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一起成为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要素有: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包括: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还需要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包括显性的知识结构和隐性的思想方法结构.研究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学习路径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总体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明确提出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既不是与数学课程无关的教育目标,也不是数学知识的"副产品",其本身就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数学态度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对数学学科作出是否接受、是否喜爱等行为选择的内部心理状态.[1]学生的数学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态度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样界定数学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晓坪中学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态度的调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初中生对数学教师的情感与态度,决定着农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喜欢数学教师,是喜欢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本文就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进行一些探讨。一、和谐发展策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世纪中小学数学课程所关注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