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技击家而兼理论家,"逝去的武林"应首推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芗翁对中外武技均有深入研究,在借鉴、陶融"它"法方面,他始终恪守着"拳本无法,有法也空",顺人不失己的根本原则来完善发展大成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大成拳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中国的实战拳法,这与大成拳门人特有的实战训练是分不开的。本文作者径直落笔在拳击与大成拳的对抗上,不仅具有强烈的主观攻防意图性,还隐约流露出对大成拳发展方向的主张(大成拳有实力和拳击一争高低),既是一种诚实,更是一种勇敢,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训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  相似文献   

3.
林学伟 《精武》2008,(5):17-18
从技击角度而言,大成拳是一种很实用的拳法。但由于其功法的独特,使人们往往不易认识它,以笔者为例可见一斑。我16岁时,被特招为特种侦察兵,20岁赴各地参加各类擂台赛。此间,还进入河南精武国术学校教练班进修三年。此后,曾利用多种机会以武会友,成绩颇佳。1995年去北京拜见了大成拳实战家王选杰先生,  相似文献   

4.
李康  李健  粱媛媛 《武当》2003,(12):16-18
当前,大成拳界出现了一个令人忧虑的奇怪事实。大成拳风行世上,习者众多。然而,大成拳学之最高经典《大成拳论》却绝少有人能真正读得懂,更无全面理解、体认、贯通,甚或更不能进一步用于指导训练了。《大成拳论》好像成了一本天书;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真实的反射出了当前大成拳界的普遍水平。 其实说穿了并不奇怪。类似情况在其它领域亦有存在,如丹  相似文献   

5.
大成拳习练者,在他个人一生的拳术经历中,不同的实作训练阶段便有不同的实作水平,或者相对于其他练者,实作水平亦分为不同层次。王选杰先生根据自己丰富的实作阅历,总结出大成拳实作五层次,使习练者能够一目了然自己的实作水平达于何种程度,处于哪一个层次,便于了解自己的现状,找出差距,确定训练目标。本文对练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亦为王选杰先生的经典文论。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举行的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共举了行套路、散手、木兰拳、武术功法(绝技)和水上擂台等五大项目比赛。其中,中国武协全新推出的水上擂台赛是在水上设擂台进行的散手比赛。古往今来,还无先例,这是世界第一次,可以说是体育竞技的一大创举。水上擂台赛改变了体育系统内计划比赛的模式,面向社会并形成社会武术新的视点。我有幸担任此次水上擂台赛的裁判,在此谈谈水上擂台赛。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6,(1)
李照山师承第二代大成拳实战家王选杰先生。他功力深厚,为人诚恳, 教学经验丰富。他发表论文90多篇,他的武学事迹被多家杂志报导与宣传。中国教育、北京、山东、福建、重庆、河南等13家电视台在“搏击擂台——人物风云榜”栏目中对李先生进行了10余分钟专题报道。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名家,李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函授班包括两本教材《大成拳高级养生法》、《大成拳技击教程》;两张光碟《中国大成拳上、下》。教材由李照山先生亲自编写与示范,内容丰富,安排合理,依法练习,无师自通!学期九个月。凡参加函授者:1.另赠光碟五张:《大成拳争力和浑元力》、《大成拳上乘推手法》、《照山谈搏击》、《大成拳健舞》、《专题片与李照山演练大成拳》。2.集中面授不收学费(每年7月15日),函授学费200元。不参加函授购碟者,每30元(购6张全套光碟者160元)。不论购碟多少,均赠专题片一张。  相似文献   

8.
王选杰 《精武》2006,(11):5-5
大成拳习练者,在他个人一生的拳术经历中.不同的实作训练阶段便有不同的实作水平,或者相对于其他练者,实作水平亦分为不同层次。王选杰先生根据自己丰富的实作阅历,总结出大成拳实作五层次,使习练者能够一目了然自己的实作水平达于何种程度,处于哪一个层次,便于了解自己的现状,找出差距.确定训练目标。本文对练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亦为王选杰先生的经典文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喜欢中国书法的人都知道这样一种书写原则: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与此相似,在大成拳训练中,也充满矛盾,如欲松先紧、欲慢先快、欲柔先刚、欲静先动等。 我们称此方法为“反向操作”。反向操作是大成拳的高级训练原则。下面介绍几种反向操作的动作方式。 1.松与紧——松中求紧 在大成拳技击中,紧是运力制敌和发力击敌一刹那的身体状态,是力量凝聚的结果。紧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武术散手比赛中对抗日益激烈,运动员如何在擂台上审时度势,巧妙、合理地运用一定的战术战胜对手,日益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手战术训练是现代散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文章从散手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在竞技能力中的作用、战术能力的构成、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和训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聂志刚 《武当》2003,(8):42-42
推手是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之一,如果不进行这一环节的训练,就想具有较高层次的实作能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成拳的推手较之八卦掌的推手和太极拳的推手,既有类似之处,又有不同所在。原则上讲,大成拳推手没有固定的招法和模式。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完全掌握大成拳推手的各个要领,又非一日之功。初  相似文献   

