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4月3日晚公布了其主持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使人类对宇宙中暗物质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并在其中作出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世纪早期,上海《万国公报》、《科学》和《东方杂志》等报刊先后向国人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情况;分别报道了1903年、1905年、1914年、1920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有的不历年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类统计,并呼吁中国人奋起直追,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3.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首次举办"国际科学大师论坛",4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巴尔扎恩奖得主及1位图灵奖得主出席了活动。论坛吸引了近千名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面对面聆听大师智慧,漫步科学前沿。论坛由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清华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科学奖是奖给世界上有原创性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科学家的。绝大多数诺贝尔奖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或科学教育事业,但是也有少数进入了企业界,其中有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过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丁肇中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他为华人争得了应有的荣誉。尽管从未谋面,但丁教授在媒体中的诸多场面还是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是我很敬重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翻译是西方科学中国化的重要渠道和转化中介 ,是接受和融合西方科学文化的综合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通过自觉自为的科学翻译活动 ,对中国科学近代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这一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的建构的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兴起,呈现出多元融会的发展特征。本文系统回顾了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科渊源和发展脉络,对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社会语境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吉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周光召院士作序的新书——《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该书根据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由118位科学家编撰了100个概念清晰却难以回答的科学问题,它们选自最基本的富有深远意义的门类和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认知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经济学交叉的学科。该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科学研究产生指导和启迪作用。“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和哲学的先辈们早有阐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说:“作为一个学生要会解答习题,而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则要会提出问题”;20世纪最伟…  相似文献   

9.
马晓彤 《科学学研究》2006,24(6):817-822
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论述广义与狭义两种科学观对“科学”的不同理解及两种不同的科学观对科学事业和人类理性的影响。从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促进科学新发展的角度,指出宜倡导广义科学观,并肯定中国古代科学的实际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的资源,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科学范式: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并用现象科学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欧洲近代科学属于对象科学,它用"对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对象存在论的客观概念与客观逻辑来表达事物的客观知识;中国古代科学属于现象科学,它用"现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现象存在论的现象概念与现象逻辑来表达事物的现象知识。通过对元气论、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出统一的科学阐释,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形态的现象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