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纸的编辑,每天要面对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稿件。编辑在整理、加工稿件时,显然要受到原稿内容、风格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撒开原稿另起炉灶。但这并不等于说,编辑的劳动完全是被动的。在尊重原稿,不扭曲其本意、伤害其风格的情况下,编辑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一篇稿件,经过编辑的加工,往往可以像埋在沙里的金子那样,被淘出来提炼后,发  相似文献   

2.
编辑的点子     
编辑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新闻编辑,不仅仅是在原稿上删删改改,更重要的是要有编辑意图,有编辑的点子。没有点子的编辑不是一名称职的编辑。 编辑的点子要新,要有创意。一条新闻线索、一篇新闻稿件或一封读者来信到手后,编辑要反复阅读,反复掂量,想得更远一点,看得更宽一点,联想更广一些,要想到原稿中重要新闻价值的内容。一篇稿件刊出后,不只是告诉读者一件事情的解决或一个问题的存在,而是进一步启发读者由此及彼地联想,  相似文献   

3.
“稿子总是要改的”,这是我们当编辑的常说的一句话。但是编稿、改稿是一门艺术。如何在不损害原稿事实、内容的基础上,在保持作者风格的原则下,把来稿编得文字通顺、精练又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这便是对一个编辑基本功和责任心的考验。目前新闻单位的编辑人员一般工作都很紧张,每天要处理大量来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忽略对原稿应有的尊重,在大删大砍之中,出现伤害原稿、造成失实的差错。新闻当然要求快,但更要注意真实、准确。因此,编辑在动笔删改一篇稿件  相似文献   

4.
面对一篇稿子,编辑既要尊重作者,又要心里装着读者,可谓是“一手托两家”。尊重作者,你才能细心体会出他要表达什么;不忘读者,你才知道如何让稿子上版面。1994年3月28日,笔者通过对江城日报《农村经济》版上两篇新闻原稿的编辑,从中获益匪浅。 原稿:富路弯弯  相似文献   

5.
一部原稿,经过编辑加工,在报刊上发表,或由出版社出书,其版权应归作者所有,编辑不能分享所处理的稿件的版权。对于这种状况,有的同志颇为不平:为什么编辑对自己加工的书稿不能享有版权?为什么同是脑力劳动,作者的劳动成果可以受版权保护,而编辑的劳动成果就不受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国际报道中的大部分稿件都有着很强的时效性。为了抢时间,前方记者写稿一般来不及字斟句酌,来稿中有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从事国际报道的编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来稿进行多方面修改,以保证所播发稿件的质量。这里我们提供一篇经过编辑加工的“成品稿”,并附上原稿,供读者参阅和比较。需要说明的是,这篇稿件是夜班编辑在截稿之前  相似文献   

7.
一、施行激励作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影响和决定期刊质量的要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一是期刊的编辑人员(包括审稿人),一是作者。作者是刊物稿件的“最初生产者”,编辑人员的大量劳动部是在作者原稿的基础上展开的。质量较差而勉强通过审稿的稿件,任凭责任编辑花上多少“加工”的力气,都难以获得较高的发表价值;而基础较好,质量较高的稿件,不但可以省却或减少编辑人  相似文献   

8.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9.
谈写好退修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稿件退修是编辑加工中的重要环节。本刊(中华护理杂志)刊出文稿中,99%均经过退给作者修改的过程。退修信是编辑向作者说明审稿意见及编辑加工中的问题的主要形式,一般与原稿同时退给作者。要争取稿件一次退修成功,就必须注重退修信的质量。如果退修信  相似文献   

10.
文摘类期刊是相对于原创期刊而言的,它的稿件不是直接出自第一手作者,而是由文摘编辑选自其他的纸质或网络媒体,并依据媒体自身的读者、市场定位、风格特色进行一定的编辑加工,从而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期刊形式。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苏宁 《现代出版》2001,(2):48-49
编辑加工包括两个内容——创造性加工和技术性加工,本文仅就创造性加工谈点体会。   创造性加工包括三个方面: (一 )发现或识别最好的著作,加以出版; (二 )帮助作者对稿件的结构进行重新组织、扩展或缩略; (三 )帮助作者改进文风,以使作者在稿件中尽可能清楚地和正确地表达出他想说的东西。   一、书稿的取舍   科技编辑的目标,是要准时出版对一特定题目或一个特定学科分支来说是最好的和首次发表的作品,并使它尽快引起读者的注意。   那么,面对编辑所熟悉的专业或不熟悉的专业的书稿,怎样才能初步作出判断:哪些是最好…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人眼里,编辑有点像“二等公民”。连一些编辑也认为,编辑的创造思维要受作者和读者的思维支配。其实,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审阅、修改稿件中善于发现和追踪有价值的新信息、提出新选题,发现和发掘原稿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优化加工,更主要的还表现在他根据自己报  相似文献   