12.
吴宪民 《精武》2008,(5):14-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13.
答疑大成拳     
李照山 《精武》2004,(10):46-47
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习武者,以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笔者提出大成拳方面的问题。笔者择其所要,加以整理,权作答疑,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1.李老师,您所传授的大成拳里有"筋骨训练"吗?是在什么功法里?很多武友对我说,有"筋骨训练"才是大成拳的真传,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4.
引言适度的负荷和寻求迅速而有效的恢复手段是现代竞技训练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由于靠经验训练,缺乏科学剖析,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是一方面竭力施行大量负荷,却又缺乏相应恢复措施;或者,强调要“科学训练”,却在大运动量面前畏缩不前,结果导致科学的系统训练难以实现。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仅仅靠师徒相传的模式进行训练,而去探求科学化的训练方法。这是因为现代竞技训练的显著特点是其训练负荷的密度和强度均非常  相似文献   

15.
李建炜 《精武》2009,(2):57-57
央视奥运频道推出的“武林大会”擂台赛,至今已两年了.此栏目对恢复和保留传统武术有着积极宣传和推动作用,在社会上反响甚大,受到了广泛关注。凭心而论,其竞技水平却叫人心寒,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真让人痛心棘手,连一些外行都看不下去了。技击是武术之魂,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解读和推广才对,不应像“武林大会”擂台上的一些“大师”讲解拆招那样地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16.
李照山 《精武》2009,(4):24-27
一、问题的由来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相似文献   

17.
隔海相跨的中日围棋擂台也许太高太大了,以致十几年来成了制造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机器,一旦从擂台上晃过,就会成为浑身上下都是话题的公众人物。即使对日本棋手,中国棋迷也耳热能详。 但关本忠弘却不然。这位与中国围棋擂台赛关涉至深的NEC公司老板似乎总是站在距擂台很远的地方,显得十分神秘。 陈祖德不止一次对记者说:“关本先生对中国围棋的支持太大了。”这么说时,陈祖德的语气中总带有深长的感慨。 聂卫平对记者说过,“关本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似乎是英雄识英雄。  相似文献   

18.
赵祯永 《精武》2006,(11):14-15
一、大成拳练功第一拳理——放松放松,是大成拳练功第一拳理。对大成拳来讲,谈正确的练功方法,最重要的要讲放松,这是根本,是雷打不动的铁定原则。有人讲,中国武术都讲放松,其实不然,我们曾经见过一个拳种,他们做每个动作都要求绷紧肌肉,摸他浑身上下,处处都是硬梆梆的。他的力量不小,却十分僵滞,一旦与人动手,东倒西歪、一无是处。这样的拳种在中国武林界确为少数,大家知道他们练拳的方法是错误的,这就可以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深入分析它。  相似文献   

19.
走出低谷和国内称雄 1998年是繁忙的一年。从年初开始,我就一直转战于国际、国内赛场。在1997-1998年度的中国乒乓球擂台赛上,我一举夺得冠军,可以说是为这一年开了个好头。 当时,刚刚创立不久的擂台赛以其不同凡响的比赛形式受到全国球迷的热烈欢迎。许多城市都希望能把擂台设在当地,我们也因此去了很多地方。记得有一次,我和国梁等几个人就是经过十多个小时才乘汽车到达赛地的,当时距开赛仅有几个钟头了。比赛更是艰苦。国家队的强手几乎全部出现在赛场上。那年,在半决赛里,我和张勇的比赛颇  相似文献   

20.
杨凤鸣 《武当》2014,(3):48-48
无论是专业的散打运动员,还是业余的搏击爱好者,都希望自己的双腿练得既像鞭子般的柔软,又像铁棍般的坚硬。拥有这样的一双腿,不论在擂台比赛,还是在平时的会友切磋,都会充满自信,就像现代战争中拥有先进武器一样。如何提高散打运动员腿上功力的训练,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域却有着不同的训练方法。本人曾作为散打运动员参加过一些国内比赛,也曾作为教练带过散打队训练。现就腿功方面的训练,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