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语九册教材经过改编以后,每一组都围绕一项语文基本功训练,安排三种类型的课文,而且都按照讲读、阅读、独立阅读的顺序排列,以较好地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条件。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按照三类课文的不同要求进行教学。从第一类到第三类课文,教师的讲解因素一类比一类减少,对学生自学的要求一类比一类提高。下面以第八组三篇课文的三个代表段为例,谈谈怎样体现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2.
人们习惯把小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分别称之为二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二、三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课数的比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适当增加。这种教材编排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纲》指出:“对于阅读课文,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对于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后适当检查阅读效果。”然而,多数教师无视大纲要求,把二、三类课文一律上成讲读课。这样就使二、三类课文教学长期偏离大纲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为使二、三类课文的教学贴近大纲要求,把培养自学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对二、三类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阅读课文运用“考查法”,独立阅读课文运用“自测法”是可行的。考查法的教学过程是: (一)教师设计问题。根据阅读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认真备课设计出难易适度的若干问题,并在课堂亮出。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把课文分为三类,目的是要让学生自觉地掌握读写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要较好地处理三类课文的教学,首先就要明确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和各类课文的自学要求。现试以第十册第六组课文为例,谈谈各类课文的自学要求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必须对三类课文进行研究现在的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有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类教材,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设置三类课文,既适当增加了阅读量和扩大了知识面,又不加重教学负担.为此,就要正确处理三类课文,既不能不管课文类型,统统上成讲读课,又不能抛开自读课,只上讲读课.应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明确各类课文所承担的职责,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从讲读课的角度去思考,着眼于老师的讲,也要注意学生的“自学”,要注意三类课文的区别,充分发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必须要让他们学会自学,“涂涂画画学课文法”就是一种简便而且有效的自学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编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课内自学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对于这三类课文,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谈谈我的做法。一、讲读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因而教学方案是“以讲为主,以读为辅”,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读分析,学生阅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入手,逐步摸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其主要程式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归纳自学,以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是让学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介绍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自学方法-三步依文八字法。“三步”是自学课文的步骤,“依文”是自学课文的文体知识,是自学课文的基础和思维导向,“八字”是圈点勾划查批记测,它是增强自学效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读写例话”是由“例”和“话”两部分组成的.“话”是讲述读写知识,“例”是“例文”,说明“话”的实际例子.在教材中,每一篇“例话”通常侧重于读或写的一个方面、它们是交替穿插在各组课文中的.一篇“例话”就是一个训练重点,教好“例话”是落实课文训练重点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着力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课文知识,这就更需要自主学习.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最佳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牢固掌握各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呢?在教学中一定要以训练为主线,而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导要体现训练的层次,学生的学要收到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 ,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 ,探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 ,其过程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 ,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的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自学初读课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对课文有一个总体感受 ,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1)利用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弄清字音、字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给课文划分段落 ;(3)划出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教学《古井》一文 ,拟定下列自学题 ,让学生初读课文 :1从题目中你可了解到什么 ?为什么要以古井为题…  相似文献   

11.
“自学探索法”是在总结前人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设计好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去探索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导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作为重要课题提到教学研究的日程上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当教师象是帮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能放手就放手。”就是说的要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已明确划分出一、二、三类课文,并对各类课文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不同要求。随着年级的增高,三类课文的数量也逐步增加。三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巩固、加深和运用在一、二类课文  相似文献   

13.
“自读”强调的是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做到自能阅读,自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申显得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摄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性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主要凭借是阅读教材。就目前人教版编排的阅读教材来看,各年级都安排了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真中低、高年级安排了一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中年级则安排了一类和二类课文。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有与之配套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基于…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等三类课文,应当有区别的灵活处理。第一类课文,在学生自学,提出难点、疑点的基础上,可由教师精讲;第二类课文在学习预习的基础上,由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点;第三类课文,由教师启发学生从本单元一、二类教材的教学中学到分析、理解课文的方法,独立地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实现教学任务的一个可靠方法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者“解决问题”。我用发现法指导学生自学,方法之一是利用文选教材中“自学提纲”提出的问题,要学生自己探讨和解决,比如文选教材第八册的《项链》,系略读课文,它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和理解,“自学提纲”时第三题是要学生找出课文中关于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和项链是赝品的暗示,也即伏笔。学生要是能找出这些伏笔,不仅可以仔细玩味作品在结构上的严谨缜密,而且能深刻理解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从玛蒂尔德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她所处的典型环境出发的,奇而不诞,  相似文献   

16.
“三类课文”的设计与安排,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铺设了理想的道路。然而要加速理想境界的实现,单靠有限的课文,有限的训练时量,是难以见到显著成效的。因此,需要在学习“三类课文”以后扩大阅读再训练。这就是以“三类课文”为基点,在迁移原理的烛照下,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教学的已知去获得课外阅读的未知。在这一过程中扩大阅读量,实现知识的增值,促使方法的再运用和能力的再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同体扩大法。即通过第一体裁课文的学习以后,使学生初知该类体裁的特点和相应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呢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环节。一、把握学生的课前自学“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为语文教学提出的总目标。要想逐步达到“不教”这个总目标 ,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的良好习惯。在课前 ,要求学生先看“预习提示” ,并按“预习提示”的要求通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消化生字词。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总结概括出来 ,把不易理解的…  相似文献   

19.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三类课文:一类是“精读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单元的前面。另一类是带※的“略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粗略读一读”的课文,这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一单元的后面。再一类是带“△”的“自读课文”。这类课文都是集中安排在每一册的后面。这三类课文的设置顺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基本规律。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到“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读书方法、尝试运用读书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领逐步减少。学生的自主读书逐步强化。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自学课文做起。现行语文课本,自读课文的比例非常大,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可是,很多学生面对一篇课文,却无从下手,不知应该学些什么,不知应该掌握些什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用如下几“招”,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