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源的相对紧张,学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既然是服务,有些家长就把市场上的那套观念迁移到教育上来了,误认为:家长、孩子是服务的接受者,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学校服务不到位就应该受到惩罚。家长们渐渐变得“好难相处”,个别家长为了一点小事就进入校园恣意闹事、打学生、打教师,甚至出现校长、老师死伤于家长之手的悲剧。面对“难相处的家长”,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希望朋友们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我们怎样面对“上帝”——与家长相处一席谈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惩戒,人们还能够在头脑中反映出例如远古的戒尺,例如现在的体罚、变相体罚,而上升到“权”的高度,恐怕茫然的太多。我随便的问身边的老师,我们有什么样的惩戒权?老师们说:惩戒权?你编的吧!惩戒权,我们有吗?我只是知道一定不能够惩罚学生,不然,稍有差错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学生就是上帝,我们有惩罚上帝的权力?翻开《教师法》,“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有关教学权利的规定仅此一句。空泛无力,无任何可操作性。与其说是法律条文,不如说是一句口号。靠什么来保障教师教育权利的行使?当学生拒不接受教师教育甚至侮辱教师时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苏友范 《教育艺术》2006,(11):23-24
创建和谐语文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一、给学生以“上帝”的礼遇人们都知晓“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界名言,这里我斗胆仿他一句——学生是上帝!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学校是培育人力资源的企业,学生就是特殊的资源与产品——这已是教育教学界仁人志士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5.
时下,只要一提起尊重学生的话题,好像从学校到社会的一致认识,就是要把学生捧为“上帝”。有的学校,专门制订了许许多多的“不准”来束缚与限制教师的手脚,削弱教师的管理力度;有的学校还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来判定教师的优劣,说什么“教师的工资报酬”由学生的“评教”来决定,“下不下岗”也由学生说了算等等,其实这样做,不仅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6.
魏东平 《教书育人》2002,(16):29-30
一、学生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上帝”,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商家捧为金科玉律,因为对商家而言,顾客就是衣食父母。可在有些学校,把教育活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活动,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买卖关系,在“为了学生,关心学生”的旗号下,依样画葫芦喊出了“学生就是上帝”的口号,这是对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的商品化、庸俗化。学生不是“上帝”,教师也不是“上帝”的奴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肩负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任,在…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观察有何用?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罗曼·罗兰也说:“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发现,造成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高。那么,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8.
乐翻天     
作文作文课上,老师出的题目是“欢乐的元旦”,要求每个同学具体、详细地描述元旦那天热闹的场面和欢乐的情绪。没过几分钟,小涛就交卷了,上面写道:“元旦那天太热闹了,我的心情激动得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回答英语课上,教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色,叱之:“无知至极!人家英国人不吃饺子!”上帝得优“只有上帝才知道答案,顺祝圣诞快乐!”学生在答卷上写道。“上帝得优,你得差,祝新年快乐!”老师批语。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  相似文献   

9.
本刊的编辑既编稿,也教书。作为编辑,我们视作者为靠山,读者为上帝;而作为教师,我们深感教学之甘辛。因此,对本刊的来稿格外认真,生怕遗漏了佳作。刊物是否令人满意,是否有进步?只有您——上帝知道。本刊今年郑重推出的几个新栏目,读者定已注意到。这期“校园心声”栏,除承接上期的关于课外阅读的笔谈外,还有本刊记者对新近发生的某一全国重点中学学生杀人案的采访与评议。该案粗看起来似与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定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这一原则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那就是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多”与“少”。“多”就是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少”就是教师要“少讲”、“少写”,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突出其主导地位。如何突出“多”呢?教师要改变观念,还课堂予学生。要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立人。教学实践证日明,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破题教学,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所产生的"立人"意义是积极的。思想品德破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主题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师生一起梳理、解答问题的教学过程。以我在杭州市萧山区特级教师工作站教学展示活动中执教"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为例,在课时主题呈现后,我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问题设计,学生共提出以下九个问题:1.上帝的权利是指怎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博览     
市场教学: 让学生成为“上帝” 过去有人利用节假日收费为学生补课,那也是市场,但那个市场没有市场教学受欢迎。 所谓市场教学,就是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和科目进行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市场教学就像商品市场一样,带有竞争性和自主性。竞争,就是教师要凭自己的实力赢得买方市场,即让学生认识并接受;自主,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自己。 为了使市场教学思想深入人心,沁阳市教委组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是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但是,爱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要像赞美上帝一样赞美学生”那样简单,这里需要有发自内心的爱之外,更需要技术与手段,否则就会出现有心无力之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都知道,也都承认,商店的上帝是顾客,生产者的上帝是消费者,报刊杂志的上帝是读者……那么,教师的上帝是谁呢?教师的上帝是学生。学生成为教师的上帝是没有疑义的。可惜,我们的不少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动辄训斥学生,讽刺学生,用作业压学生,强迫学生集体补课,他们整天板着一副吓人的脸孔,摆着一种盛气凌人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阅读、写作还是听说活动,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突出和强调了语言训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注重语言训练呢? 一、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作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这里“能力”就是方法。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双向活动。教师之“教”离不开学生,学生之“学习”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发挥“主体”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教学”之成败,取决于教师与学生这双方面的诸多因素。那么,在众多的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界广泛流传着“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论 ,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 ,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直到克林伯格提出教学“三段论”后 ,才有了作为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媒介 :教学是教师的指导过程 ,这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原理 ;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 ,愈益自觉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就是学生自主性原理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 ,它们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 ,这是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在这个三段论中 ,存在有价值的教学论问题 ,即何谓教师的指导作用 ?何…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那么在这过程中,其运动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各种矛盾的地位及其关系如何?在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哪方面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诸等问题可谓教学论之核心内容,而如今对其认识仍为“见仁见智”。近得悉张连捷、张启航“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兼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讨论、发表见解为主,而以教师归纳总结为辅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有四个环节: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归纳总结。 第一个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教学准备活动。每  相似文献   

20.
每位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摒 弃“满堂灌”。可在实践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这并非是教师想要满堂灌,而是教师不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而教师讲就是满堂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还不到提问的时候就提问。如一位教师上《人格比金钱更宝贵》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就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人格为什么比金钱更宝贵?由于教师没讲明什么叫“人格”?没有讲清楚“人格”宝贵的道理,以及“人格与金钱”的关系。这样学生怎么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呢? 诚然,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属“启发式教学”的范畴,但要分清楚的是:提问是否适时、适度,所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