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小红 《山东教育》2004,(35):19-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的阐述中多次提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要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见,培养学生的个性既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变序显理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新课程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并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改立足于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等。总之,新课改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为什么新…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教育》2004,(1):10-12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始终遵循着“四要”:要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发展,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学习.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图使校本课程的设计尊重人,课程的内容体现人,课程的评价判断人。我们初步确定了学校的校本课程由三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更要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于问题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并从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新课程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并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写作中怎样培养学生个性,怎样使他们能充分张扬出个性呢?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开写作之源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惟一源泉,也是学生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要想文章内容充实完整,表达有特色,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有生活作底蕴。1、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做…  相似文献   

7.
廖海 《中学文科》2007,(4):50-50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随之而来,“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的观念应运而生,且日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快乐起来呢?运用教学幽默艺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把原本属于教师的“专利”放给学生,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努力方向,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鲜明、品格健全的人。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刻意以“冷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被压抑,课堂仍如一潭死水。笔者认为,课程改革首先得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将课堂变成活力四射、轻松愉快的场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为了让平民的孩子也能具有高雅的气质,学校以“实施艺术教育,构建办学特色”为教改突破口,全面实施艺术教育实验。记得第一次开设艺术选修课程时,扬琴这个班只有一个学生选修。面对只有一个学生的课堂,这个班到底开不开?部分领导有顾虑:为了这一个学生学校要专门为他请一位南京专家,一个学期的投入可不少呀!可我认为,我们开设艺术选修课程,就必须尊重孩子选择课程的权利,就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我们的目光要长远。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我校“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整体改革目标体系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在小学教育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只着眼于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制作创造性产品,应该通过课堂改革大力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要培养创造性个性品质,只靠学科课程有一定局限性,必须充分发挥三类课程在这方面的功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时代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探索如何切实有效地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条件和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要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勤于探究,让探究之花在科学课堂美丽绽放。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从育人观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课程观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从教学观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学习观看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融会贯通,就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旧课程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致使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思考之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在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上,正确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所谓共性,就是指每个学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本上具有“四有”、“二热爱”、“二精神”的素质。所谓个性,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我认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把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理由之一,我们教育必须培养适应多种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活动课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活动课强调“活动”二字,宜活而动,活而不乱,动而有序。活——是活动课教学最基本的、最显著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力  相似文献   

18.
赵文超 《物理教师》2013,(12):35-37
每个人都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社会要高效发展,就需要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要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教材、教学都应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本文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白鹭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让学生在“积累与整合”、“感悟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形成学生的读写个性。要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活泼的语文学习环境,同时,处理好发展读写个性的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广泛阅读,具备深厚的知识积累;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和带动学生的个性,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进行教法革新,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做到求真、善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