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茂林 《地理教育》2015,(Z2):130-131
一、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四部分内容,学习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东北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策,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方法和原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并拥有占居民80%的农业人口,是举世闻名的谷仓之一。但在伪满统治的14年中,农业停滞不前,大量物产被日本掠夺。粮食是日本在东北掠夺的重点,这也是日本在东北侵略的重要原因。日本对东北的粮食掠夺,使东北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中国的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合理布局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与社会的安定。江泽民主席最近曾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任何时候都要抓得很紧很紧”。党中央还号召省长抓好“米袋子”工程,把粮食生产列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因此,重视商品粮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环境保护,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一、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必要性商品粮基地通常指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能够稳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在地区上连片分布的产粮区。…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1 1月 1 0日 ,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同年 1 2月 1 1日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 ,将给我们在许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 ,也会使我们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我国农业、工业中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做好工作 ,做到兴利除弊。一、大豆困境是我国入世后的农业首当其冲的一种磨炼(一 )大豆困境和“新东北现象”我国东北三省是世界上最肥沃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十分适宜大豆生长 ,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粮食总…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继东部沿海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把东北地区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助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体系、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面向"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东北地区整体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的形势有利于我党而不利于国民党的状况,审时度势,果断地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实施这一战略方针的过程中,我党又经历了由"全面控制东北"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的演变.通过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我党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了巩固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1949-2007年的甘州区粮食生产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分析了近60年来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从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复种指数等方面对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耕地增幅较小、人口增幅大的背景之下,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增大。主要原因在于:1粮食单产持续的增加;2玉米大面积种植且高产;3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等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4复种指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于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清以前的历代政府对东北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开发不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清朝建立后,在此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开发政策,使得外来人口不断进入东北,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提供了人力、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流入成为了清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未来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工程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黑龙江省这样一个农业经济形态相对突出的省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了政府统筹、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项目牵动、改革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等四项加快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粮食供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潜在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及资源问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传统农民水平较低、土壤压力过大、农田生态多样性减少,农业灾害频繁等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皖南玉米种植有发展的态势,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若从农家经济来看,玉米种植也是皖南农民民食的重要保障,并影响着农民日常生活形态。这些状况的出现,与皖南山地广布的自然特点、粮食紧缺因素、租佃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林产工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林产工业区域间差异比较优势模型,从林产工业总体规模、林产工业具体行业组成、具体经济类型组成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东北地区林产工业发展优势差异,为各省区今后林产工业发展趋势和可行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A newly isolated strain EL31410, producing elastase (E. C3. 4. 4. 7) with high elastolytic activity was identified asBacillus sp. In the medium optimization, it was found that wheat bran and soybean flour hydrosate were the best crude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 for enzyme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Addition of corn steep flour can affect the bacterium growth and elastase production. A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nzyme production, and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adopted to derive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the effect of wheat bran and soybean flour hydrosate on elastase produc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heat bran had positive effect but soybean flour hydrosate had negative effect, on enzyme production.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3.4% (w/v) wheat bran and 9.4% (v/v) soybean flour hydrosate were found to be optimal for enzyme production in batch culture. The time course of elastase production in the optimized medium composition was also described. Project (No. 300024) supported by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改造,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内部的合作与协调.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以及对国外自由贸易区经验的介绍,提出了建立东北自由贸易区的阶段模式,以期为东北地区的再开发以及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民国云南的积谷是在国民政府的统一政令下进行的。云南省府对积谷的管理渐为加强。民国云南的积谷,不仅缓解了荒情、维持了生产,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将中国东北作为其情报战的重要场所,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建立起间谍网络。美国在东北的情报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情报组织派遣专业情报人员进行活动;其二是由美国外交人员进行情报的搜集与报告。这一时期美国获取情报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活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制定对苏政策、对华政策提供依据,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东北婚俗文化在清末民初这样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婚姻礼仪等方面,即出现文明婚俗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变迁在推动东北婚俗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但无疑都为东北近现代婚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别较小,但这些微小的差别显现出东北方言的魅力。东北方言词汇用大量词缀、重叠形式构形以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造词,体现出东北方言词汇构形的特点及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土地价格的涨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定与动荡、经济繁荣与衰落的睛雨表。民国前期,东北地价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1930年后,东北地价开始暴跌。影响东北地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地质、粮价、币值、地租、政治状况、人口和土地需求等因素对地价的变动都有显著的影响。民国时期东北地价变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土地向不在地主手中集中、地力普遍下降、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和匪患严重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的筑城伴随着东北早期族群的文明曙光和族群之间的掠夺而诞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原始人类开始走出洞穴步入平地,而新石器时代早期东北先民则为防备猛兽和部落的侵扰,开始构筑聚落环壕,标志着东北筑城的早期萌芽。新石器时代中、晚的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弓箭及夯土和石块砌筑城墙的技术;青铜器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由原始社会步入阶级社会,发生了从石器到青铜器的兵器变革,由古族古国向古方国阶段的转换。在东北的西南部考古发现了大量青铜兵器及早期城堡,孕育了早期战争和筑城形态,标志着东北筑城起源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