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芳  毕芳 《新闻前哨》2005,(10):64-65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的确,由于电视新闻特有的制作设备——摄像机的存在,使得每个人在面对镜头时都会有有意或无意的表演行为,就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这就是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闻摄影界喜欢用目击者报道来概括新闻照片的特点。他们认为,一张新闻照片本身即表明三个基本问题:记者到了那里;他看到了事件的发生;事件就像照片所描绘的那样。它告诉读者这是第一手的报道,他最接近于事实的真实情况。摄影记者把这一事件的信息传播给读者时,除了照片之外,还要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 照片和文字的融合 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编辑和理论家威尔逊·希克斯着重从生理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他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首先是依靠视觉,其次是听觉。读者看报纸上的文章时,基本上是他的听觉起作用。因为人的眼睛看文字时,实际上是把文字符号默读给耳朵。当声音的符号传达给大脑后,人会获得对事件的概念。从这点看来,眼睛在表述文字时是受到了一  相似文献   

3.
这张以《利物浦球迷的欢呼》为题的照片是英国体育摄影记者克里斯·科尔在报道去年英国足球联赛时拍摄的作品之一。同其他所有从事体育摄影报道的人一样,科尔也拍摄了球赛中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照片。但他并没有仅仅把镜头对着运动员。在足球名将拉什再次射门成功后的一刹那,他把镜头对准了利物浦队的啦啦队。结果这张记录运动场外的花絮性照片反而比他所拍摄的  相似文献   

4.
靖鸣 《新闻记者》2007,(2):52-54
采访对象接受媒体采访会呈现“霍桑效应”著名记者艾丰认为:“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①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在空降兵部队某师 ,你常会看到一个手握相机 ,将镜头对准基层官兵不停忙碌的人。他不是专业摄影师 ,但他却被官兵称为“高产摄影师” :几年来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摄影作品600多幅 ,被8家报社聘为记者、特约通讯员。他并非科班出身 ,但他却是获奖专业户 :仅全国全军的摄影奖就拿了三十几个。他就是空降兵某师宣传科干事倪孝才。他一直把镜头对准别人 ,今天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他。聚焦之一 :苦地方 ,搞摄影的好地方画面 :部队野营拉练急行军之后 ,官兵又累又乏 ,许多战士的脚上都打起了血泡 ,到达目的地之后 ,许多战士一屁股坐在地上 ,再…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已进行了四天,在这期间,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迅速、准确、真实、客观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有关的情况就成了媒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各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所在。许杏虎发于3月27日的《空袭下的贝尔格莱德》一文针对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利用报纸文字报道的深度优势,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场景和有特色的人物语言,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一幅较全面反映贝尔格莱德市民生活、精神面貌的图画,反映了北约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的灾难、南人民的不屈精神、坚持到底的…  相似文献   

8.
爱好和平的人们最不愿看到战争报道,但在当今世界,战争报道还无法消亡。一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战事报道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像新华社记者从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现场发回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这样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记录战地新闻的报道,也许并不多见。 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后,新华社驻外分社及时派遣记者赶往冲突第一线,从空袭现场发回了大量动态消息和一批生动、  相似文献   

9.
探析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现象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乔天富,主任记者,大校军衔,曾参加自卫反击战、老山防御作战等战地摄影报道。曾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称号。近日,笔者(以下简称周)就“北约空袭南联盟看战地新闻摄影”这一话题访问了他(以下简称乔),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周:今年3月24日以来,北约悍然时一个拥有领土主权的国家南联盟进行空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及时派出摄影记者(当然也包括文字、电视记者)前往战地采访,对此你怎么看?乔:北约一开始空袭南联盟,作为  相似文献   