14.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以后的一种业余爱好和执着追求,所以几年来,我年均被新闻单位用稿100篇以上。我的体会之一是,把自留底稿同见报稿件进行比较,知道编辑修改在何处,研究为何修改,使我从中觅得了不少如何修改稿件、写好稿件的“妙方”。 一是进行标题比较。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引人注目,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盐城矿务局把质量品种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眼里,编辑有点像“二等公民”。连一些编辑也认为,编辑的创造思维要受作者和读者的思维支配。其实,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审阅、修改稿件中善于发现和追踪有价值的新信息、提出新选题,发现和发掘原稿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优化加工,更主要的还表现在他根据自己报纸刊物的宗旨进行总体设计,编出最佳的报刊来。  相似文献   

16.
编辑加工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是整个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本图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编辑加工的水平有关.任何一部书稿都要经过编校人员不同程度的修改加工,才能达到国家认定的出版水平.一部未经编校过的书稿,都与出书要求有着或大或小的距离,能够一字不动照发的文稿几乎没有.为什么互联网上有那么多海量的材料可以免费下载,而读者依然要花钱购买图书?说到底主要还是因为互联网上的资料没有经过编辑的精耕细琢不具有公信力,而图书通过编辑的加工使得原稿得到提升,弥补了原稿中的不足,使稿件达到完善.这就说明,编辑加工对提高原稿的质量能起很大的作用,编辑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图书存在的价值.所以加工编辑必须时刻保持一份质疑的心态来加工稿件,用存疑的目光审视书稿中包括各种符号在内的所有句、词、字,依靠工具书和请教专家来排除种种疑点,不仅仅凭个人记忆和道听途说式的答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收到一份发表自己作品样刊的激动一远远胜过收到那几块钱稿酬的喜悦。在刊用过我的稿件的几十家报刊中,能奉寄样刊样报的实在不多,然而离我千里之外的《新闻知识》月刊不但寄样刊,而且非常及时。寄一份样刊样报,对于报刊来说也许是件区区小事,但对诈者来说,却是大事一桩。第一,寄样刊说明编辑对作者有足够的尊重;第二,作者知道了此篇已刊用,以后不再另投,不致发生一稿两用或多用之事;第三,作者可以对照原稿学习编辑改稿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文中的哪些句、段里,因编辑的良苦用心使文章增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编辑,一般来说,都希望得到名家稿件。只要不是不看稿件质量、一味借作者的名气来招引读者,希望得到名家稿件似无可非议,而如何正确对待名家稿件,即如何编好名家稿件,对编辑来说却也是一种功夫。  相似文献   

19.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刊物质量可笼统地分为内容和装帧两部分,其中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内容的好坏则取决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以及编者的再加工能力。因为编辑是作者稿件的第一读者,编辑过程是对原稿不断修改、整理、充实和提高的过程。本人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加强与作者间的交流对提高编辑质量大有帮助。一、编者与作者间的关系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是这一商品的原材料供应者,编辑是生产加工者,读者是消费者。没有编辑,作者的论文就不能发表,读者也无文可读;而没有作者和读者,编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编辑通过与作者间的交流,既可以解决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使文章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刊物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使作者对杂志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让作者愿意投稿编辑部。丰富的稿源为编辑提供了灵活选稿的余地,是保证刊物质量的物质基础。二、不同作者与稿件质量的分析、处理不同性质的科技期刊拥有不同的作者群。学报类的期刊,其作者大都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学历、职称较高,文章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均较好。技术类的科技期刊,由于大都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办刊宗旨,其读者的层面决定着作者群的结构。例如《畜牧与兽医》杂志,其作者包...  相似文献   

20.
一篇稿件寄到报社,总是盼望着见报.那年,我的一篇短文在报上发表了,我自然喜出望外,但读着读着,发现与原稿相比,编辑已作了大量修改和删减,心生感动之余,也有许多启发与思考.从此,我喜欢读"见报稿".有时一篇"见报稿"要读上三、四遍.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摆正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文稿能见诸报端,不要单纯认为是作者心血写就,那里面也融进了编辑的甘苦.从两稿对比中不难看出编辑动了不少脑筋,文字从原稿(连同标点)529字减至294字,短小精悍,使稿子增色不少,而署的仍然是作者的名字,应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