,就南方而言,有时候白天气温高达40℃以上,甚至连续数日,居高不下,这期间,不宜垂钓。  相似文献   

9.
炎夏追星钓     
气温和季节的变化对鱼类的活动和摄取食物有很大的影响。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鱼儿活跃,食欲旺盛;当温度上升到35℃时,由于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就不活跃,食欲也差,这时只有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17时以后找蔽阴处,找深水区才能钓到鱼。有时候钓鱼不上钩时,看见水面上有很多鱼星,追着鱼星钓,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给钓友谈谈本人在池塘、水库、鱼池追星钓鱼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盛夏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日子,也是鱼最不好钓的垂钓淡季。在此期间出钓欲取得成效,就必须在择天、择时、选点和用饵等几个方面下一番功夫。 择天:盛夏时节,一定要注意选择鱼儿较爱拿食的天气出钓。这样天气的特征是:①最高气温最好在30℃以下,并同时伴有二三级风(四级也行);②出钓当天有小阵雨或连续阴雨后的一两天。上述天气气压较高不发闷,水中溶氧量大,鱼儿较为活跃,喜欢摄食。 择时:渔谚讲:“夏钓两头”。就是说夏季(尤其是盛夏)垂钓,要钓一早一晚,即早上天刚一  相似文献   

11.
山江水 《钓鱼》2010,(22):16-17
喜爱钓鱼的朋友都知道,天气对钓鱼的影响很重要。你可能昨天鱼获爆箱,今天任凭你钓技超群,还是开饵高手、奇妙小药,也常常是乘兴而来,郁闷地败兴而归。看其表象是底层的鱼儿不在底,而上浮到中上层(鲢鱼除外),究其原因则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是气压、气温发生了变化。气压、气温的变化使水溶氧发生了变化,水溶氧的高低则直接影响鱼儿的觅食行为,而鱼儿的觅食行为才是决定鱼获的关键。根据多年垂钓实践经验,现就中原地区的天气变化与垂钓鱼获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苏中和苏北一带,冬季气温通常在0℃~8℃,每年在0℃-以下天气大约为30—40天。近些年来,由于受暖冬的影响,不少钓手即便在0℃以下时也没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想法,在天气比较适宜时仍经常出钓于小溪旁。你可别小瞧这些小溪,在夏秋季节农田用水多或发洪水时,常有外水域鱼类来此光顾,待水位开始下降时,  相似文献   

13.
王砥平 《钓鱼》2008,(24):28-29
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鱼可钓,就是在银装素裹,草木枯竭的严寒冬天,也还是可以钓鱼的。 水温一般在15—25℃是鱼类存活生长的最佳期,超过30℃或低于4℃时,就不吃不动,这是鱼儿一般规律。进入寒冬,鱼类畏寒,普遍会进入冬眠,安全过冬。但其中还有许多鱼种,既冬眠也吃食,鲫、鲤就是其中主要一种,只不过冬季寒冷温度低,鱼儿活动范围小,主动觅食性差,钓取难度加大,但也并非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4.
雷存龙 《中国钓鱼》2003,(11):12-12
一、钓气温与时间差 1.气温:每年的“立冬”至“冬至”,在寒潮来临前夕,南方气候多为晴暖或多云天气,垂钓者如能适时掌握气温变化的特点,往往出钓能有好的钓获量。 2.时间: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一日三迁,影响到其洄游活动范围。在南方,当气温低时,鱼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垂钓》2020,(2):38-38
垂钓时,天气变化是影响鱼类开口觅食的重要环节,这在冬天更为明显。选择适合鱼儿活动觅食的天气出钓,丰收的概率就很大,反之"空军"的概率就很大。冬天,我们在水边钓鱼时,常听钓友说这么一句话:"这么好的天气(晴朗、暖和的天气),鱼肯定好钓。"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到了下午收竿时,钓友又说:"这么好的天,怎么就没有鱼咬钩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鱼类的生活习性。在北方地区,冬钓的主要对象鱼以耐寒的鲫鱼为主,偶尔也会有鲤鱼咬钩。  相似文献   

16.
原安 《中国钓鱼》2003,(9):25-25
一要选择天气。气温的变化对鱼类的活动机能和摄食有很大的影响。气温在25~34℃之间草鱼最为活跃,整天东游西逛.摄食旺盛。当温度下降到20℃以下时,活动和摄食量就会减少.当温度上升到36℃以上时就会躲到阴凉的深水区暂时栖息,所以,秋钓草鱼选择温度适宜的天气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忠江 《钓鱼》2009,(17):28-29
“夏天到。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普遍共识。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但由于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到深水区“避暑”去了,岸边无鱼,岂能钓到鱼?这给钓鱼人垂钓增加了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高温季节鱼的活动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夏天到,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对垂钓者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和弊两个方面。由于夏秋时节高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到温度较低,水中溶解氧较高的地方“避暑”去了,常规钓点的水中无鱼,岂...  相似文献   

19.
张铨 《钓鱼》2008,(16):22-25
大家知道,钓效的好坏、鱼获的多少与钓场、钓位、钓法、钓技、饵料都有关系,而天气的影响则是最大的、第一位的。气压变化和气温变化又是天气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范宁 《钓鱼》2013,(13):14-15
悬坠十答(上)魏大海(江苏)问:夏钓鲢鱼,是否天气越热,鲢鱼越好钓?答:鱼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的生长繁殖都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鲢鳙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其最佳的适宜水温应在15~30℃之间。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确实是在气温、水温较热的夏季、初秋等季节时垂钓比较好,但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