11.
图像具有直观性效果,是文字表述所不具备的优势.许多负面新闻事件,运用图像报道一目了然,可以迅速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电视报道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以让观众很直观地目睹事态的发展.某些所谓"非笔墨所能形容的事",往往通过一幅新闻照片或一个电视镜头就能表达得很清楚,甚至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人终生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2.
王如意 《东南传播》2012,(7):179-180
电视新闻是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手法来报道新闻事实。相对于平面媒体来说,它更注重用镜头说话。鲜活的电视新闻,一定是画面和语言的完美结合体,"文字+镜头"如能相得益彰,就能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同时也必定能给受众"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感官体验。本文从镜头与语言相互协调、新闻亮点、镜头的民生化以及采访团队的优势互补方面,探索文字与镜头的完美组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抓紧你手中的话筒在电视新闻节目里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尽管新闻人物缄口不语,但话筒还是伸向他的嘴边,捕捉着,哪怕得到的只是一个“不”字。这就是现场采访。现场采访,在大众传播媒介刚刚出现的时期并不是很重要的。文字记者可以用笔来描绘他所看到的现场气氛,只要他的报道可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博客第一案”的开庭重新引起人们对博客在网络上言论自由的质疑。一个名校的大学生在考试之前心里烦躁,在博客上发发牢骚。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短短300多字的文字里,他指名道姓地骂自己的老师为“烂人”、“猥琐人”、“流氓”、最后再带上了一句国骂。结果被老师看到了。老师生气了,便把他发表文字的博客网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新闻现场经常会看到许多文字记者也用数码相机抢拍图片.从报端上也呈现越来越多的"摄影报道",证明文字采写与拍摄图片"两手抓"的记者渐渐多起来.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报道同报纸新闻报道一样,都是以事件的真实性为依据的。但能不能穿插进故事影片中的某些镜头,作为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用来提高电视新闻的宣传效果呢?我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中央电视台1981年12月29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这样一条国际新闻:一个名叫伯伦的青年12月1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滨冲浪时失踪。26日人们在海边找到他时,发现他是被鲨鱼咬死的。在电视机的屏幕上,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冲浪者追波逐浪,闪现于涛涌之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兰台内外》2006,(6):64-64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看着运动场上的计时牌。当指示灯打了9秒9的字样时,他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一情景通过电视转播,至少有好几亿人看到。可是,由于身边没有话筒,海因斯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再次看到海因斯的镜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百米赛跑上突破10秒大关,看到破纪录的那一瞬,海因斯一定替上帝向人类传达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现场的400名记者漏掉了。戴维.帕尔决定采访海因斯,问他当…  相似文献   

18.
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出资在村里上了一台变压器,说是村里的用电量增加,用电需要增容,自己花钱上变压器是为了服务群众。对此,他请来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看到报道的村民议论纷纷,说村支部书记和记者都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符合事实。而实际情况是,这位村支部书记在村里上了变压器是真的,但这台变压器是专门为他的洗沙场使用,村民根本用不上。记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报道?分析起来,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业务能力上的欠缺。采访不深入,听取当事  相似文献   

19.
不管你相信与否,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对摄影发生了兴趣。他们一手拿笔,一手端着照相机,以两栖记者的形象描绘着这个纷繁多变、精彩跌宕的世界。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文字记者吕岩松以高度的责任感,在第一时间不仅向国内发回了有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空袭的文字消息,同时还发回了现场拍摄的五幅照片。他的摄影作品理所当然地获得了1999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奖。一个文字记者得到摄影大奖,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这不仅说明文字记者学摄影的必要性,而且说明文字记者照样可以拍出好照片。但正如俗话说的“隔行…  相似文献   

20.
速写,在报纸宣传中是一种为读者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报道形式。以前,报刊曾提倡过多画速写,读者在许多报纸版面上,经常可以看到用速写报道的新闻故事。但近年来,在图像传播领域里,速写报道受到新闻摄影报道的强烈冲击,使一些美术编辑和画家们往往不知所措,读者虽然偶尔还能从报纸上看到一点点速写报道,却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当今的图像新闻报道中,速写真的没有优势了吗?否。速写报道与新闻摄影报道相比,虽然没有新闻摄影来得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